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分析

關於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分析

現今,說到中關村一帶,傳播度最廣的一個名稱之一便是「電子一條街。這裡聚集著不可計數的電子產業販賣點。只要你說出你想要什麼,沒有他們這裡供應不到的。那麼,究竟是何種因素與背景造就了這樣一個盛大的電子行業集中地呢?筆者認為,電子一條街作為電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核心地區,他也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文化。它的過去與發展現狀及前景至關重要。從現今21世紀10年代一直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電子一條街」究竟產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呢?筆者希望以下的文字可以讓讀者對於「電子一條街」能夠有一個較為初步的了解。


」電子一條街「的地理位置與環境形成因素

電子一條街位於北京西北郊的白頤路旁,從1949年11月1日在舊中國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科學院起,在白頤路旁圍繞中關村建設起了一大批科研機構。

據統計,中關村所在的海淀區,擁有中國科學院屬科研單位41所,中央及國家機關的各部委屬科研單位71所,高等院校50所,北京市屬科研單位27所;科技人員和教師8萬人,有職稱的4.5萬人。他們承擔著國家、部門、地方和企業的近了,項科研任務,每年推出1000多項科研成果,在全國的科學技術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的大學,設有各類專業近千個,博士點282個,藏書2250萬冊,在校大學生10多萬人,研究生1.6萬,每年畢業大學生2萬多人,畢業研究生4000多人。因此,它類似於美國矽谷的技術密集地帶。這樣的一個地域十分小的「彈丸之地」聚集著諸多高技院校,智力密集度居全國之首。那麼同時,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受到國外企業的啟發。陳春先先生曾說過:「美國高速度發展的原因在於技術轉化為產品特別快,科學家和工程師有一種強烈的創業精神,總是急於把自己的發明、專有技術和知識變成產品,自己去借錢,合股開工廠。據一些當事人(科學家)談,創業的自我滿足追求超過了贏利動機。相比之下,我們在中關村工作了20多年,這裡的人才密度絕不比舊金山和波士頓地區低,素質也並不差,我總覺得有很大的潛力沒有挖出來。」

「在科學院的科研工作已經有其他人在做,而技術擴散還沒有人搞,我願意做第一個。」在他與柳傳志、段永基、紀世瀛的大膽闖蕩下,中關村第一批民營企業就此誕生。


」電子一條街「的發展建設歷程

「電子一條街」的發展可謂是迅速、翻天覆地的。筆者認為它的發展歷程可大體分為三個階段——80年代、90年代至00年代初期、00中後期—10年代。

1.80年代,民辦科技機構

最早在1980年,陳春先和他的團隊建立了「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緊隨其後,1982年趙紫陽提出科技要面向經濟建設,中科院為首的科研人員、院校作出響應。1983年4月,在上述服務部基礎上成立的「華夏新技術開發研究所」。1983年5月,科海新技術開發中心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民營官辦的企業,「科海」的寓意是中科院與海淀,由此足以證明中科院參與這個企業巨大的支持與貢獻。而1984年又相繼出現了海華新技術開發中心、信通電腦、三環新材料、四通、京海、聯想等公司。兩通兩海由此誕生,他們這四個企業也成了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那麼說到這裡,聯想就不得不提了。聯想公司的企業精神在於求實進取創新,惟創新求生存。這也是當時所有中關村的創業青年的核心理念。到了94年,三環路改造,平交路口新建立交橋.當時可能是為了彌補資金缺口,動員附近單位出資並冠以命名權,因此而得名,同樣的還有"新興橋、聯想橋、四通橋、長虹橋等".

1986-1987年中央明確改革方針,推進了科技企業發展,這得到了海淀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就是在這個階段,科技企業迅猛發展,電子行業在領頭人的帶領下、政策的支持下在中關村地區崛起,初具規模。

2.90年代-00年代初期,大型市場打破舊格局

隨著電子企業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在這時選擇來到這裡創業。1990-1998年,北京西北角、中關村大街西側的近百公頃範圍內,湧現多家電子元件、電腦批發零售市場。1999年更是建立了海龍電子城這樣的大型電子賣場。2003年後,鼎好電子大廈、太平洋電腦城相繼建立。而在此,便不得不提及在這時如蜂窩般聚集的商業據點中的幾個重要辭彙。

(1)漢卡

這個發展初期的階段,計算機運行速度不快,只有加裝帶有漢字字型檔等功能的卡,才能列印漢字。人們管這種卡叫漢卡。當年中關村生產的漢卡有聯想漢卡、曉軍漢卡、方正漢卡、四通漢卡等。這也算是當時銷售最普遍的物件。

(2)微機

20世紀70年代後期,個人計算機進入中國大陸後,人們管它叫微機、個人電腦、PC機、桌上電腦,隨著型號變化又叫286電腦、386電腦、486電腦等,最後叫計算機。

(3)微程序

計算機軟體這個新生事物進入中國後,有人借用台灣的稱呼把軟體叫「軟體」,有人叫「微程序」,最後才統一起來叫軟體。

(4)水貨

是指走私的計算機和電子元器件,與香港所稱的水貨不同。

(5)抓貨

這是指中關村A商家得知客戶需要某商品後,從B商家拿來該商品並不付貨款。當客戶購買該商品付款後,A商家留下應得的利潤後,再把有關貨款給B商家。

可見,商業據點的密布使這時的電子一條街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獨特文化」。而這些也必然地帶動了中關村一代的經濟發展,使電子一條街名聲擴大,客流量驚人增長。可以說,這徹底結束了中關村以小型電子市場為主的格局,開闢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3.00中後期—10年代,轉型創新創業新區

電子市場的大幅度增多,雖然得以帶動經濟,但競爭的加大終究也會給市場帶來不良的影響。00年代中後期,競爭使加大使電子產品零售業發生惡性競爭,顧客漸漸不滿。而與此同時,電商發展的迅猛也對傳統電子銷售造成了巨大衝擊。儘管電子一條街的發展受阻,但人們的智慧卻不會因此停滯而無處所施。「下一步該怎麼走?」成為孫秀蓮和眾多商戶心中的隱憂。2009年,中關村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讓中關村西區業態升級提上日程。2011年,相關政府部門出台扶持政策,旨在壓縮該區域的批發零售空間,增大高端產業入駐的寫字樓空間。

就在那年,經歷了幾番痛苦抉擇後,孫秀蓮決定轉型,在鼎好大廈租用2000餘平方米展示區創立顯示技術解決方案企業,後參與了眾多國家級項目,2013年合同額將突破2億元。從此電子一條街開始轉型,著力於增加高端產業。

而當年的電子零售點逐漸變成一個個巨大的空殼,發展的重心轉變為創新,更加商業化。中關村西區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數據顯示,在中關村西區32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里,商業面積從2010年的92.6萬平方米縮減到2013年的57.26萬平方米,占建築總面積比重縮減近30%;區域內批發零售業佔總體法人單位比重也從66%縮減為41%。並且,創新要素載體建設的力度同步加大,天使投資大道、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等特色區域正在形成聲勢。因此,2010年中關村西區步入新發展階段,商業面積、零售人員均大幅減少,形成創新創業特色區域。如今每日客流量驚人的新中關購物中心、歐美匯,便是電子一條街商業化的顯著結果。而中關村創業大街也起步發展,筆者相信,這裡聚集著的高智商科研人才將會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奇蹟,將「電子一條街」的規劃做得越來越完善。創業大街區域仍在擴大,「中國矽谷」逐漸顯現,創新科技已然走上正軌。


總述

無論如何,從最初的形成到電子賣場的火爆,再到經歷低谷後的創新轉型,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代表的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興衰。它印證了這將近40年來,中國的一個技術核心地區的發展歷程。它承載著一代人的創業精神,一眾公司的企業文化。於我們而言,即便如今的電子一條街已不復存在,但它卻同時推動了我國經濟與科技雙方面的重大發展。現今的創業大街,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逐漸完善結構,將商業與科技的元素相互融合,與矽谷靠齊,形成了更適宜多元方面發展的模式。筆者堅信,「中國矽谷」將會用行動創造更多奇蹟,曾經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定會有一個美好的發展藍圖!

參考文獻

「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悄然轉型來源:新華網

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企業文化初探彭樹堂

白頤路上的曙光侯逸民

漫步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自動化一條街卞正崗

中關村30年——電子一條街變身科技園羅德宏

軟體市場——落戶電子一條街鄭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高情商女子,生活中該是這個樣子!
解讀《心理學統治世界》破解神跡之謎(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