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建國:高水平開放的關鍵是理念轉變

魏建國:高水平開放的關鍵是理念轉變

專家簡介

魏建國,CCG顧問,國經中心副理事長。

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史不難看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能夠在長達40年的過程中,確保經濟平均以近10%的高速增長水平發展。中國取得了這一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再一次表明:只有改革開放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必由之路。

中國已進入以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時代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將徹底告別過去單純依靠數量和規模擴張發展的舊模式,而進入到一個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以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

無疑,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經濟發展將面對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這迫切需要我們實行高水平的改革開放,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來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國際經驗表明,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階段過程中,由於未能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致使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倒退。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曲折,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及逆全球化思潮不可低估,中國經濟只有向高質量階段發展,才能在當今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高水平開放的關鍵是理念的轉化

應該看到,當前阻礙高水平開放的原因有多種,但根本原因在於思想的障礙,在於理念的轉化。其中有以下三種片面思想比較突出。

首先,認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缺資金,不缺市場,更不缺人才,不需要繼續引進外資,也不需要加工貿易「騰籠換鳥」,維持目前這種開放水平已足夠了。這是一種低水平的開放思想,是一種小富即安思想在作怪。說到底是一種怕苦、怕累、怕麻煩、怕困難,貪圖享受,不求進取的無所作為的思想在作怪,發展下去非常危險。

其次,面對全球化遇到的挫折和挑戰心生膽怯,特別是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興風作浪,導致對下一步實行高水平開放,產生了憂慮,感到茫然,喪失信心,從開放的堅定支持者跌落為旁觀者。

最後,對下一步改革進入深水區,思想準備不足。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也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高水平的開放不僅需要我們做出犧牲,付出代價,更需要我們從全球的視野和戰略上來考慮把握歷史的機遇和時代的使命。

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實施高水平開放當務之急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建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是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前提,也是確保我國新時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

應該說,深圳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印證了這點。當初,藉助鄧小平提出的「特區建設」,深圳開啟了我國第一次改革開放,使深圳成為全球加工貿易的重要基地,深圳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讓深圳的GDP跌入谷底,痛定思痛之後,深圳全市上下找到了問題的根結:單開放某些領域不行,要實現多領域開放;單從企業創新入手不行,政府服務要跟上;低水平的開放不行,只有全方位、高質量的開放才能帶來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全面開放新格局需要做好四項工作

一是儘快打造適應經濟全球化條件的全球最佳的營商環境,從而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二是儘快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原則,實現效益優先的供給側改革為主線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堅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四是加快自貿區建設,對標國際標準,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打造開放新高地。

來源:光明網

文章選自中國亞洲中小企業促進委員會,2018年3月19日

CCG 縱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化智庫CCG 的精彩文章:

楊潔勉:曾是跑馬廳大樓里的唯一讀者
劃重點,2018年最值得關注的全球性議題

TAG:全球化智庫C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