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春分怎麼過:喝酒、唱歌、玩相撲

古代的春分怎麼過:喝酒、唱歌、玩相撲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鵝湖山下的這幕歡樂景象,是古代春分社日的情景:山下莊稼長勢喜人,家家戶戶豬滿圈,雞成群;天色已晚,桑樹柘樹的影子越來越長,春社的歡宴才漸漸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攙扶下高高興興地回家。

春社是祭祀土地的日子,非常盛大,也是最古老的節日,甲骨文中就有關於春社的記載。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河,人類對土地的崇拜從遠古時候就已開始。我們的原始先民進入農耕文明後,把土地神稱為「社」,把五穀之神稱為「稷」,國家建立後,社稷也便成了國家的象徵。

最早被用作土地神祭祀的是上古時代共工之子句龍,《禮記·祭法》載:「共工氏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之以社。」共工氏是黃帝時代的一個部落,曾率領民眾治水,被後世尊為水神。其子被尊為土地神,這與國家形成之前,治理水患、農業生產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相符合的。夏朝建立後,仍供奉句龍為土地神,稱「夏社」。商代夏後,想要廢棄夏社,因沒找到可以超越句龍功績的人物,只好修繕夏社,立為「商社」。

周商更迭,周公宣布商社為亡國之社,改名「戒社」,新建「周社」,稱「勝國之社」。根據封邦建國制度的需要,諸侯既分得土地,就有了建社的權力,至此,句龍的土地神地位不再唯一,社神崇拜的政治功能已超過宗教功能。這時,有別於官方「國社」「侯社」的民社也開始出現,到東周民社已遍布天下,《左傳》有言:「自莒疆以西,請致千社。」

娛樂是春社的另一大活動主題。民社不像國社政治意味濃厚,祭祀莊嚴神聖,而是一派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詩經》歌之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在地方志中,對社日娛樂活動的記載更是舉不勝舉,歷代歌詠社日的詩歌也有很多,如賽神會、宴飲、娛神戲、擊鼓歡歌、競技活動(蹴鞠、相撲)等等。

土地孕育一切,社日的種種活動都是表達人們對土地的感恩之情。如今,人類不斷發射各種宇宙探測器,艱難地尋找新的土地,能孕育生命的土地。但是,不要忘了腳下的土地,它飽含汁液,給了我們生命和前進的力量,它與每個人都有血肉聯繫。在後農業時代,我們不應該忘記土地,不應該忘記農業和農村,那裡有我們的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民國時的中南海成為市民公園,景色怡人
清代以來老照片里的年味兒,越往前越濃厚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