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山這個「城中村」,藏著故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

中山這個「城中村」,藏著故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

現在的濠頭,夾在東區與火炬區之間,整一個典型的城中村,調子灰撲撲的,似乎沒什麼看頭。

文丨庄越之 圖丨洪喜鵬

從濠頭牌坊走進去村子裡,分成三條岔路,中間是濠頭正街,走到中段有一家食店,燒排骨和蒸羅非魚特別好吃。濠頭正街的兩旁,多有清末民初的騎樓以及西洋風格的民居。

鄉中老人說,在這條幾百米長的正街上,曾有三家藥材鋪、兩間茶樓,長生鋪、布店、缸瓦店更是不計其數——舊日濠頭鄉民川流不息,一度是東鄉最為繁華的地方。日本侵華時期,石岐商戶紛紛轉到濠頭進貨,這裡有專門為進貨商戶提供住宿的旅店,一度享有「小石岐」之稱。

村東有一處古迹青雲橋,橋有三孔,麻石鋪路,青磚砌墩。橋邊石刻楷書「青雲橋」,下款「宣統元年建」。

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鄉人惑於風水先生的話,將橋拆毀,往來殊為不便。1909年,鄉紳鄭騰駒等復建,築費九千餘金。差不多這個時期,村中的泥路全部換成了石板路,在當時的中山,是很「架勢」的。主持修路的,還是鄭家人——濠頭歸僑鄭泗全鄭靈先等人不忍見故土的凋敝,建立致力於鄉村建設和公益慈善的「振興社」,修路搭橋,澤被桑梓。

濠頭自建村之際,就與鄭家脫不了干係。濠頭鄭家所藏初修於明崇禎八年的族譜記載:

……北宋天聖年間十六世由滎陽遷浙江金華府浦江,出仕廣州府郡府,是為一世祖賢公。十世祖谷彝公,分支遷濠頭。子孫分支龐頭、鰲溪、沙溪。

時至今日,濠頭鄭氏與沙溪劉氏、長洲黃氏合稱石岐三大姓,村中九成村民都是鄭姓。民國續修的《香山縣誌》記載了二位有趣的濠頭鄭家人,一位是能用二指從牆中取出磚頭的鄭妙允。鄭妙允,濠頭鄉人,驍勇健飯,人呼為飯蘿五。精拳術,善運腕力,能以兩指插入堅壁,立取壁磚出;又疊磚高尺許,拳擊磚皆碎。還有善使長矛的鄭炳友——濠頭鄉人,精技擊,與鄭佐華、鄭大經俱以技擊名於時。

道光二十四年,三合會匪蠢動……匪分三路來犯,時濠頭鄉勇亦分三路抵禦,戰於長山埔。炳友持長矛,挺身出斗,佐華、大經以藤牌護之,所向披靡。斃匪目三人,匪徒六人,傷者十數人,余匪慄而遁。

我們大概可以看出濠頭鄉人武風之盛,竟不下於武館遍布的小欖和沙溪。而濠頭地勢的險要,堪為石岐縣城東邊的堅壁。清末會黨起事,多企圖從此處入寇石岐,為鄉人所阻。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一位濠頭鄭家人鄭藻如,正是以儒家士子的身份,招募鄉勇,阻擋天地會進撓石岐,獲獎內閣中書銜,為曾國藩、李鴻章所賞識,從此進入仕途。

光緒七年(1881年)加三品卿銜,派充出使美、日斯巴尼亞(西班牙)、秘三國大臣。鄭藻如從政以來,督造吳淞炮台,籌巨款賑災,完成了一位傳統儒家士大夫的事功;而派充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周旋捭闔,這是晚清「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中,一位睜眼看世界的舊時知識分子所能做到的最頂尖的事業。

鄭藻如一生功業最輝煌處,在於對美、西、秘三國的排華政策孜孜的抗爭,並集款創辦"中華通惠局",廣行善舉,開辦華人的信息通郵。1885年美國殘害華工慘案發生後,鄭藻如即向美國政府交涉,要求賠償和保護華僑,結果美國政府不得不如數賠償。歷任四年,在職期間重信義、固邦交、尊國體、保僑民,感人甚深。

1890年,孫中山以鄭藻如「一邑物望所歸,聞於鄉間,無善不舉」,曾致書向其提出興農桑、禁鴉片、辦教育等三項建議。此建議後來以《致鄭藻如書》為題收入《孫中山全集》為第一篇。

宗族,是中國傳統的社會性共同體。

以譜牒、祠堂或禮儀作為存在的表象,以文化和觀念維繫成員的認同。濠頭鄭氏以一家一姓庇護一方水土的安寧,融匯武勇與文雅的宗族精神,歷經歲月的淘洗綿延至今,正是將宗族文化視為「腐朽」與「糟粕」的激進觀念的一例反證。

原文刊登於《中山畫刊》2018年3月刊

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編輯|bubu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畫刊 的精彩文章:

假期結束很痛苦?讓中山人更難捱的卻是這個……

TAG:中山畫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