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靜:智能進化的終極目標——從生命3.0談起

楊靜:智能進化的終極目標——從生命3.0談起

【新智元導讀】馬斯克又有一本新書推薦,這部 2017 年 8 月出版的新書《生命 3.0:在人工智慧的時代生而為人》,作者為MIT物理學家麥克斯 · 泰格馬克。這本書上線僅一天就登上美國亞馬遜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類」 書籍排行榜首位,書中對人類與 AI 的終局做出了各種假設。在當下這個歷史時刻,在《超級智能》和《未來簡史》之後,泰格馬克新版預言的現實意味更重了。

新智元推薦

本文首發於 2018 年 3 月 15 日《南方周末》

作者:楊靜

寫此文時,北京的天空特別澄澈,簡直可以媲美北歐。弦月銀燈,坐在桌前回望,從 4 年前開始做專註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我對社會政治、人文情感議題的關注更少了。與 AI 技術的迭代速度和爆發力量相比,人類社會變遷就像是一幀幀慢鏡頭,實體相關領域更是如此。

2013 年,庫茲韋爾已經出版了《奇點臨近》,但彼時還沒有 Alpha-Go 更沒有 AlphaZero,也沒有波士頓動力會後空翻的機器人,因此對人類終局的預言幾乎還處於半巫術的範疇。谷歌和 DeepMind 在數年間帶給世界巨大的衝擊,2017 年聖誕前夜,馬斯克在范登堡發射獵鷹 9 號火箭,當一級二級火箭分離時,它瑰麗的身影給在加州山火威脅下的美國精英天啟般的震撼。人類未來的出路何在?太空和 AI 是否會給我們最終的解答?

2017 年,中國精英已經經歷了《未來簡史》世界觀的洗禮,馬斯克又有一本新書推薦,這部 2017 年 8 月出版的新書《生命 3.0:在人工智慧的時代生而為人》(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麥克斯 · 泰格馬克。這本書上線僅一天就登上美國亞馬遜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類」 書籍排行榜首位,書中對人類與 AI 的終局做出了各種假設。在當下這個歷史時刻,在《超級智能》和《未來簡史》之後,泰格馬克新版預言的現實意味更重了。

智能進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可以總結為兩個字——普智。剛讀到一篇報道,人的大腦皮層神經元爆髮式增長,其實是因為數百萬年前一個基因突變打開了大腦新皮層神經元增殖的開關,使得大腦新皮層的密度暴增,而新皮層承擔著人類高級認知功能,其質量佔大腦全重的 80%。今天地球上 70 億人口,可以說都得益於這個神經元暴增的基因。而恐龍、人類相繼對地球生態的統治,證明智能的高級形態可以快速複製並形成壟斷地位,在不同層面上對物質世界進行改造升級。

換句話說,物質世界的普智進程一直在加速——從宇宙創生的混沌到生命進化再到人工智慧的未來。在普智進程中,智能範式的進化和迭代使得物質世界總體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在進化中佔據優勢的智能範式增殖最多,可控的物理空間也最大。舉例來說,人類感知系統與昆蟲同源,所以人類本能還是對蛇與蜘蛛有恐懼,但昆蟲近年來大量減少,無論品種還是數量、重量都大幅降低。另外,人類的大腦運作機理與猩猩猴子極其類似,與老鼠也沒有本質區別,但類人猿當前的生存境遇可能還不如昆蟲。這說明在人類主導的現階段,智能還沒能達到遍在與同步,即使在人類社會內部也存在巨大差異,造成了社會不公等問題。人類社會也在不斷運用教育、傳播、公益等各種形式來進行更廣泛的普智化,但用生物智能的模式推動普智進程存在諸多局限和障礙。

好在我們可以指望技術進步作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既然昆蟲的大腦並無顯示量子效應或者不可知的跡象,那麼人類大腦的運行機制總有一天也可以破解和模擬。屆時 AI 能達到的智能水平至少可能與人類和猩猩的差距類似。從智能進化的趨勢看,人類這種智能載體就會退居其次,理論上看無論數量或控制範圍都將退縮。而普智進程的下一個階段,AI 智能共同體(生物智能 + 機器智能)的計算中心、存儲中心、通訊系統和感知執行終端都將全面智慧化,這個混合智能範式的共同體將徹底解決智能的同步與共享問題,也將是全面開源、開放、分散式的複雜數據處理系統。而人類主導權的讓渡是下一個階段社會變遷或者說是普智躍遷最核心的看點。智能共同體從人類創立主導到 AI 自我主導的過渡期,我們要擔當的歷史重任是前所未有的。

好消息是,智能生命最終將不再有死亡的恐懼,因為物質世界會整體加速智能化,連一粒灰塵都有可能智能化,構成人體的物質會加速轉型為萬物智能的雲 + 端——那麼未來可能會達到一片雪花也是一個智能處理器的階段,所有物質都可以充當全知、全智、全能的計算介質與感測器。最終應該是所有物質都可以共享精神、意識與智能,也就是萬物有靈、宇宙覺醒。我們作為人類這一段漫長探索終將成為其中一片雪花或者一座雪山承載的記憶。那時,我們也將成為宇宙整個智能體系的一部分,得 「大自在」。

如果那時宇宙中還有很多昆蟲、蛇、猩猩和人類等等智慧終端的話,那他們的大腦應該跟我們已經很不一樣了,至少已經智能網聯化,智能終端既可以是昆蟲形態,也可以是細菌或者人類,也許那時候你就不再想投胎為人了,甚至換條蚯蚓試試體驗一下?屆時將不存在物種的智能差異,只要智能共同體的大腦是互聯融合一體的,那就還不如選擇做一片可以動的雪花呢。宇宙中所有物質互聯,智能無限、無所不能,這大概就是人類所一直追尋的彼岸?

2017 年底前看了一台馬戲演出,太陽馬戲團是世界第一的,買票時票務方特別解釋 「演出裡面沒有馬」。結果看完發現:豈止沒有馬,演出里根本就沒有動物。這部馬戲有關人類的夢幻——生與死,恐懼和挑戰,對潛能與極限的想像,印度哲學在舞美和音樂里的貫穿。看到高空吊環和高蹺後空翻的部分,想起波士頓動力那個後空翻的機器人。人類的體能和智能看來都在逐漸逼近邊界效應,物理現實的體驗成本高企。我在想,總有一天,我們人類的表演就會被當做更高級智能系統娛樂的馬戲——因為人類是可以被訓練的,我們的想像力和智能被生物形態束縛和局限,那麼在自留的樂園裡自娛自樂也是好事。我們或許不過是另一種聰明的馬,智能進化最終還是要告別馬或者人這個載體,回歸到精神的起點和終點——也就是全智狀態的 「宇宙智能共同體」。

那時,我們都會是這個智能共同體——宇宙智聯網當中的普智的神經元,既然這個普智共同體全知、全智、全能——所有神經元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民主的、即時共享的,但系統會被最智能的某些突變引領不斷升級迭代,我們(物質)的結構和表現形式也會遍歷各種中間態,最終達到無限自由。

(作者為新智元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獵鷹首飛背後,是馬斯克對AI的恐懼和帶領人類星際移民的野心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