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代中國政府首次出國作戰收復主權,卻與日本相伴而行

近代中國政府首次出國作戰收復主權,卻與日本相伴而行

近代歷史上的中國,積貧積弱,多次遭受西方列強的入侵,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

然而在1918-1921年間,中國北洋政府卻派海陸軍部隊進入蘇俄西伯利亞地區,便有了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的先例。

中西結合的北洋新軍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國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奧、保、土四國同盟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英、法、日、美等協約國為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進行武裝干涉。

從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4月初,日、英、美等國干涉軍在海參崴登陸,其中日本派兵最多。

十月革命的爆發,讓中國軍閥統治集團感到十分恐慌。日本政府趁機誘使中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充做進行干涉蘇俄革命戰爭的附庸軍。

1918年5月16日和19日,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分別簽訂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和《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北洋政府應邀到海參崴保護僑民

協定允許日本政府假道中國東北出兵西伯利亞,從而使東北成為「軍事行動區域」,規定「凡在軍事行動區域之內,中國地方官吏對於該區域內之日本軍隊,須儘力協助,使不生軍事上之窒礙。

」協定規定,中國必須向日軍提供所需物資、運輸、通訊、情報、地圖、直至生產軍火和軍需品的原料等便利。

日本簽訂該協定的目的,一方面是干涉蘇俄革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藉此進一步控制中國

這兩份協定給日本擴張在華勢力和在華權益提供了許多方便條件,為日本以後增強對中國軍隊的控制,以及在中國境內更多的地方駐紮軍隊提供了法律根據

行軍中的北洋軍隊

不久,日本的軍隊就大量進入東北北部,佔領了滿洲里、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並強行接管了長春至哈爾濱之間的中東鐵路。

宣 1917年8月14日,中國北洋政府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戰的段總統

1918年8月初,根據中日間所謂「共同防敵」協定,在徵得美、英等國同意後,中國政府外交部表示,中國出兵西伯利亞的兵力為1700人,擬分兩期運送。

在遠東,由於蘇俄忙於內戰,不想和協約國干涉軍發生衝突,只有游擊隊進行牽制。

俄日一向不和,常有零散日軍小分隊遭紅軍游擊隊消滅之事。

蘇俄紅軍和中國軍隊關係卻不錯,從無衝突,雙方人員還常互相來往坐坐。中國軍隊基本上沒什麼戰鬥損失,所以「戰績最好」。

為了收回黑龍江航行權,1919年,北洋政府抽調海軍第二艦隊中的「江亨」、「利捷」、「利綏」和「利川」4艘艦,由「江亨」艦長陳世英率領,從上海出發前往海參崴。

北洋水師

1919年7月21日,陳世英率領中國四艘軍艦從上海高昌廟港啟航。「江亨」、「利川」兩艦先行,「靖安」拖帶「利捷」、「利綏」兩艦隨後。

陳世英率領這幾艘難以勝任遠洋航行的淺吃水內河艦艇,歷經狂濤惡浪,克服重重險阻,遠航5000海里,於8月5日到達海參崴。此舉標誌著中國收回黑龍江航行權以及重建東北江防成為了既成事實。

近代中國政府出國征戰,卻是被脅迫,雖然取得了收回部分主權的成就,但是獲得利益最大的卻是小鬼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青梅 的精彩文章:

從長城抗戰英烈到平津被開局秒殺,29軍都經歷了什麼?
身臨絕境,八百關中男兒寧死不屈集體跳入母親河。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

TAG:煮酒青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