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漢大家《蔡邕祠墓里籍輯證》附《家人考》

東漢大家《蔡邕祠墓里籍輯證》附《家人考》

溫馨提示:

中原名儒 東漢大家

近代學者郭沫若為北京人藝創作了一部五幕歷史劇《蔡文姬》,1959年,焦菊隱導演將這部戲搬上了舞台,使得蔡文姬父女及其作品的研究成為當時的熱點。如文物出版社1959年4、7、9月三版印刷此劇《蔡文姬》;中華書局1959年11月出版了《文學遺產》編輯部編的《胡笳十八拍討論集》。學者郭沫若在《蔡文姬》一書的《序》中指出:《蔡文姬》「它有一大半是真實的……

我本人寫《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孟德翻案。」蔡文姬,「名琰,東漢左中郎將蔡邕之女,沒入南匈奴十二年,為左賢王妃。東漢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由曹操遣使贖回。初歸漢時估計年三十一歲」。董祀,「曾為屯田都尉,與文姬同為陳留人」。郭沫若此時並沒有明確指出蔡文姬父女是杞縣人。隨後,郭沫若指出,蔡文姬是杞縣人。

1963年版《辭海》出現了「蔡琰,字文姬,陳留圉人,今杞縣人」,並將蔡邕也介紹為今杞縣人。1963年,郭沫若當選為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之前,從新中國成立,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雖然「文革」爆發時郭沫若曾發表談話:「在一般的朋友、同志們看來,我是一個文化人,甚至於好些人都說我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什麼歷史學家。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杆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些東西。按字數來講,恐怕有幾百萬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標準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參考《郭沫若大事年表》)但是,自從1963年版辭海出版後,中國大多數文學史、作品選集如:霍松林《辭賦大辭典》、霍旭東《歷代辭賦鑒賞辭典》、朱碧蓮《中國古代文學事典》和曹道衡、沈玉成編撰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中華書局1996年版)介紹蔡邕的大同小異:「蔡邕(133-192)東漢散文家、辭賦家、學者。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但是,據【明】胡謐《河南總志》(民國二十二年影印明成化二十二年版)卷三《開封府·古迹》:「蔡議郎墓,在尉氏縣南隗保,漢議郎蔡邕所葬。見《人物》。」卷四《開封府·景緻》:「尉氏八景:蓬池溫泉、蔡邕故里、阮籍嘯台、蘭若晚鐘、康溝夜月、柳陌晴煙、柏林擎雪、聖井甘泉。」明嘉靖二十七年版《尉氏縣誌》也詳細記載了蔡邕故宅、祠墓和蔡邕父蔡稜墓,也詳細徵引《邕祖攜碑》,並在《儒林》《孝行》《勛業》《氣節》《宦跡》《徵辟》《隱逸》《列女》《字學》《爵典》《謚號》《古迹》《宅墓》《祠廟》《辭翰》等條,大量篇幅記載了蔡邕及其先世、後人的事迹和遺迹。據嘉靖《尉氏縣誌》序言可知,當時修縣誌時,存有三種較早的縣誌,分別是:

1、明永樂十六年戊戌(1418年)馮韜撰三卷本《尉氏縣誌》;

2、明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卷本《尉氏縣誌》,不著撰人名氏;

3、明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年)李暹(xian)撰卷本《重修尉氏縣誌》。正如明嘉靖卷本《尉氏縣誌》卷一考證的那樣,「蔡邕故里,為尉氏八景之一,《志》籍相襲,端有所自,非若尋常見於稱播之間者也。」《開封府志》(整理本,清康熙三十四年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卷十六《古迹》:「蔡家莊,在尉氏縣南三十五里。漢蔡邕宅並其先世之墓皆在此。」《大清一統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續修四庫全書》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卷一百五十《開封府·古迹》:「蔡邕宅,在尉氏縣南三十五里。」《尉氏縣誌》(民國二十二年編纂底稿·下冊)卷十五介紹尉氏八景時說:「蔡祠茂林,邑西三十五里,弟子阮瑀祖道處。」介紹圉村時說:「圉村,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史稱蔡邕為陳留圉人指此。」介紹蔡家莊時說:「蔡家莊,又名蔡相鄉,以漢蔡邕嘗補傅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曆三台,鄉人榮之,呼其地曰蔡相鄉。」近年來修的國家省市書籍多記載蔡邕故里在尉氏,如:《開封簡志》(開封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記載:「尉氏縣名勝古迹……此外比較有名的還有尉繚故宅,蔡邕故里,阮籍嘯台和阮廟等。」《河南省地圖集》(河南省地圖集編輯委員會編製,中國地圖出版社1997年版)介紹尉氏縣:「歷史文化:歷史名人有戰國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尉繚,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接著介紹:「名勝古迹:有天下一奇槐抱椿,省級重點文物尉繚三台,蔡邕祠墓、蔡邕故里、阮籍嘯台……」《開封市地名志》(開封市民政局編,2000年版)第二編、政區、聚落地名編:「蔡庄,蔡庄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鎮境中部。北距尉氏縣城17公里。相傳,西漢時已建村落,東漢相蔡邕在此居住,後稱蔡相鄉,又稱蔡家莊、蔡庄集,簡稱蔡庄。……古迹有漢蔡邕府邸遺址、蔡邕祠。」又,「圉村,在尉氏縣縣城南12公里,小陳鄉中部。圉,意為養馬地。相傳,東漢時為陳留郡邊緣地帶和養馬地,故名。……」《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版):「蔡庄鎮,在河南省尉氏縣南部。……漢蔡邕故里,初名漢(現鋒按,漢,蔡之誤)相鄉,又名蔡家莊。後簡稱蔡庄。……古迹有漢蔡邕府邸遺址、蔡邕墓。」 杞縣李旭老師說「尉氏雖有蔡邕墓祠、碑刻,但畢竟不是自古就有的。……這些個碑刻之類多是明清之產物,況且與正史記載情況不符。」蔡邕祠墓,在「蔡相鄉」,漢代就有此稱呼。 明嘉靖《尉氏縣誌》卷四:「蔡家莊,在縣南三十五里。漢蔡邕宅墓及其先世之墓皆在此,今有祠廟祀邕。蔡相鄉,即蔡家莊所在數十里之通名。蓋以邕嘗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曆三台,故當時呼其地曰蔡相鄉以榮之。圉村,在縣東二十五里。相傳謂史稱蔡邕為陳留圉人者指此。」《縣誌》用「當時呼其地曰蔡相鄉以榮之」,「當時」即指漢末。據許鴻超、於兆福編《尉氏姓氏尋根》第691頁:「全縣共有蔡氏1081戶,3487人(2006年統計資料)。其中蔡庄鎮西街村是東漢名士蔡邕的故居,所居蔡氏皆為蔡邕的後裔,據今1800餘年,支裔於清朝中期移居朱曲鎮山魏村,約200多年,歷10代。……」蔡庄蔡氏,有《蔡氏宗譜》、《蔡氏大宗譜》傳世,世界蔡氏宗親總會定期來蔡庄鎮尋根祭祖。

以上這都都是不爭的實事。 史書固然重要,但盡信書不如無書。研究蔡邕,《後漢書》不能繞開,但也要結合出土文物和社會調查資料,綜合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也就是史學界、考古學界所說的「三重證據法」:用紙上的文獻材料、地下挖掘出的考古材料和社會調查材料相互印證,綜合研究,得出科學的結論。 在從事學術研究活動時,一定要以學術道德為底線和標準,實事求是的研究問題,不能想當然的先入為主,而要在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基礎上,用「三重證據法」研究史學。即紙上之材料與地下新材料(考古資料和古文字資料)相互印證,結合調查資料和口述史料,運用文化人類學的資料和方法來研究史學。

尉氏出土的幾通古碑也是蔡邕故里在尉氏的佐證:

1、《唐故弘農楊君墓誌》(唐大中十四年庚辰立,1987年出土於尉氏縣崗李鄉韓佐村):「西鄰鄭國,循子產遺風;東接洧城,即阮(阮籍)蔡(蔡邕)舊跡。」

2、《重修三官廟碑記》(明正德六年辛未立,出土於尉氏縣蔡庄鎮):「開封屬邑尉氏縣,治訖南距城三十餘里,有古迹鎮店名曰蔡家莊。東漢時為陳留所屬之域,名賢蔡邕之故鄉也。」

3、《興修蓬池碑》(明嘉靖二十辛丑年立,扶溝縣進士、江西右布政史曹嘉撰文,原碑已佚,文存嘉靖《尉氏縣誌》卷五):「尉氏縣東北里許,故有蓬池焉。……乃韓君(現鋒按,韓君指時尉氏知縣韓志仁,字德夫)復謂蔡邕、阮籍並垂聞望,池固籍(阮籍)之遺也。然邕(蔡邕)既同郡土,尋幽覽勝,曾無尺踵寸眸及此密邇之地邪!矧籍(阮籍)也才高而放達,邕(蔡邕)也學粹而深沉。……」

4、《明處士朱公墓志銘》(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立):「公諱克順,字成之,……其始祖面先為隸穎上人,洪武初,徙足蔡相鄉,乃蔡邕故里也。」

5、《重修涼馬寺碑》(明萬曆三年乙亥立,出土於尉氏縣南曹鄉涼馬李村):「西鄰蔡邕故庄,南接錢鏗偉處,東通阮籍先鄉……」

6、《皇清邑庠生員顯曾祖考廉夫府君暨顯曾祖妣趙太君墓誌》(簡稱《朱載簡墓誌》,清嘉慶二年丁已立):「先曾祖考邑庠生員,姓朱氏,諱載簡,字廉夫,開封府尉氏縣留石保人。原籍山西洪洞縣,明初,始祖太公遷居尉南,占籍蔡家莊。簡六世、九世祖冶亭公移居蔡中郎墓側,因家於茲村,名朱家莊。」最後引用鄭州大學王興亞教授的話:(《河南歷史名人籍里研究》王興亞、馬懷雲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根據現有的各種材料,可以斷定蔡邕及其女兒蔡琰的籍貫東漢陳留圉今地在河南尉氏縣蔡家莊。」


蔡琰,字昭姬,晉代避司馬昭諱而改其字為文姬。 東漢陳留郡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蔡庄鎮)人。 東漢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蔡邕之女。存世作品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現將蔡文姬的家人考證如下:

1、《蔡文姬前夫衛仲道》《後漢書》卷八十四《董祀妻傳》:「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適,出嫁。蔡文姬最初嫁到河東郡安邑縣。衛仲道,衛凱之弟。《三國志》卷二十一《衛凱傳》:「衛凱,字伯儒,河東安邑人也。」晉《華芳墓誌》衛凱,字伯覦,當從《華芳墓誌》:「中夫人河東衛氏,諱琇,字惠瑛,年十九薨。無子。夫人祖諱凱,字伯覦,故魏尚書聞陽鄉敬侯。」蔡文姬,本字昭姬,因避晉「太祖文皇帝」司馬昭諱而改為蔡文姬。[清]周廣業《經史避名匯考》卷一零曰:「蔡邕女琰,字昭姬,見《後漢書》 注引《列女後傳》。而本傳作文姬,疑亦因晉諱改。」(見《歷代避諱字彙典》第382頁,王彥坤編著,中華書局2009年版)

2、《蔡文姬中夫南匈奴左賢王》《後漢書》卷八十四《董祀妻傳》:「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興平中(按,當為初平年事,詳曹金華《後漢書稽疑》第1173頁)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郭沫若《蔡文姬》(文物出版社1959年版)將蔡文姬的中夫左賢王「名之以冒頓」,很不妥當,冒頓為漢初匈奴單于。《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頭曼)單于有太子,名曰冒頓」,殺父自立為單于。《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列傳》:「漢初遭冒頓凶黠,種眾強熾。」《後漢書》《董祀妻傳》和《南匈奴列傳》並未記載左賢王的名字。

3、《蔡文姬後夫董祀》《後漢書》卷八十四《董祀妻傳》:「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中國人名大辭典》(臧勵龢等編,上海書店1980年版)第一三一三頁:「董祀,後漢陳留人。蔡文姬之後夫,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操乃原祀罪。」

4、《蔡文姬母親趙五娘》明嘉靖《尉氏縣誌》卷三《列女·蔡邕妻》:「東漢蔡邕妻趙氏,名五娘,與邕同行孝道。(出《啟蒙故事》)」

5、《蔡文姬的妹妹蔡貞姬》據乾隆《新泰縣誌》,蔡文姬的妹妹蔡貞姬,文姬同父異母妹,蔡貞姬嫁於魏國上黨太守羊道,為羊祜之母,又生女景獻皇后羊徽瑜。明嘉靖《尉氏縣誌》卷三《爵典·蔡邕女》:「蔡氏,贈濟陽縣君。蔡氏,漢左中郎將邕之女也,生女為景獻羊皇后。武帝受禪後,居弘訓宮,號弘訓太后。泰始九年,乃追贈其母蔡氏雲。(見《晉書》)」[明]徐渭《青藤山人路史》(《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蔡琰,一嫁衛伯(仲)道,一嫁董祀,一嫁羊道,一嫁單于,凡歷四男子。」徐渭所說太謬,蓋將蔡文姬和其妹妹蔡貞姬混淆為一人。

如今,尉氏縣蓬池公園旁邊的文姬樓正在建設之中,人們在蓬池公園遊玩時,可以進文姬樓感受一下一代才女蔡文姬的風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姓氏尋根 的精彩文章:

蘇轍書法碑拓五種

TAG:天下姓氏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