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讓我們扮演一下老子,感受一下他老人家博大精深的思想

來,讓我們扮演一下老子,感受一下他老人家博大精深的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漢族,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在無為的世界裡,便可以無所不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無事,倘若極盡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我理解:天下是最大的容器了,要想得天下不是「取」,而是要靠「收」,收進萬物,方為天下。如果心中只想著奪取,那麼窮盡一生也難取天下萬毫分之一。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意思: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從而結出良善的果子。我理解:善良是天生的,是主觀意願的一種自願選擇,不是以牙還牙,不會隨著對方的善與惡而變化的。比如,你可憐乞丐,不要因為這個乞丐有可能是職業乞丐而丟掉自己的慈悲。善良,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願意。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意思:萬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畜養,化育為物形,得勢而生長。我理解:這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要做成一件事,必須懂得道,即為自然的本質,厚德才能載物,厚積才會薄發,順勢而為,方能得勢生長。

《道德經》第五十二章:見小曰明,守柔曰強。意思:能見到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順才叫強壯。我理解:從細節觀察事物,會更加通透,真正的強大是內強外柔,甚至外弱。強於外,還是隱於內,要智慧地選擇,沒有一成不變,一味怎麼樣的事情。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意思:假使我稍有見識,行於其中,唯恐偏失。我理解:人生的路,只有方向,卻沒有路,沒有設定好的路線讓你走,但是你自己要有方向,每走一步都是未知,不一定踩到什麼,所以時刻要提醒自己不要偏離自己的方向,要對自己的初心有敬畏之心。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意思:萬事萬物都是一旦強壯了就開始衰老了,追求強壯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會提前導致死亡。我理解:追求,沒有錯,但始終應該明白事物是有內在發展規律的,違背了,猶如水要逆流,時光想倒流,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過強,易斷,猶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必定失望;過弱,則虛,猶如雞蛋碰石頭,必定破碎。勇敢追求吧,一方面努力向前跑,一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真正了解大道的人不說話,多話的人不是真正知道大道的人。因為大道無法用語言文字解說清楚的。我理解:有一種人,滿口道德禮法,道法仁義,不可一世,滔滔不絕的教導別人,其內心也正是缺失這些的人。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意思:能夠與天道同一,那麼也就不必再求親近,不必在乎疏遠;談不上對自己是否有利,也談不上對自己有害;不必把什麼都看得尊貴,也不必把什麼看作是卑賤的,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真正最尊貴的。我理解:世上萬事萬物,沒有分類與對比,一切都沒有分別,所以人貴在懂得「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強是強,弱是弱,有強必有弱,何必去比較?強弱自然會自動分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禍之所伏。意思:災禍是福氣產生的根源,福氣是災禍藏伏的處所。我理解:任何事物都分兩個方面,禍是福的因,也可能是福的果,禍也是一種福,福也是一種禍,不要讓福腐化你,也不要讓禍打垮你,心順,心正,心寬,心就自然強。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秉持方正而不割傷,行事有稜角而不劃傷。正直而不放肆,光明卻不耀眼。我理解:做人低調,做事高調,這也不是絕對的,收放自如,緩急適當,強軟調和,才是最高級的「道」。我屬於外嚴內慈的人,做事力求完美,做人力求讓別人覺得彷彿自己不存在,可很多人說我自帶一種很強大的氣場……

《道德經》第六十一章: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意思:大國用卑下謙虛的態度對待小國,那麼,就能得到小國真正的擁護。我理解: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都應該具有謙虛的態度,只有時刻保持謙虛謹慎,虛懷若谷,不輕敵,不浮躁,才能贏得弱小人群及小人的信服。為什麼要贏得弱小人群,甚至小人的信任呢?因為小人多作怪,贏得小人信服是為了不生事端。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意思:把清凈無為當成作為,以平安無事作為事情,用恬淡無味當作味道,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德報怨。我理解:人的作為都產生於清凈中,這裡的「清凈」是指環境,而不是一個結果。平安無事是指做事的基礎和底線,而不是做事的目標。恬淡無味是一種比較的標準,讓人懂得感恩。從小做起,才能慢慢變大,重要的不是「大」這個結果,因為「大」是必然的,而是由小變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悟到新智慧才是最重要的。以少為起點,慢慢變多,變多的過程中的收穫才是最寶貴的。以德回報別人的抱怨,這是何等的寬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修鍊自己強大的內心,在修心中得到精神升華。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意思:聖人對萬事萬物都持有艱難之心的態度,但最終無難成之事。我理解:做任何事,都要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不要輕敵,輕己,用1000分的力氣做100分的事情,當然輕鬆駕馭,事半功倍。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意思:要趁事情未發生時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亂時治理。我理解:就是兩個成語,前者是指蓄勢待發,後者是居安思危,要做到提前準備,就必須具有預測判斷能力,而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就需要苦練自己的本事。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意思:人為努力的,必然失敗,人為持守的,必然喪失,所以,聖人不是靠自己的作為,就不會失敗了,也不是靠自己努力持守,就不失去了。我理解:一切事物都需要水到渠成,「硬」做是做不成的,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無異於「逆天而行」,成功是有規律的,只不過世人很難了解這個規律。主觀努力和堅持,並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但卻是必要因素。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世人行事,往往接近成功的時候又失敗了,到最後一刻還像剛開始一樣的謹慎,就不會失敗了。我理解:做任何事都不能輕敵,更不能輕己,如果自視甚高,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那麼這時候也是產生禍端的開始……驕兵必敗,驕將必大敗。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意思:聖人看重世人所遺棄不要的,而不是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我理解:一個人「得」容易,「舍」卻非常難。一個人能拋棄自己最不想拋棄的,才是最難做到的,但是把最難做到的做到了,世人也就具備了聖人的本事。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意思:世人難以管理,是因為人的智慧詭計多端。我理解:人心複雜,這是人的本性,無法改變,不要試圖改變人心,治理一個團隊並非拋棄智慧就是良策,而是要將「人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老子倡導讓人民追求無欲無為,人民就不會為了慾望而走歪路,我覺得這不符合人性本質。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意思:正因為他大,才不會具體像什麼,若具體像什麼,他早就渺小了。我理解:當我們制定戰略的時候,就不要事無巨細;當我們關注細節的時候,就是要就事論事。戰略與細節是兩個維度,相互有關,但不能混淆。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善用人者為之下。意思:善於用人者居於人之下。我理解:用人之長,就要學會容人之短,特別是某一方面有才華的人,更是與眾不同,作為領導應包容一切,而包容的基礎就是放低自己。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禍莫大於無,無敵幾喪吾寶。意思:最大的災禍是輕敵,輕敵幾乎可以斷送我的寶貝。我理解:輕敵導致失敗,而輕己則會面臨毀滅,任何時候,都要知己知彼,重己重彼,穩紮穩打,切莫輕浮飄忽。

《道德經》第七十章:是以聖人被褐懷玉。意思:所以聖人外表是粗麻衣,內心有真寶貝。我理解:一個真正的高人,不會用外表的東西裝扮自己,越是刻意打扮自己的人,也許內心有缺失。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知道自己無知,最好,無知卻以為知道,有病。只有把病當成病來看,才會不病。我理解:只有知道自己無知,才會努力改變自己的無知。自知之明遠比知道更多知識更重要。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意思:聖人深知自己,卻不自我炫耀;他珍愛自己,卻不自我尊貴。我理解:人越自知,越發現自己無知,就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了。珍愛自己是對生命的敬畏,並不是為了自己的虛榮。一個人成就越大,越覺得惶恐,所以才會不斷精進自己,警醒自己。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意思:有勇氣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氣自認怯懦,不敢妄為的,得活。這兩種勇氣,一個有利,一個有害。我理解:逞匹夫之勇者,都死得很慘,用智慧的勇氣行事,都多半成功。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意思:上天的道,總是在不爭不競中得勝有餘,在無言無語中應答自如,在不其然時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飄渺的大網,卻沒有什麼可以漏網逃脫的。我理解:道,追不可得,強不可得,執不可得,倔不可得,怎麼可得?放下一切「硬」想法,自然而然可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52本書讀書圈 的精彩文章: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任正非,你怎麼辦?

TAG:52本書讀書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