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嗨,我想聽聽你的故事!

嗨,我想聽聽你的故事!

嗨~你有想說出來的故事嗎?

白羊

 白羊

徐秉龍;沈以誠 

00:00/02:48

當你有自己的故事,有層出不窮的想法,有很多東西想要表達卻無處讓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表達的時候,文字,是最好的出口,日記、散文、隨筆......而小說,則是更深層次的表達,更觸及靈魂。

理論上說,如果你有故事,有想表達的願望,掌握小說寫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你就可以寫出小說;如果你又有坦誠自己內心,挖掘自己最真的靈魂,傳達自己最真實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勇氣,同時對小說「套路」門兒清的話,那麼你就能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最近看的一本書給了我創作的信心,這本書就是凱蒂.維蘭德的《小說的骨架——好提綱成就好故事》(以下簡稱《小說的骨架》)。

凱蒂·維蘭德(K.M.Weiland),是美國暢銷書作家。曾獲獨立出版社圖書獎(IPPY)和國家獨立優秀獎(NIEA)。著有歷史題材小說《守望黎明》(Behold the Dawn)、奇幻小說《夢境者》(Dreamlander),美國亞馬遜暢銷書《小說的輪廓》和《小說的結構》。

這本關於小說提綱寫作的書籍,在凱蒂的筆下,用小說般生動、形象的描述,懸疑小說般的邏輯性,把一本寫作類工具書寫出了小說的節奏感和「懸疑感」。從破除對提綱的誤解,寫提綱的好處,提綱的形式,到具體的人物、衝突、場景、主題、背景、視角、結構等方面細緻講解,同時以大量的小說或提綱片段為例證,讓讀者找到「秒懂「的舒適感。在每個章節結束,有一篇凱蒂的訪談。凱蒂以同樣的五個問題,訪談了十位作家,關於小說提綱,作家們有各自的想法與技巧,答案的多樣性也佐證了凱蒂在開篇多次強調的觀點——「唯一值得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寫作方式,堅持下去」。

這裡選三個部分簡單分享一下。

一.場景

小說是由一個個場景鏈接而成,在提綱寫作初期,是思維發散期,重要的是不要限制思維,大膽寫下想到一切場景,也就是「場景清單」,這是一個頭腦風暴的過程。

首先,按照時間順序,寫下所有你想到的、已知的場景,不需要格式、邏輯,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是對場景的概述階段,之後,再對自己寫的信息排列整理,「1、2、3…」的形式依次列出,這個步驟是補充靈感創意的階段,如果關於場景,有任何好的想法,靈光一現,馬上逐條記下來,不要在此階段進行場景的連接,這是後面的工作。

在逐條列出場景之後,可以進行一次檢查,標出問題,某部分邏輯不通或需要完善的,標記出來(下劃線等),凱蒂的方法是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代表「有問題的」、「需要完善的」、「有新想法」等意思進行標記,這些是做筆記的方法,可以參考《超實用筆記法》等書籍。

現在,初步的場景出來了,這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連點成畫」的遊戲一樣,這些場景就是「點」,接下來需要「線」,把這些場景串聯起來,這些線就是「情節」。

凱蒂連線過程包括「自由寫作」、「相信直覺」和「提問」,她反覆強調的,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盡情的寫」,頭腦風暴,寫得越快越好,「切忌停下來評論自己」。在凱蒂看來,這一階段是個探險的過程,你會看到什麼風景、遇到什麼人、去到怎樣的世界?你的人物如何跟隨你自由的腳步逐步變得立體、豐滿起來,你們又會遇到怎樣的大反派,一起打怪升級,這些都是未知。因為未知,所以激動不已,所以有趣。

「戴上你們的遮陽鏡,開始探險吧。」

在場景串聯成線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整個小說創作過程都是這樣,思路中斷很常見,怎麼辦?

凱蒂使用的是「提問」的方法, 「句號會堵死靈感,它意味著之前的一句話自給自足,無需作家進一步探索」,問號卻像一扇任意門,帶我們通往想去的地方。將陳述句改為疑問句,將句號改為問號。極其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能激發驚人的創造力。

二.核心元素

我們常說的小說三要素包括人物、情節、環境,凱蒂在書中提到的小說的核心元素列舉比較詳細,包括動機、願望、目標、衝突和主題。

凱蒂說:「越早將他們融入到作品之中,你之後的創作就會越順利。不要馬不停蹄的一直埋頭寫,要學會時常從創作的旋渦中跳出來,對小說要素進行評估。」

這裡簡單說下衝突與主題。

在中國戲劇的理論中流行一種說法——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在《戲劇的規律》中,明確的把「衝突」作為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之後形成了「衝突說」這一解釋戲劇本質的觀念。作為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的小說,「衝突」同樣舉足輕重,也可以說,沒有衝突,就沒有小說。

要寫出能夠吸引作者讀下去的作品,就要讓你的小說情節能夠黏住讀者,如果「人物在書頁上漫無目的地遊走,人物之間缺乏交流;他們做遭遇的阻礙,除了自身枯燥的世界觀以外,罕有他物」,那文字就只是作者自己的囈語。

「衝突」,就是運用各種手段給我們的主人公製造麻煩,每當願望要達成,就要讓他希望落空。手段很多種,大反派、迷你反派(人物衝突),讓主人公不得不做他最不擅長的事情(意料之外的情境),讓他的生活支離破碎再火上澆油(驚險刺激的情節)。

但不能僅僅有外在衝突,也就是人物對衝突的行為反應,要讓內在衝突與外在衝突同時存在。內在衝突就是人物因事件所產生的心理波動。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描述一個場景的時候,可以同時用外在衝突推進情節、用內在衝突推進人物成長。

在凱蒂對作家麗薩.格蕾絲(LisaGrace)的訪談記錄中,麗薩對推動主人公成長的情節設置很值得借鑒。為了保證她的主人公在小說結尾一定要有所成長,她會在情節設置上設計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次要情節,就是阻止主人公實現目標的障礙,有了提前構想好的次要情節,會幫助她創造完成次要情節的人物,讓他們去推動情節發展。

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衝突的合理性。

衝突的源動力是挫折,也就是說,要在人物和他的目標中間,設置障礙,讓他不斷的跌倒,再爬起來。但人物不會無休止的爬起來,他必須有足夠內在的動力才能承受住作者一次次的打擊,動力來源於動機。這就涉及到動機的設定。

動機可以有很多種,但小說人物的動機,一定不能普普通通,不光人物的行為要有趣,他背後支撐他的動機也必須有趣。通過動機與行為之間的對比,可以巧妙的設定人物性格,比如,動機與行為相符,我們塑造的是一個直率的人物,如果動機與行為不符,我們可能塑造了一個複雜的人物形象。

可見,各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推進,設置衝突的時候要兼顧人物性格塑造、情節推進的節奏,一味狂轟濫炸式的製造衝突,不給人物和讀者喘息時間也是不行的,要張弛有度。通過衝突,讓人物往什麼方向成長,也直接關乎小說的核心,也就是接下來要說的「小說的主題」。

三.主題

多數作家認為,如果一個人刻意雕琢主題,所寫出的會是拙劣的伊索寓言。

小說是不是一定要有主題?不見得。但好的小說,一定要有主題,也就是說,你要通過這個小說表達什麼思想、什麼人生觀價值觀,或者簡單的對什麼問題有什麼態度。

很多人讀書是為了好玩,但同時也希望作品言之有物,有所得,有所啟迪,對小說的要求,更是希望能與自己有情感共鳴,撞擊心靈。娛樂與獲取知識並不矛盾。要兼顧二者,需要作者有坦誠、真摯,敢於打開自己的內心給讀者看,敢於分享自己最真實的世界觀。

如果作者害怕讀者從他的作品中窺探到他自己的內心,害怕通過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看到他自己的影子的話,那麼他塑造人物形象時必會層層包裹,說著「不偏不倚的對白」。坦誠、真摯,但也不是說要把作者本人的經歷、思想赤裸裸的和盤托出,解決的辦法是,塑造立體、豐富、多面的人物形象,融入情節,製造問題。

正如凱蒂所說:「你的小說都是對世界的饋贈,你要讓它變得值得分享。列出你所在意的主題、議題及信條,它們應是你願意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

現在,假設你已經可以敞開心扉,貢獻自己心底真實的聲音了,那麼,要怎樣找到主題、體現主題呢?主題可不是生拉硬拽的。

這裡又可以看出提綱的重要性了。「清晰的人物軌跡是塑造深刻主題的關鍵」,主題可以不留痕迹地從人物的行動中體現出來,開篇到結尾,人物的成長就是體現主題的最重要方式。很多作家的主題不是在寫作開始階段就有,而是筆下的人物一點點告訴自己的,這並非不可,但如果作者有好好的寫提綱,那麼他會在寫作開始階段,就對人物的動機、目標、挫折、成長軌跡有整體的把握,那麼、是不是就可以瞪大眼睛尋找、更早的發現主題?

通過提綱儘早發現主題,關於這點,凱蒂列舉了一些作者可以給自己提出的問題:

「主人公的內在衝突是什麼?」

「隨著小說的發展,主人公的哪些觀念發生了變化?它們是如何改變的,為什麼?」

「在小說的開頭與結尾,主人公如何證明自己前後不同的觀念與態度?」

這些問題都涵蓋人物的行為軌跡,要通過行為來表達主題,而非言語,含蓄的表達,避免把主題硬塞給讀者。有個技巧,叫做「象徵手法」,使用得當的話可以很好的強化主題。比如,春天象徵生命力、希望,一部言情小說可以讓男女主人公在一個微風吹拂的楊柳岸邂逅,而「分手總在陰雨天」。季節可以作為象徵,一個重複出現的物體、一個反覆的習慣性動作、一句讓人物時不時提起的口頭禪,都可以作為象徵來輔助強化主題。凱蒂在書中列舉了幾個生動例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仔細品味一下。

可以看出,主題應該是小說的組成部分,與情節不可分割,而不是情節的提煉、總結、升華,否則會使主題變為「說教」。「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才是高境界。

《小說的骨架》這本書我個人讀後是受益匪淺的。對於不會寫小說、但從學生時代就有小說創作情結的我來說,整本書、每個章節都非常有價值。希望這本我喜歡的書同樣能幫助你寫出你心底的故事。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座右書 的精彩文章:

TAG:座右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