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峽兩岸攜手開展海龜保護與研究

海峽兩岸攜手開展海龜保護與研究

新華社台北3月20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一隻兩三歲的小海龜,從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出發游過台灣海峽,因為受傷被台南的漁民發現,並送到台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救治。

海生館生物馴養組獸醫師李宗賢近日向新華社記者介紹,2017年5月這隻8公斤重的小海龜被發現時無法潛水,獸醫師為它做了檢查,發現它腳趾和背甲都有創傷,身體非常虛弱。後又發現它的前肢植入了帶有號碼的微晶片。

李宗賢說,經查這隻小海龜是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並野放到大海中的。經過近半年的治療,小海龜恢復健康後,海生館的獸醫師又將它放歸大海。

李宗賢說,台灣海生館與大陸海洋生物保護機構一直在開展合作。通過給海龜植入衛星追蹤器,研究人員發現,很多在廣東孵化出來的海龜攝食場所都在台灣周邊海域。

「兩岸應合作開展海龜保育與研究,因為海龜的活動範圍太大了,它們的保育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小區域。」李宗賢說。

他介紹,台灣海生館已給10多隻海龜安裝了衛星追蹤器,目前正與香港、美國夏威夷的研究機構合作,以了解海龜的棲息範圍,讓漁船盡量避開海龜出現概率高,尤其是有產卵母龜出沒的地方。

據介紹,全世界共有7種海龜,台灣周圍可見到5種海龜。

李宗賢說,全球海龜數量呈下降趨勢,瀕臨滅絕。兩岸研究人員合作開展的海洋污染物研究發現,死亡海龜的內臟中重金屬含量呈升高趨勢。另一項研究發現,一些海龜身上生有腫瘤,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這是病毒與環境交互作用造成的。以前這種疾病多發生在美國和非洲,而四五年前,台灣也開始發現生有這種腫瘤的海龜,最近幾年越來越多。

他說,為保護瀕臨滅絕的海龜,對野外生病、受傷、擱淺海龜的救治和後續野放以及保育宣導工作刻不容緩。(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CN 的精彩文章:

美媒:實踐證明太空生活可激活人體「太空基因」
耶路撒冷國際馬拉松賽迎來四千名國際選手

TAG:21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