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被誤讀的朝鮮彈道導彈:射程到底是多遠?

被誤讀的朝鮮彈道導彈:射程到底是多遠?

原標題:被誤讀的朝鮮彈道導彈:射程到底是多遠?


2017年,朝鮮頻頻進行彈道導彈試射,每次試射之後各路分析紛至沓來。但是,由於彈道導彈技術本身的複雜性,一些非專業的報道及分析等信息反而造成了對朝鮮彈道導彈的誤讀。這些誤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用粗略估算結果代替詳細計算。對於中等射程的彈道導彈,可以用粗略估算的方式來分析導彈的射程,但是針對射程較遠的彈道導彈,這種估算的偏差就會隨著導彈射程的加大而加大。美國智庫「憂思科學家聯盟」認為,「火星」-14的射程可達6700千米甚至7000千米。這一結論就是用極其簡化的公式估算的,並沒有實際意義。


二是混淆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在對朝鮮歷次導彈試射的報道中,媒體大多用導彈的最大射程來體現朝鮮彈道導彈的技術水平。2017年11月29日,朝鮮試射「火星」-15彈道導彈之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據權威專家測算,「火星」-15的最大射程達到13000千米,可以打擊美國本土全境。在分析彈道導彈的時候,射程往往是人們首要關心的問題,用最大射程來體現彈道導彈的作戰效能,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僅僅研究射程,往往不足以深入了解一款彈道導彈的作戰效能,還需要考慮導彈的制導和控制,射程和投擲重量的平衡優化,也就是有效射程的概念。一味追求最大射程,就會讓彈道導彈關機點附近的工作環境變差,制導控制系統修正偏差的過程就不夠優雅和從容,從而大幅損失打擊精度。另外,對最大射程的過分要求,會讓研製方對多彈頭載具的重量做出過多限制,從而損失甚至喪失多彈頭投擲能力。當然,現在探討朝鮮的多彈頭投擲能力尚為時過早。



不過,在綜合分析朝鮮彈道導彈的作戰效能的時候,應當考慮彈頭攜帶能力和引入第二級帶來的空氣動力學、彈體結構方面的變化,不應以理論最大射程為依據,而應該為上升段飛行過程中在發動機關機之前的主動糾偏能力留出餘量。通過計算驗證,「火星」-15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為12801.15千米。綜合上述因素考慮,「火星」-15有效射程應為7900千米,最有可能打擊的目標為美國西雅圖市,潛在投擲能力為400千克以上。

三是對洲際彈道導彈定義標準的誤讀。以「火星」-14彈道導彈為例,2017年7月29日,「火星」-14彈道導彈試射之後,朝鮮官方聲稱,成功試射了洲際彈道導彈。但是,國內的一些媒體分析認為,「火星」-14彈道導彈並未達到洲際的標準。事實上,這不是孰是孰非的問題,而是由於對洲際彈道導彈不同的定義標準造成的。通過詳細計算,「火星」-14彈道導彈能將400千克的彈頭送至6333.5018千米遠的地方。按照歐美標準,這樣的射程已經可以稱得上洲際彈道導彈了。1957年5月15日,一枚蘇聯R-7彈道導彈,從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成功,命中6000千米外的預定靶場區域,成為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射程超過3400英里(約5500千米)的彈道導彈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因而5500千米這個射程,也就成為跨入洲際彈道導彈約定俗成的門檻。不過,事實上,當今全世界各個核大國在役的具備洲際打擊能力的彈道導彈,除法國的M45和M51這兩款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不超過10000千米之外,其餘國家的旗艦級或主力級的彈道導彈的射程均超過11000千米,因此,再用60多年前的標準來探討今天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情況,已脫離現實情況了。



中國提出了8000千米的劃分標準,並且給出了自己的彈道導彈按射程劃分的體系: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在 8000千米以上;遠程彈道導彈射程在3000千米到8000千米之間;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在1000千米和3000千米之間;短程彈道導彈射程在1000千米以下。如果按照這一標準來界定,那麼「火星」-14彈道導彈應歸為遠程彈道導彈。(世界軍事)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簡氏:中國首次在新加坡航展推銷最先進無人機
囊中羞澀,讓美國重現「輕型航母熱」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