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管新規即將發布 投資理財會有新變化

資管新規即將發布 投資理財會有新變化

浙江在線-長興新聞網3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胡丕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人對理財有了更多的需求,購買各類證券、基金、期貨等,希望將手中有限的資產變成更多的財富。而理財產品能否保本以及收益率的高低,是很多人的關注點之一。同時,國家在這方面發布的相關政策,也是理財投資者們的風向標,每一項政策的出台,都對投資者下一步的理財計劃有著明顯影響。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文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的「不得承諾保本收益」和「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讓很多理財投資者產生了疑問和不解。「對投資人承諾保本收益,萬一出現兌付困難,金融機構還會兜底,這不是好事嗎?現在有一些銀行還聯合保險公司推出『保本理財』產品,這不是在保障我們投資者的收益嗎?」剛剛涉足理財領域不久的市民李文丹道出這樣的疑問。許多和她一樣的投資新手,對打破剛性兌付這一規定很不理解。「我買理財產品,喜歡投資那些收益率較高的。平時對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有關注,這次即將出台的新規肯定會給廣大投資者和金融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指導意見》一出,長興某單位上班的資深理財投資者何琴娟最關注的就是買理財產品的事。針對此次《指導意見》中提到的新變化,許多和何琴娟一樣的投資者,對打破剛性兌付這一新變化有自己的理解。

打破剛性兌付後,資產管理行業開展資產管理時不得向客戶承諾保本收益。當出現兌付困難時,資管機構也不得出資墊付。「我個人的理解是,其實我們買的理財產品都是不保本的,都是有風險的。如果是剛性兌付,我們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那它就要使出渾身解數,兌現承諾給我們的報酬,這其實對銀行來說自身承擔的金融風險也加大了。」何琴娟道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且剛性兌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家對金融風險的識別能力。「打破剛性兌付之後,我投資的時候肯定會對投資風險提前做個預判,逐步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我們目前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等,我們給客戶介紹理財產品的時候也會提醒客戶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購買產品。新規目前還沒出台,不過我們從去年開始就跟客戶傳遞相關訊息了。」長興某銀行理財經理介紹說。像銀行等資產管理行業,其實它的本質是「受客戶之託、代客戶理財」。打破剛性兌付,將從根本上回歸本位,維護金融安全。「我和朋友會經常研究買哪款理財產品,理財顧問也會給我一些建議,我們比較喜歡投資一些短期的產品,這樣資金周轉會比較快。」小企業主楊謀青說。對於辦企業的投資者,他們資金流動性大,購買短期的理財產品,能在短時間帶來經濟收益。一些銀行投資期限為60天、90天的理財產品,頗受像楊謀青這類投資者歡迎。

然而目前有的金融機構滾動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再將資金投放到一些長期資產中收穫其中的利差,這種「短募長投」的金融行為是隱藏風險的。

即將出台的新規,明確規定金融機構不能再通過滾動發行超短期的理財產品投資到長期的資產當中獲取期限利差,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或將從此消失。

規範此類超短期理財產品,能進一步限制帶有投機性、盲目性的投資行為,給其他一些成長空間大的長期理財產品一個合理的發展機會。「雖然將來我們可能買不了超短期的理財產品了,但是對我們這些投資者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們也應該改變下自己的投資習慣,以後投資過程中會多關注一些更實在的、長期性的項目,少些盲目和投機心理。」楊謀青說。

公開徵求意見結束後,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各界反饋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指導意見》。待新規正式出台後,廣大市民投資理財時,除了理財產品收益率,同時也應多關注產品結構本身,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浙江兩所熱門藝術類院校發布招生簡章 看清這些提醒
錢江源頭的蘆葦盪,晚冬美的讓人心醉!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