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國公報》是一份怎樣的報紙?它對晚清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萬國公報》是一份怎樣的報紙?它對晚清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原標題:《萬國公報》是一份怎樣的報紙?它對晚清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張晶


《萬國公報》是晚清時期教會創辦的報紙中最具有影響的,也是存在時間最長的。它由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創辦,對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思想啟蒙產生了重要作用。


林樂知


林樂知是美國監理會的傳教士,他在1860年來到上海,先後供職於上海廣方言館、江南製造局等,主要進行教育和文化工作。1868年,林樂知在上海創辦了一份報紙《教會新報》,該報每周一期,內容主要是傳播教義,但發行量很小,並不是很成功。1874年,《教會新報》被改名為《萬國公報》,仍然是每周一期。改名之後,林樂知將多數版面用於報導新聞,希望將《萬國公報》的受眾擴大到社會的各個階層。《萬國公報》主要包括時政新聞、宗教宣傳、自然科學知識等內容,但銷量仍然不佳,讀者僅限於少數基督教徒。1883年,林樂知因為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他自己創辦的中西書院的經營上,因而無暇抽身辦報,導致《萬國公報》不得不暫時停辦。


韋廉臣


1887年,英國傳教士韋廉臣在上海創辦了文化機構同文書會(後改名為廣學會),林樂知也加入其中。次年同文書會決議重新發行《萬國公報》。1889年,《萬國公報》重新開始發行,林樂知負責主持,但此時《萬國公報》已經成為同文書會(廣學會)的機關報紙,改為每月出版一期。新的《萬國公報》主要的目標讀者是官僚士大夫,期望通過《萬國公報》影響中國的統治階層。與此前相比,《萬國公報》既包括新聞、自然科學知識等,又增加了時評。



《萬國公報》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的官僚士大夫終於開始覺醒,《萬國公報》的撰稿人趁此時機積極報導和評論甲午戰爭,引導中國士大夫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改革。《萬國公報》在甲午戰爭後逐漸受到士大夫們的青睞,發行量逐年增加,《萬國公報》發展到它的頂峰。1907年,隨著林樂知去世,《萬國公報》也不再發行。

《萬國公報》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影響力很大,從光緒皇帝到李鴻章等封疆大吏,再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都是其讀者。《萬國公報》不僅傳播了西方自然科學知識,也對於戊戌變法及清末新政等晚清的變法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滕靜靜主編:《近代報刊叢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


楊代春:《﹤萬國公報﹥與晚清中西文化交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王林:《西法與變法:﹤萬國公報﹥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施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中國 的精彩文章:

漢人家族在取名時常引入輩分,大清皇室是否也是這樣呢?
大名鼎鼎的「滿漢全席」都有些什麼?讓我們看看當時的揚州文人怎麼記載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