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武術到底能打不能打?

傳統武術到底能打不能打?

3月18日,又一名傳統拳師倒在了徐曉冬的拳下,在三分多鐘的時間裡,習練詠春數年的丁浩被徐曉冬一頓狂揍。這是繼去年徐曉冬10秒KO太極拳師雷公後的第二場勝利。

徐曉冬的勝利,終結了傳統武術的神話,讓國人痴迷已久的國術變成了「有意或者無意」的騙子。傳統武術也從「能不能實戰?」的疑問中走出,被貼上了「不能實戰,純屬表演」的標籤。

對看著武俠片,聽著霍元甲、杜心五故事長大的我們來說,這是一種傷害。哪個男孩小時候又沒有一個武俠夢呢?雖然長大後知道當武俠只是一廂情願,但夢被這樣慘烈的撕開,終究還是感覺有些疼痛。

霍元甲算是最有名的武術家之一了,但實際他是一個武術教育家,所謂大敗英國大力士,被日本人下毒等,都是後人附會。他與英國「大力士」(實際是長得高大的馬戲團演員)較技——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於地分勝負」。但比賽的時間已到,但奧皮音並沒有來。就這樣,霍元甲名揚上海。(我好想給個囧臉)

傳統武術真的就不能實戰了么?

在今時今日,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不能實戰。但這種「不能實戰」背後,卻有深刻的歷史動因,曾經的傳統武術,卻是可以實戰的,而且殺傷力巨大。

從一本拳譜說起

第一次看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時,我大約讀小學一年級,和很多同齡的孩子一樣,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種下了一個武俠夢。直到大學,我都常在習練拳術。沙袋打過,壓腿壓過,套路會點長拳、南拳,散打訓練也接觸過一些,器械里雙節棍還算耍得有模有樣,雖然今天身軀漸肥,騰躍之類的事情已經不敢再想,但把雙節棍耍得虎虎生風沒有任何問題。

《少林寺》由張鑫炎執導,李連杰、于海、丁嵐、計春華、於承惠主演。於1982年1月21日在香港公映

讀中學時,我曾得到一本《少林拳譜》,這並非武俠小說中的秘籍,而是體育出版社於1982年公開出版的讀物,在這本書里,對少林派武術的各個門類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在拿到這本書時,我曾幻想練成書上的所有武功,當一代俠王,但後來我放棄了,因為我發現,這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書里繪製的各類招法,基本只有架勢,沒法按照圖來練,即便學了,估計也打不了人。

書後也附上了各路功法,如果拳術只是外在的形式,這些功法才是傳統武術真正的核心。

在這些功法里我記憶最深的,是竹葉手(鐵砂掌)和鐵掃帚(鐵腿功),簡單來說說習練的方法吧。

竹葉手需要用稜角分明的鐵砂,裝在不太厚的布袋裡,然後掛在胸前一尺遠的地方,最開始布袋裡裝的鐵砂不過九斤,用不常用的手將其拍擊出去,在盪回來的過程中,用兩手在沙袋上搓,直到能搓出去一丈開外,然後加重量。

等到重一百斤,裝滿尖利鐵砂的布袋能被左右手分別搓出去一丈開外,竹葉手就算練成了。這個過程,需要不間斷的持續三年。在最開始的一百天里,還需要用藥水不斷浸泡雙手,保證皮膚骨骼不受傷。書後倒是給出了很詳細的單子,但這些葯很多都買不到,中藥店裡或許有存貨,但不會賣給你——因為這張方子里的很多味葯都有毒。

試想,練成了的竹葉手搓到人身上,是個什麼感覺?哪怕隔著衣服,估計也要掉一層皮吧。

鐵掃帚和竹葉手類似,也是外家功夫,在地下埋一根碗口粗的木棒,埋在地下的有三尺左右,露出地面的一兩尺。,每天用掃堂腿擊打,直到能把木棒踢斷,方算練成。同樣,這門功夫也需要至少三年,在習練的早期,也要用藥水擦洗。

這門功夫練成了,不說一腳踢斷腿骨,但把人掃倒,有點淤青,總是不成問題的。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是傳統武術的一句老話,但這些功在今天又有多少人練?又有多少人能有條件練呢?

只有架子的傳統武術,自然喪失了實戰的能力。

拳法與功法

現在習練傳統武術,都只是學拳法。拳法有意義嗎?當然是有的,說破了其實也簡單,拳法無非就是練一個對手「防不住」。

民國時習練形意拳的武者

要麼用具有遮蔽性的動作擋住對手視線,要麼從非常規的角度發起攻擊,要麼就是對對手的攻擊予以化解,形成反擊。或者能以比較有效的方法將對手控制住。

拳法就是這些經驗的總結。有了這些經驗,還需要形成身體的自然反應,這需要不斷的有人喂招,腦子不用想,手腳就自然而然的出去了。

民國時布先生與形意拳名家孫德宜先生對練拳照

還不能是先設計好的套路,要完全不清楚才行,這種練習方法,今天也不太可能了——畢竟上身就容易帶傷,誰敢這麼玩命練啊。

拳法之外還有功法,剛剛提到的竹葉手、鐵掃帚都算外門功夫,內家功夫我並不了解。但曾見過有些人能打出所謂的內勁。

還真不是吹牛,我曾見過有人用一根手指隔著一定距離,將幾根蠟燭戳滅。用手扇都不一定有這個效果,至於原因我就不太清楚了。

拳法練的更多是身體的反應,基本素質,習練多年武術的人,即便不能和同樣具有一定技擊技巧的人對戰,但打打沒鍛煉的普通人還是沒問題的。

喂招則練身體反應和膽氣。估計有過比較豐富打架經驗的人會明白我在說什麼。看微博上那些打架視頻,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輪的王八拳。那是心慌了,膽怯了。長期的喂招後,人才能在對面臨衝突時心頭不慌,用上技巧。

功法,則是純粹的增強殺傷力。看徐曉冬和詠春拳師丁浩的視頻,可以看見,最開始徐曉冬至少挨了丁浩好幾下,但徐曉冬一護住頭,丁浩的這些攻擊便沒有了作用。

試想丁浩要是有竹葉手在身,徐曉冬還能反擊嗎?不過要是他真有竹葉手,那麼新聞的標題可能就不是「傳統武術再蒙羞——徐曉冬大敗丁浩」了,估計要換成「武術切磋問手出人命——法律會給死者一個公正」

必然走向沒落的武術

本質上講,傳統武術就是殺人技,所謂武德,只是同業者給自己的約束,真實的也沒有多大效果。習練殺人技的人,實際和今天讀藍翔乃至讀大學差不多,是希望通過這門手藝找口飯吃。

清末民國的廣東拳師

清末,火器進入了中國(明代已經有很完善的火器,但歷史斷檔了),清末到民國槍支泛濫,搞到一支槍並不難。這讓所有人發現,曾經很難對付的高手,只要瞄準空擋,給他一槍,高手就完了。

扣動扳機與瞄準,幾乎不需要訓練,因為拉開了一定距離,也不需要什麼膽氣,朝著對手轟過去就行。

這讓所有的功夫,頓時喪失了存在的意義,辛辛苦苦搞幾十年,還不如人家學習三分鐘,那這個功還練什麼呢?況且人體的極限是存在的,練下來,擋住刀的砍、刺有一定可能,槍是萬萬擋不住的。

於是從清末起,武術的實戰意義就在不斷減弱,衰落也是必然。

但清末民國,因為社會的動蕩,人們需要有一定自保之力,傳統武術還是有存在的土壤,這些習練過傳統武術的人,成為了今天我們研究傳統武術的參考範本和文獻。

時至今日,這些練武者都基本去世,留下的只是語焉不詳的文字記載或者只鱗片抓的影像,再要習練,似乎也沒有什麼辦法了。

1933年,一些太極名師的聚會

1949年以後,社會漸趨穩定,這進一步打消了人們練武的念頭,同時政府也在有意無意的引導人們,拋棄那些實戰技擊的東西,將武術舞蹈化、體操化,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形式。

如果武術是殺人技,那麼管轄的部門應該是公安部,而絕非今天的體育總局。

武術被捧上神壇,也有很深的歷史動因。中國從清末開始,就一直在西方世界面前抬不起頭,總得找點能說得出的東西,提升一下民族自信心吧。在有意無意中,武術就成了這樣一個載體。實際意義上而言,不過是精神上的自慰而已。

1915年,中國在舊金山世博會帶來的武術表演

難以洞悉徐曉冬去挑戰傳統武術的動因,或者只是為了自己出名吧。

在漫長的歷史中,武術其實也一直不受待見,不說古代文官治國,武將地位不高的問題。單看民間,只會練武的人,不也要被人鄙夷的說一聲「武夫」么?

武術能打,能殺人,但今天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至於各路挑戰與質疑,看個熱鬧就好。

公號主業還是講美術和茶,寫點別的只是偶有所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半Moiety 的精彩文章:

TAG:一半Moie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