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場戰爭美國打得非常順利,但勝利給美國帶來了更多麻煩

這場戰爭美國打得非常順利,但勝利給美國帶來了更多麻煩

1991年的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並沒有更換政權,薩達姆·海珊依然控制著伊拉克。儘管伊拉克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和嚴厲的經濟制裁,但美國對此仍然頗為不放心,一個受到制裁的伊拉克仍然有可能威脅阿拉伯半島上軍事力量羸弱的王室政權,並且控制整個中東地區最可觀的原油產能。糟糕的是,1993年伊拉克政府在鎮壓北部庫爾德人的作戰中使用了化學武器,這也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惕。一個野心不死的薩達姆政權會給美國主導的中東地區秩序帶來潛在的威脅。

1993年抵抗伊拉克政府軍的庫爾德武裝

推翻伊拉克政權一直被美國政府所考慮。1998年10月,美國通過了《伊拉克自由法案》(Iraq Liberation Act),強化了聯合國武器核查,並且出資9700萬美元資助伊拉克的反對派。1998年12月中旬,美國和英國發動了「沙漠之狐」行動(Operation Desert Fox),希望通過空襲打擊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也順便削弱薩達姆政權的控制力。

沙漠之狐行動中巴格達漫天的防空炮火

2000年1月,民主黨的比爾·柯林頓卸任,新任總統,共和黨的喬治·沃克·布希上台。小布希和包括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內的政府班子有強烈的德州牛仔式單線思維和意識形態上的保守主義,這大大鼓勵了美國採取更為嚴厲和激進的手段來對付薩達姆。在上台不久,小布希就開始考慮推翻薩達姆政權,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實施。

2001年9月11日,史上最大規模的恐怖襲擊「9·11」事件爆發,美國遭受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來最為嚴重的外部襲擊,這也給小布希以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機會。在全世界輿論和各個大國的理解下,美國快速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小布希政府很快將目標重新放在了薩達姆的伊拉克上。從2002年開始,美國就試圖在聯合國不斷推動有關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提案,並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不斷展示「證據」。2002年11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441號決議,指控伊拉克支持「基地」組織、大規模人權侵害、製造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給薩達姆「最後一次機會履行之前聯合國安理會所有有關伊拉克解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決議義務」。伊拉克自然全部拒絕了這些指控,但不僅向聯合國遞交了長達12000頁的武器清單,還同意聯合國核查人員進入伊拉克搜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過事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並沒有打算真的在找證據之後方考慮動武問題。

9·11事件

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在進行調查

美國國內也在媒體宣傳下,有85%的民眾認為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甚至63%的美國人認為「9·11」事件中「大多數」或者「部分」襲擊者為伊拉克籍(實際是沙特籍為大部分)。因此,儘管聯合國最後在俄羅斯、法國、德國等大國阻擾下沒有授權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不過美國依託國內支持和與英國的軍事同盟依然完成了對伊拉克發動攻擊的法理和軍事準備。美國集結了14.8萬人的部隊,英國則集結了4.5萬人,澳大利亞派出2000人,波蘭派了194人。此外,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在戰後也向伊拉克派出作戰部隊。全世界約有49個國家對美國的軍事行動表示了支持。

其實在2003年3月19日晚間開始的伊拉克戰爭中,軍事上伊拉克實在是沒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抵抗,長期的制裁加上許多軍隊高級軍官已經對薩達姆不抱希望。包括精銳部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內的大量伊拉克軍隊要麼在空襲中被重創,要麼就直接接受了賄賂作鳥獸散。美國第三機械化步兵師直接在伊拉克戰爭中創造了單日推進距離的歷史紀錄。美英聯軍快速推進,拿下了巴士拉、納西里耶、納吉夫等地,並於4月攻陷了巴格達。2003年5月1日,小布希在「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上宣布伊拉克的主要戰事結束。

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入巴格達的一座皇宮

但是,由於美國政府和軍隊策略的嚴重失當,粗暴地解散了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又沒有認真研究本該在越南戰爭時期就學會的反游擊戰。伊拉克形成了權力真空,爆發了極為廣泛的武裝衝突,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之間在後薩達姆時代的權力真空中相互傾軋,不同教派和部族陷入嚴重內鬥。另一方面,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許多恐怖組織在伊拉克戰後趁著混亂紮根於伊拉克,形成了可怕的毒瘤。在2004年和2007年,伊拉克的幾乎處於內戰中,高峰時期每天有1000顆路邊炸彈被引爆,針對的不僅包括美軍,還包括伊拉克平民。美軍在此期間策略連續失當,過分地進行武力鎮壓、隨意抓捕和虐待囚犯,這反而讓反抗組織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兵源。美軍在一個月的伊拉克戰爭中陣亡100多人,但卻從2003年到2011年陣亡了超過4400人。而伊拉克民眾更慘,有11-15萬伊拉克民眾喪生,200萬伊拉克民眾外逃,最高峰的2006年7月,單月就有3298人在各類襲擊中遇害。

針對美軍的汽車炸彈

在襲擊中失去雙腿的28歲伊拉克婦女

美國的損失其實遠比看起來的大。一方面,美國在戰後始終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對於美國的信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時任美國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在戰前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的粉末「證據」至今我們都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東西,「鮑威爾洗衣粉」成為國際社會嘲笑美國信譽的一個梗,而由此導致的美國公信力影響,以及美國與法德兩國的政治分裂延續到戰後許多年。

著名的鮑威爾洗衣粉

14年後普京依然拿這個來嘲笑美國

諷刺的是,在美國入侵伊拉克行動中獲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國的宿敵伊朗。原本薩達姆政權是遜尼派政權,而伊拉克確實什葉派占多數的國家,結果在戰後民主化進程中,什葉派自然而然佔據了多數。伊朗不僅少了薩達姆這個對手,還順勢大量滲透進伊拉克,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影響。美國犧牲數千人來幫助伊朗,這樣的戰略實在可以比得上二戰時期的日本了。

伊拉克在後薩達姆時期本來可以有更加穩定的過渡和更良好的發展,然而自負與粗暴的思維葬送了這種可能性。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上犯了許多錯誤,這都給後世以教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軍尚缺兩個能力,其中至少有一個不會很快實現
這次海上戰鬥英軍大獲全勝,全程吊打德國潛艇,還打死鄧尼茨之子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