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毅和他的公共藝術作品

劉毅和他的公共藝術作品

認識劉毅,還能成為同事,對我來說,是件很幸運的事。這首先是因為他有才華,在看上去誰都像是才華橫溢但實際上可能連基本技能還很欠缺的中國藝術圈子裡,能遇到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總會讓我心生愉悅並深感幸運。

01-劉毅:放飛夢想,2014年,燈光裝置,上海楊浦區少年宮。

但才華,只是劉毅的部分特質,在他身上,還有對工作負責、專註於新事物、學習勤勉等其他好品質。因為長期孤陋寡聞,所以在我以往並不豐富的閱歷中,還較少見到有這樣多種優秀品質的青年藝術家,而是時常見到相反現象:因才華或天賦有限,就傻了吧唧地追隨國內外藝術圈子中如同癲癇症發作般的各種所謂思潮,荒廢了個人武功不說,還會有意無意的將本來已經很混亂的藝術界攪得更加混亂——這其實是很可笑的。幸好,同樣年輕也同樣當代的劉毅,能在行業動蕩中保持清醒頭腦,從而為藝術也為社會,貢獻出並非醜陋和畸形的當代藝術作品。

02-劉毅:種子星球,2016年,裝置作品,上海浦東世紀公園。

就像倫勃朗或梵谷能將坎坷生活所賦予他們的深厚情感轉換為曠世巨作一樣,藝術家的才華與品質,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在作品中。近些年來,劉毅完成了很多公共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一方面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美學貢獻,另一方面也是他個人主觀精神世界的折射。就拿他為上海楊浦區少年宮所創作的壁畫《放飛夢想》(2014)來說,主題形象只是簡單的一個燈光摺紙飛機,但能夠沿對角線布局,有迅疾向上之姿,突破了一個看上去略顯封閉的室內環境局限,引領觀者的想像力飛升到超越凡俗生活的高度。背景中以幾根輕鬆隨意的線條勾畫出的少年宮活動主題,也賦予整幅作品以輕盈歡快的格調。

03-劉毅:社區幻想,2015年,裝置,上海新天地南里廣場。

同樣具有輕鬆特質且為兒童而做的,還有《種子星球》(2016)。這是坐落於世紀公園的綠地草坪上的一個傾斜的直徑15米的圓盤形作品,內部由不同高度的彩色鋼管支撐,最高處達4.2米,其傾斜放置的方式和開有很多圓窗的造型產生一種懸浮和飛升的視覺效果。鮮明亮麗的色彩,簡潔寬敞的造型,質樸溫暖的材料,產生了吸引孩子們遊戲其中的魅力。孩子們進入作品內部後自然會受到作品上方通透圓窗的吸引,而內部木製的階梯能引領他們爬到高處,將頭探出敞開的圓窗向外看,不但能看到草地藍天還能看到一切他們能夠想像到的世界圖景。

04-劉毅:當人類坐上鞦韆,2016年,動態裝置,深圳港匯藝術中心。

明亮、溫暖、祥瑞的人文氣息,出現在劉毅的很多作品中,這似乎成了他的美學標誌。不是劍拔弩張,也不玩憤世嫉俗,更沒有酸文假醋的膩歪,而是將個人美學追求轉換為明朗和積極的視覺形式,讓作品成為傳達愉悅信息的載體。他不止一次說過,愛,是公共藝術創作的思想基礎。我想,這可能是他的很多作品有陽光面貌的內在精神源泉,也是他的作品所有別於國內一些充斥晦暗不明或頹廢落魄之意的當代藝術之處。公共藝術是為廣大民眾提供文化福利的公益事業,所以它要求藝術家要有為民眾謀福利、做貢獻的愛心,還必須拋棄古今藝術界中長期以來以自我修行、自我表現和以圈子評價為價值評判準則的陳腐觀念(這是目前真正阻礙中國公共藝術發展的體制性和觀念性障礙)。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與傳統藝術價值觀的反向而行,沒有對民眾負責、對社區生活負責的社會公德心,就不可能創造出大眾所喜愛的公共藝術作品。劉毅在《社區幻想》(2015)中構造的色彩斑斕的箱體,在《脈》(2015)中設計的張揚與開放的造型,在《當人類坐上鞦韆……》(2016)中的安排的經典作品與大眾娛樂同台共舞,以及同時出現的那些豐富多彩的民眾參與活動,都傳達出明朗與歡樂的氣息,也都散發著親近自然與社會生活的愛心,而這些具有新時代特徵、與娛樂時代的社會整體精神同步的快樂美學產品,也正是這個變革時代的真實寫照。

05-劉毅:脈,2015年,裝置,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入口大堂。

善於使用新的媒介材料,與科技尤其是與計算機技術結合,似乎是年輕一代公共藝術創作者的先天優勢,劉毅的大量燈光作品就將這個優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蛇亭》(2013)是劉毅為上海新天地南里廣場迎接2013中國蛇年到來而創作的,這是一個蜿蜒伸展的霓虹燈公共休閑亭,在數根不鏽鋼立柱支撐的彎曲天花板上,密布著流動感很強的各色霓虹燈線條,其形態是具象和抽象兼有,將信筆塗鴉的輕鬆和精妙的平面空間分割結合起來,構成一道混合交響的新春開篇樂章。這件作品有大氣磅礴的動勢,也有華麗繽紛的美感,更有民間節慶的歡快氣息,這樣的作品怎麼能不為今天的都市生活增添美感?又怎麼能不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同樣能傳達歡樂氣息的劉毅燈光作品還有《映山水》(2015)和《迴音壁》(2016),前者是為重慶天地「光影中國」燈光藝術節而作,使用單色光源——象徵蜀地山川的燈光線條在樓宇間相映成輝,彷彿一幀傳統水墨畫,被媒體評論為「重慶最美窗戶酷炫來襲」;後者是為上海虹橋「光影中國」燈光藝術節而作,使用彩色光源——色彩、燈光和音樂三元素匹配發力,矩形牆體上映射出絢麗華美的燈光,相當於現代的動態色彩構成,被媒體評論為「一場色彩、燈光和音樂的冬日相遇」。

06-劉毅:蛇亭,2013年,燈光裝置,上海新天地南里廣場。

善於運用手繪線條,能將手頭功夫和趣味與科技表現手段結合起來,開創傳統線描所無法達到的新境界,也是劉毅作品的語言特色之一。我注意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們曾共同奉命為一個政府宣傳項目提供設計草圖,我是找了設計師朋友幫忙才好歹交差的,但沒有被認可,而劉毅提供的方案就能一標中地(後來因為客觀原因而未能實施)。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劉毅以寥寥幾筆完成的草圖,趣味橫生,格調不俗,很有「繪畫性」。隨後,我又在學院文圖中心大廳正面牆上,看到了他的《奔跑》(2012),這是一組以當代青年為主要形象的鋼筋線描浮雕,平行刻畫了大大小小20多個人物形象,全部以彷彿隨意寫出的手繪線條為基本形式,靈動跳躍的線條帶給人輕鬆至極的跳躍感。他的另一件展出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辦公大廳中的圓雕作品《春語者》(2014年),也使用了同樣的線描手法,在人物造型上更有想像力——人物頭像變成了某種自然景觀或日用商品。而當我問到這些作品的,他說如果現在弄就會更好一些,對此,我是完全相信的。

07-劉毅:映山水,2015年,燈光裝置,重慶天地「光影中國」 燈光節。

集眾多才能於一身的劉毅,活躍於多媒體、裝置,雕塑、行為藝術、繪畫等眾多創作領域,也是知名策展人和藝術指導,曾多次策劃、組織並參加國內外藝術與設計展覽,擔當過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博中心雕塑執行設計負責人、北歐中國藝術節資深顧問、2015光影中國燈光藝術節策展人等管理崗位的工作。他所策劃的展覽級別很高,邀請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展覽的作品有強烈的當代氣息和較高藝術水準,能獲得很好的社會評價和行業認可。而在他的多重業績中,與我個人關係最為近切的,是他對公共藝術教學的大量投入,多年來他在教學上付出的心力絲毫不他在創作上付出的少,也因此同樣取得不尋常的成績。

08-劉毅:迴音壁,2016年,燈光裝置,上海虹橋天地。

作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的教學負責人,劉毅不但在日常事務方面恪盡職守,更是以開拓進取精神引領該專業師生一起走出一條以項目實踐為核心的公共藝術教育之路,以至於我在初來這個教學團隊時很感吃驚——本科公共藝術專業的同學何以能能完成那麼多社會實際項目?但後來我就逐漸清楚了,是劉毅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他以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精神設計了本專業的主要課程,他通過業界的廣泛資源為學生尋找參與項目實踐的機會;他以循循善誘和因勢利導的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完成畢業作品;他引領學生走出校門和國門見識更為廣大的世界;他為提升本專業教學質量而大量延請藝術界精英前來參與教學。正是有了他和其他同事們對公共藝術教育事業的認真負責態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公共藝術專業才能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默默無聞到在社會上初露頭角,也許還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中國公共藝術創作領域中最能戰鬥的生力軍。

09-劉毅:奔跑,2012年,浮雕,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信息中心大堂。

當然,我也知道,從公共藝術在全世界的發展情況看,我國的公共藝術還只是初級階段,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目前在中國從事公共藝術創作和教育的人還很少,水平也普遍不高。尤其是中國藝術界的高層管理者中,還很少有人真正明白公共藝術是怎麼回事,因此中國的公共藝術從業者也因此很少像西方發達國家從業者那樣,獲得政府層面上的較多支持。但也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從事公共藝術事業才有不同尋常的社會價值。劉毅作為中國公共藝術創作群體中的佼佼者,已經和必將為中國公共藝術事業做出個人獨特貢獻,他個人的前程也會因此更加美好和輝煌。前不久,台灣某知名教授曾邀請他去就讀博士學位,雖然因為客觀原因他未能前往就讀,但我相信他所經歷的長期藝術訓練和長期保持的勤勉工作態度,已經使他具有足夠的專業實力,能夠在中國公共藝術發展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有所作為。作為藝術教育領域的長期從業者,我為身邊能有劉毅這樣的優秀同事而高興,也為中國公共藝術事業能新人輩出而自豪。

10-劉毅:春語者,2014年,雕塑,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辦公大廳。

本文刊於《公共藝術》2018年第1期96-99頁,有刪節。這裡是完整版。ov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說 的精彩文章:

【大師】讓·杜布菲

TAG: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