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丕稱帝後為什麼不攻打弱小的蜀國?不是怕諸葛亮,而是另有隱情

曹丕稱帝後為什麼不攻打弱小的蜀國?不是怕諸葛亮,而是另有隱情

我們所知道的通俗歷史是個由於人物故事而變得熠熠生輝,神秘非凡的,幾乎每一段歷史時期都有那麼幾個著名的人,流傳千古的故事,例如提起三國時期,我們就會想到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大名鼎鼎的人物,更有學者根據曹操的死亡日期,把三國分為了前三國與後三國,認為曹操的逝世,使得整個三國也變得黯然失色,趣味大減,而使得整個三國後面故事趣味橫生,波有看頭的恐怕要數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智慧博弈了。

為何學者們要這樣區分三國呢?曹操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真有這樣大,其實也不是,我們知道三足鼎立時分正是三國都在蓬勃興起之時,這時各國實力無大差異,然而正是因為實力相當才有各國都想獨霸天下的野心與一次次浴血奮戰般的殘酷競爭。

在曹操死後,蜀國大將關羽很快就遭受人生一連串的滑鐵盧,在麥城大敗,又因為大意失掉了要地荊州,最後甚至喪命,而劉備為了兄弟關羽報仇,率領大軍攻打吳國遭受慘敗,可以說這時在三個國家中,蜀國是最弱小的一個了,但這時建國稱帝的曹丕卻並沒有去攻打弱小的蜀國,而是轉向去攻打吳國,這又是怎樣的道理呢?

有人說曹丕這是因為諸葛亮,害怕被蜀國厲害的軍師打敗,諸葛亮用兵如神,智慧過人我們在《三國演義》中不難看出,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改編的小說,與真正的歷史真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三國志》中諸葛亮並沒有那樣神通廣大,甚至空城計是否諸葛亮所為這一說法也有商榷,當時魏國實力遠大於蜀國,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即便諸葛亮個人在神通廣大,也無力扭轉軍事力量懸殊如此之大的乾坤,所以曹丕不攻打弱小的蜀國是因為害怕諸葛亮這一猜測不太準確。

那麼曹丕不去攻打蜀國而去攻打吳國的真正原因究竟又是什麼呢?作為一代梟雄的後代,曹丕顯然比劉禪好很多,所以他這麼做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當時三國為何能鼎立,是因為實力相差無幾,而如今有一方弱小,剩餘兩者力量相當,那麼力量強大的兩者若是成為了霸主,而搶先滅亡較弱小的蜀國,那麼哪一方雖是可能勝利了,那麼兵力也會大大減少,國力也會大大損傷,因為自過一來打仗就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作為一國之主的曹丕不會看不出來這點利害之處,所以為了勢力均衡,還是決定放棄攻打蜀國先攻打吳國。

還有在漢中爭戰中,魏國在蜀國那裡並沒有嘗到預想中的甜頭,蜀國也一時成不了氣候,再去收拾也不遲,更何況當時吳國也今非昔比,終於得到了要地荊州,要知道吳國大都督周瑜就是在爭奪這塊地盤時而亡,不難看出這塊地方是何等重要,對於吳國的軍事力量又是增加了多少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國想要迅速同時征服其餘兩國是不可能的,那麼對於魏國的曹丕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攻打強一些的吳國,再有機會一舉消滅蜀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房掌柜 的精彩文章:

趙國45萬精兵與秦軍對決,為什麼慘敗?原因和他有關,他卻被後人如此評價
二戰中,蘇聯援華武器為什麼只給蔣介石,而不給毛澤東

TAG:文房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