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靠編籮筐金榜題名的貴州篾匠村,還在堅守的最後一個老篾匠

靠編籮筐金榜題名的貴州篾匠村,還在堅守的最後一個老篾匠

過完年,鄉村又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貴州晴隆北部一個名叫長流的鄉鎮,位於該鎮虎場村的一老篾匠家,也忙活起來,他家的院壩上,又擺起了各種待編織的籮筐。

老篾匠從事編織籮筐這門活路有50多年了,他的技藝爐火純青不說,編製過程中也不戴任何護具,即便很多蔑薄如刀刃,但也從不擔心會劃破手。

可雖然老篾匠技藝了得,但他同樣傷感,因為這門手藝可能就要從他們的手上失傳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篾匠在當地是個香餑餑,雖然做不了土豪,但對於解決一家人的柴米油鹽醬醋絕對不成問題。如今雖然也能找點零花錢,但已經明顯受到冷落。

老篾匠所在的村莊是當地有名的篾匠村,就像現在人們一想起買電腦就會蹦出中關村來一樣。在這個村莊,曾經不少人不僅像老篾匠一樣以編籮筐養家糊口,甚至過上小康生活,而且還有不少寒門學子靠編籮筐的技藝,邊上學邊編籮筐,金榜題名,改變命運。但是現在這些只能是遙遠的記憶了。

回憶起這些往事,老篾匠不禁陷入了深思。

在籮筐暢銷的那陣子,老篾匠一天能編出兩挑籮筐。為了得到編織籮筐的竹料,他們往往要跋山涉水到上百里地外去採購,依靠肩挑背馱,一個來回就需要兩天。

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採購竹料時都自帶玉米面,到了採購地點採購完竹料後,就開始自己做飯,老篾匠說這個行當其實是很艱辛的。

在老篾匠家,如今雖然住上了農村時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平房,但家裡用的多數還是自編的竹製品器具。

從最初賣5毛錢一挑的籮筐,到眼下上百元一挑,價格明顯翻了若干倍。但在老篾匠的眼裡,並沒有看到這門技藝延續下去的希望。故而,老篾匠覺得,他可能就是這門技藝的最後守候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蠓子 的精彩文章:

貴陽有棟樓,快熬成千年老妖了

TAG:劉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