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死後,若用姜維與魏延去逆轉困局,能實現統一大業嗎?

諸葛亮死後,若用姜維與魏延去逆轉困局,能實現統一大業嗎?

諸葛亮死後,蜀國就顯得更加弱小堪憂了。因為諸葛亮是蜀國的擎天支柱。有他在,就能鎮得住魏、吳兩國,不敢輕舉妄動主動挑事。蜀國雖弱,他們也絲毫不敢小瞧輕敵。諸葛亮是一個軍政戰略外交方面的全才,能掌控大局(包括國家的大政方針,朝廷以及軍隊)。有他在,朝政不會亂,國家也不會亂。軍隊還可以集中兵力一門心思北伐。雖然在臨死之前他已經預先為後來的軍政分工布局,權力構架安排謀劃妥當。能保持權力的平穩移交、過渡,不致因為權力之爭而發生大的政變、波折或動亂。保持國家內部的相對團結安定和既定政策的延續性。魏延和姜維都是武將,長期遠離朝廷中樞,征戰在外。無法管理、干預朝政。他們也缺乏諸葛亮那樣全面的統帥才能和政治威望,對決策層老資格的文官們(他們也是由諸葛亮精心挑選栽培出來的人物。諸葛亮的本意也是希望文武百官之間能夠相互制衡,而不是一家坐大獨斷專行引發內亂)影響力非常有限。所以就算是姜維與魏延能夠捐棄前嫌聯手合作,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敵強我弱的勢態是越來越嚴重了,誰也改變不了大局,重新洗牌翻盤的機會已經沒有了!統一無望,被吞併的危險倒是在一步步逼近。只能寄希望於割據分裂的現狀可以維持得更長一些。

蜀國人口大約是魏國的九分之一,經濟遠比魏國落後,諸葛亮出祁山每次無功而返一大原因是補給跟不上,同時諸葛亮沒有休養生息增強國力以待將來,反而是連年鑫兵耗盡本來就沒多少的國力。人才方面更是遠遠不及魏國,魏國佔據的是當時中國最發達地區,中原是豪門世家的地盤,子弟人才眾多,縱觀整個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謀士如雲,蜀國人才是最少的,比東吳都少。政治方面,由於蜀國是劉備的荊州系吞併劉章的地盤形成的,所以荊州系和四川本地勢力的關係一直比較微妙,矛盾較多,同床異夢。在接班人方面,蜀國也是最差的,曹丕,曹睿都遠比劉禪強。綜合幾方面因素,蜀國滅亡是遲早的?

魏延先帝重臣,又心高氣傲。根本不會把姜維放在眼裡,姜維又是諸葛亮的親信,兩人勢必水火。不過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註定魏延不能活著回去了,也不知道為啥諸葛亮就那麼不待見魏延,可惜了一員猛將。劉備識人能力遠超諸葛亮,劉備相中的人才有徐庶,趙雲,黃忠,魏延,法正。諸葛亮相中的人才有馬謖,楊儀,姜維。諸葛亮用人也不如劉備,不能知人善用,馬謖有策略但年輕氣盛,沒有作戰經驗卻安排他統領大軍,楊儀心胸狹隘,倚仗諸葛亮同蜀國重臣魏延相爭,被諸葛亮安排要職。姜維原魏國一偏將歸降,被諸葛亮重用,死後統領三軍,然而能力實在有限,先是多年征戰輸多勝少,魏延留下的漢中戰略使得魏國不敢進攻,姜維無戰略眼光,改變方略,收縮兵力放棄險隘,被魏國抄了後路。隨後半年蜀國亡。

以諸葛亮那超群絕倫的智慧和能力都做不到的事,還能指望姜維與魏延兩位二流人物去逆轉困局,實現統一大業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魏延和姜維用兵不是一個套路!最後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姜維擅自改變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魏延一定打不過鄧艾,鄧艾一定不是魏延的對手,因為姜維打仗和諸葛亮一樣,善於使用正病,而魏延打仗和曹操有一樣的個性,善於使用騎兵。魏延子午谷奇謀實在是神來之筆!猶如當年韓信的暗渡陳倉!但是這個計謀被記在了史書上卻沒能實施是一大遺憾。姜維論人品一定比魏延強,論軍事才能一定不如魏延。兩個人性格差距太大。不可能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文天下 的精彩文章:

鬼節民俗: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蓋住臉?網友曝光他的經歷

TAG:趣文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