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點滴」專欄:夏志宏:父親二三事

「點滴」專欄:夏志宏:父親二三事

點 滴

一直想記下多年來身邊發生的一些小事,

以此回憶故事中的朋友和過去的歲月。

撰文 | 夏志宏

父親二三事

我祖父是解放前的老黨員。也許是厭倦了戰爭的腥風血雨,解放後爺爺主動放棄了城裡的工作,回家務農,一輩子靠雙手與土地生活。父親秉承了祖父的光榮傳統與德性,一輩子勤勤懇懇,辛勤勞作, 官至五烈公社紅日大隊第四生產隊第三生產組組長,碌碌無為,從未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也從未坑過任何人,一生無愧天地、良心,屬於無需排隊,直接可以進天堂的一類人。

我出生於蘇北里下河地區東台。東台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東臨黃海,地形屬於古海岸淤積成陸,所以到處都是彎彎曲曲的河流。東台市擁有85公里的海岸線,有豐富的水產資源。令人驚奇的是東台海岸線以每年一百米多米的速度向大海擴張。兒時經常玩耍的唐朝建的海邊導航古塔已經和黃海相去甚遠,成了著名的內陸佛塔。

我是四兄弟中的老三,堂兄弟共十人,無堂姐、堂妹,也算一奇。父親是屬於比較保守的一代人,與那個年代家鄉所有男人一樣,從未給我們弟兄四個換過尿布,也從不在他人面前對我們有所親昵。但後來據母親回憶,當大哥還在襁褓之時,某天家中無人,父親曾悄悄抱起大哥,小心翼翼地親著、逗著,恰巧有人進屋,立即囧得滿臉通紅,像小偷被抓一般。幸喜父親與時俱進,大孫子出生後,把屎把尿,無所不能。再大些後,孫子整天騎在爺爺頭上,進影院、進商店,在莊上到處招搖,不亦樂乎。

1985年夏,父親、母親與四兄弟、兒媳和孫輩。作者供圖。

我們小時候是在外公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家住謝庄,文革時曾改名為紅日,是一個有兩千三百多人的大村莊。舅舅是莊子上的第一個大學生,文革前去了南京炮兵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讀書,父親母親也就在謝庄承擔了照顧外婆外公的責任,我們也就成了莊上唯一一家姓夏的人。父親習慣在自己長大的小村落生活。小村落名叫夏家舍,每戶姓夏,都是本家人,儘管也會時有矛盾,但坑蒙拐騙之事不會發生。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抱怨大庄人的種種不地道及各種冷漠陰險,一如若干年後我所抱怨的城裡人坑多、水深。

父親一生經歷了兵荒馬亂、天災人禍等一個接一個的動蕩時期。小時候學校搞憶苦思甜,我問父親現在的生活與以前相比如何,父親富有哲理地說,現在社會是「窮享福」,意思是儘管物質生活匱乏,但社會安定、安全,活得比較放心。我一生遺憾的是,當中國社會剛剛開始「富享福」時,父親已經過世。

父親的一生平淡無奇,但引以為榮的是他的四個兒子。他們全都上了大學,父親去世時除了老四正在哈佛讀博外,其他三個都有令人羨慕的工作:政府官員、醫生、教授。這在當時農村是非常罕見的。鹽城市《鹽阜大眾報》曾慕名採訪父親,問他何以能如此成功,父親想了一下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共產黨領導得好,第二是祖墳葬得好。」

—— 2018.1芝加哥

夏志宏

南方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講座教授,致誠書院院長。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少肥肉或少主食,哪個更減肥?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