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苦戰八年,為何沒能恢復漢人天下?

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苦戰八年,為何沒能恢復漢人天下?

明末清初的吳三桂可以說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罵他大漢奸,認為如果不是他的開關就不會有滿清的入關。有人對他持正面的態度,讚賞他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在清朝康熙年間又再次起兵,號稱恢復漢人天下,史稱三藩之亂,最終以失敗告終。那麼,擁有30萬精銳的吳三桂為什麼沒能成功恢復漢人天下呢?

其實,吳三桂是有機會把滿清趕出關外的,奪取天下也並非不可能。只因為一個戰略上的失誤。就是在戰爭初期沒有北上,而是一直在長江邊上徘徊。

當時康熙下達撤藩令後,吳三桂宣布造反,通告天下。一時間天下洶洶。雲貴和兩廣陝西紛紛響應。吳軍攻入四川湖南湖北,很多當年的舊部也紛紛響應。察哈爾叛軍趁機進攻北京,一時間滿清統治似乎岌岌可危。吳軍飲馬長江,窺視天下。

可是激戰八年,最終還是失敗了。注意雙方打了八年,相當於一個八年抗戰,所以說吳三桂把這場戰爭打成了持久戰。持久戰什麼最關鍵,資源和錢糧,後勤等綜合國力。

吳三桂憑藉西南一隅敵滿清全國,時間一長,任憑你有多少精銳都會喪失殆盡。就像日本侵華一樣,戰鬥力再強,也經不起中國這麼大地盤和如此之多的資源消耗。

所以說,吳三桂是敗在了戰略上。在起兵初期,節節勝利之時,就應該趁著兵強將勇,揮兵北上,直取北京。在當時的形勢下,北伐速戰還有勝利的希望。可惜錯過了時機,一直在長江邊上徘徊。使滿清政府有了喘息時機,重新組建漢人綠勇。

最後,雲貴的資源被漸漸耗盡,精銳和戰力士氣也被拖垮,坐以待斃,最終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東林黨人毀了大明東山再起的機會?從這件事就可以知曉
此國為日本殖民地,卻出兵攻打中國,看看文化侵略有多可怕!

TAG:縱橫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