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漢運河·人間天河

江漢運河·人間天河

我是一條小河

詠峰

00:00/00:00

作者簡介:文中華、湖北荊門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荊門市作協會員。詩詞聯賦在全國徵文大獎賽中榮獲各類獎項,如《漫步盧溝橋感懷》全國詩詞大賽一等獎、《酒神賦.國酒茅台銘》海內外徵文二等獎、《抗戰精神賦》全國徵文優秀獎等等六十餘項,詩詞曲賦散見《中華詩詞》《中華辭賦》《詩詞》報《神州辭賦》等各種報刊雜誌。

大野作屏濃淡抹,澄河如練東西牽。碧波蕩漾的運河靜靜流淌在廣袤的江漢平原。

輕車行駛在整潔的運河大堤上,渠道內用砼塊護砌,堤外綠草如茵,河水清清,初升的朝霞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每近一公里就有一座橋樑,形態各異,氣勢雄偉,代表著不同時期的風格,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橋樑展覽帶」。再加上兩江船閘,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水利景觀。河的一邊是低緩的丘陵,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構成一副壯麗的畫卷。

從馬拉松廣場旁的塘堖大橋下來,向西行不遠處,只見一條河與運河相交,站在平台上,即不見水有落差之勢,也不見兩河交匯處的渾濁。抬頭向運河彼岸望去,隱約可見「西荊河倒虹吸」字樣,這時才恍然大悟,不識廬山真面目,原來自己正在此岸的大字下。這條老河就是兩沙運河,即新運河的前身,它現在的功能完全被新運河取代。在交匯處竟穿新運河底部通過倒虹吸而過,感今人之智慧,亦嘆先人之氣魄。追根溯源,發思古之幽情。

此河前身是古揚水運河,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春秋時期為加強國都郢與前線的聯繫,楚國令伊孫叔敖組織修建。運河修成後,往來船隻多時日達四百餘艘,形成百舸爭流之景。晉武帝太康元年,杜預率師滅吳後,「預乃開揚口、起夏水,達巴陵千餘里,內瀉長江之險,外通零桂之漕」。再次溝通漢水、經長湖到長江的航運捷徑,使南方漕糧得以轉運中原。後多次疏浚,到南北朝時,揚水運河已廣漕運。由此可見從春秋到隋唐五代,都是水運的重要航線。宋朝末年,百里長湖形成,運河改道。明代形成兩沙運河,東段從沙洋到高橋彭冢湖、借糧湖入長湖,可從沙洋直航沙市。滄海桑田,清末沙洋潰堤,河道盡淤,兩沙水運從此中斷,只有長湖至沙市還能正常航行。隨著公路、鐵路的出現,運河從此淡出了歷史的舞台。

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開通,具水利、交通運輸、防洪、灌溉、生態補水的引江濟漢工程,即江漢運河應運而生。

春天新燕穿梭,織出了運河兩岸的油菜花海、蔥綠的麥浪、人間的錦繡。一年一度的油菜花節、沙洋國際馬拉松節在這裡舉行。人們徜徉在花海、遊走於堤畔、流年于波光瀲灧、盡情享受四溢的馨香;領略萬里江天一鷺飛的詩情畫意;看三秋翻滾稻浪;聞滿載綺夢的行舟汽笛。

運河歷史人文豐厚,沿線分布著大小寺宇,楚都紀南城、石家河考古遺址、龍灣遺址等景點,也有長湖漁家、農家休閑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態旅遊,傾聽古老運河隱匿於美景之外的軼事趣聞。

炊煙裊裊、河網縱橫、山川秀麗,風調雨順、魚米濃香,人民安居樂業。它位於武漢、荊門、荊州、宜昌等市之間,一塊從未開墾的處女地,她的美是自然美、生態美,讓人流連忘返。

江漢運河,一條流淌在人間的美麗天河!

主編:張保民 責任編輯:文中華

投稿地址:湖北省荊門市市政府大院四棟一單元一樓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抽梯致人死亡,有責任嗎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