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空合作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太空合作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被譽為「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平塘落成啟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國力空前強盛的美國,其生產力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也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信。然而,1957年飛上太空的一個小小的圓球幾乎動搖了全體美國人的這種自信——蘇聯率先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不但每天從美國的國土上方飛過,還無時無刻不在播發無線電波宣告自己的存在和太空時代的來臨。

如果說這只是撼動了美國人無比的優越感,那麼1961年蘇聯的加加林成為人類第一位遨遊太空的天之驕子時,美國人的自信就幾乎蕩然無存了。人類也由此拉開了太空競賽的大幕。隨著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踏上月球,美國宣告在太空競賽中取得勝利。

不可否認,脫胎於二戰中V-2導彈的航天技術,的確是在太空競賽時期取得巨大發展的。但即便在激烈對抗的冷戰中期,美國和蘇聯也通過1975年的阿波羅-聯盟計劃實現了深度合作,當兩國的五位航天員在太空握手言歡時,也同樣宣告了太空合作時代的到來。

空間技術和空間活動不僅是世界上每個大國彰顯實力和確保其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也隨著其本身的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到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無時無刻不與航天技術息息相關。

不止一位航天員說過,在太空俯瞰人類美麗的地球家園,是完全看不到國界的。而在太空中飛行的每一顆導航、遙感和通信衛星,理論上都能夠為其所飛經的國家提供服務。為發揮航天活動的最大效益,儘可能地讓每一顆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信息,已經在氣象、空間環境檢測等領域得以實現。而在全球氣候變化、減災、地震預報等領域,也只有通過全世界範圍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發揮空間技術的特點和優勢。

從空間技術本身的發展來說,也離不開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特別是在空間飛行任務階段,由於航天器的軌道離不開地面的測控支持,將世界各國的地面站協調使用,相互支援,不但能夠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還是很多複雜空間飛行任務能夠實施的必要條件。

當今世界,在建造那些特別複雜的航天器時,已經很難看到某個國家只使用自己的技術、零部件或原材料。全球大協作的趨勢已經在航天器研製、製造和航天飛行任務中越來越顯著。

在所有的航天活動中,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代表了宇航領域最前沿的技術方向,也已經成為人類在太空領域開展合作的典範。蘇聯從「禮炮號」及「和平號」空間站運營時期,就邀請多國宇航員參與和造訪,後來美國太空梭多次造訪「和平號」空間站,為後來16國合作的國際空間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其不但成為天空中最明亮的人造物體,更是有史以來人類規模最為龐大的科技合作工程。

中國載人航天雖然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未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但從一開始就以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所有國家。從神舟八號飛船搭載的中德聯合生命科學試驗,到神舟九號帶回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中國載人航天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也不斷深化與世界各國包括航天大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楊利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的空間站,是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平台,同時也賦予了它國際合作的功能。載人航天走國際合作這條路線是大趨勢,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這些航天強國都是秉持這種理念。載人航天不僅是對國家,更是對人類有重大意義的工程。「我們在3個艙段裡面預留了部分作為國際合作的機櫃,屆時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可以進入我們的空間站進行科學、醫學、應用等方面的合作,也可以獨立在我們的空間站進行駐留。今後,我們可能會和國外的航天員進行聯合飛行,也可以為其他國家培養航天員,讓他們搭乘中國的飛船進入太空,在空間站的艙內、艙外開展合作實驗,實現資源共享。」

未來存在開展代表最高合作水平的艙段級合作的可能性,也即中國的空間站在其基本構型的基礎上,可以對接其他國家的艙段進行擴展。如果能夠實現,這無疑將是可與國際空間站相媲美的壯舉,也將在人類太空合作領域譜寫新的篇章。

深空探測是另一個重要的空間合作領域,也是目前人類發展程度最深的太空合作,它代表了人類探索未知、探索新世界最遙遠的觸手。目前世界各國的探月及深空探測項目都無一例外地包含了國際合作元素,包括搭載其他國家的科研載荷、共同實施工程開發和飛行任務等方面。而中國在探月工程的各個階段,也藉助其他國家的測控支持、搭載歐洲的有效載荷、共享探測數據等,不斷推進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化程度。

耗資巨大、周期漫長的各種空間活動,可以通過國際合作有效降低其難度和門檻,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和效益;而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發展的空間技術,已經成為促進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是人類未來光明前景的重要保障。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

來源:2018年3月2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6期

總監製:劉明 執行總監製:卞卓丹

監 制:陳昕曄責任編輯:明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 的精彩文章:

日本大學怎麼教藝術

TAG: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