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睡眠日」到了,你睡得好嗎

「世界睡眠日」到了,你睡得好嗎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謙)人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如今,由於工作學習、生活壓力、網路社交等多因素的影響,人們經常熬夜,最終影響了睡眠及身心健康。

為喚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國際精神衛生組織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規律作息,健康睡眠。今天,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睡眠專科也將舉辦義診及科普講座,幫助市民了解更多睡眠知識。

睡眠專科去年接診近3萬人次

前不久,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了《中國睡眠診療現狀調查報告》及《2018中國互聯網網民睡眠白皮書》。數據顯示,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為90後,從行業來看,從事金融業、服務業、政府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從業者比較容易失眠。

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韓芳指出,中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五六千萬人,而診斷的患者不足2%,治療的現狀更不容樂觀。儘管中國互聯網用戶日常睡眠平均時長超過7小時,但仍有56%的用戶認為自己有睡眠問題,包括多夢、持續淺眠、早上醒來頭腦昏沉等。

據統計,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三院」)睡眠醫學專科2017年全年就診人數達29406人次,首診達731例,以睡眠問題為主訴前來就診的患者佔到總就診量的七成,診斷為睡眠障礙的佔39.1%。

市三院睡眠專科醫生陳施雅介紹,平常會遇到不少因熬夜導致失眠症的患者。白領小陳在公司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每天晚上不是應酬就是熬夜加班,有孩子後為照顧孩子,作息時間進一步打亂了。「慢慢地就形成習慣性睡不著或者睡得很淺,一點聲音就能被驚醒」。陳施雅說。

除了熬夜,倒夜班也會導致作息紊亂。「醫護人員晚上要照顧病人,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急診的處理,都需要自己保持清醒的狀態。」中山某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小林說:「我工作快二十年了,倒夜班也這麼多年了。剛開始時特痛苦,黑白顛倒生活都是亂的,很長一段時間睡眠質量都極差。」

除了職業熬夜現象外,熬夜在年輕人中也越來越普遍。據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今年隨機走訪195名市民調查顯示:逾三成受訪者表示經常或總是熬夜,作息時間不規律等情況。男性受訪者、28歲以下受訪者比例更高。其中,男性受訪者經常或總是熬夜、作息時間不規律的比例占該群體的40.1%;28歲以下受訪者的熬夜比例佔43.7%。

「24小時晝夜節律是典型的生物鐘之一,規律作息有助於生物鐘的穩定,晝夜節律失衡會導致失眠、體乏、抑鬱、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陳施雅說。大量研究也表明,睡眠及睡眠障礙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礙等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

睡眠障礙可加重或導致抑鬱

雖然全國睡眠障礙症患者人數不少,但國內的睡眠醫學發展較晚,人們對睡眠治療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睡眠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型交叉醫學學科,而睡眠障礙與抑鬱障礙也聯繫密切。」在最近市三院舉行的《睡眠與睡眠醫學技術研討會》上,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賈福軍教授介紹。

「睡眠障礙可加重或導致抑鬱障礙,睡眠障礙在抑鬱症病人伴發軀體癥狀的出現率中高達98%。」賈福軍說,抗抑鬱葯治療本身可能引起失眠,另外還可能影響正常睡眠結構,治療抑鬱與睡眠障礙都需要綜合干預。

南方醫科大學張斌教授介紹了失眠的「生物鐘紊亂」。他表示,除了生物鐘的作用,導致失眠最核心的三因素是:易感因素、誘發因素以及維持因素。許多人都認為失眠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但是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才是治療失眠的首選方法。

「若經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失眠問題沒有顯著改善,且日常生活已被失眠嚴重影響,應進一步進行多導睡眠監測檢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的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異態睡眠等。」陳施雅說。

如何有好的睡眠?陳施雅建議,首先要規律作息時間,每天同一時間起床堅持一周,能幫助我們擁有穩定的生物鐘;還要建立良好的午睡習慣。同時,要規律運動,運動能改善深睡眠,每周三次30分鐘左右的運動就會對睡眠產生很好的影響。

此外,曬太陽也能調整睡眠。褪黑素是人體內調節生理時鐘的重要物質,陽光可以抑制它的分泌,起床後到室外晒晒太陽能讓人保持清醒;入睡前不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保持睡眠環境的黑暗,可促使褪黑素分泌,使人感到睏倦,更易入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珠海造」高光譜衛星將發射
「大師兄」首嘗「大師」滋味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