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烏龍,文物當垃圾

大烏龍,文物當垃圾

常言說:沒文化真可怕,看,看,看,下面這些文物差點變成垃圾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甚至灰飛煙滅。

清理水溝的時候,老漢撿到一個大瓢,正好家中餵豬的水瓢壞了,他就用這個代替每天給豬喂飼料。

漢代的綠釉滿銀片龍頭瓢

有村民看見這個東西,覺得這種綠特別不一般。老漢也是實誠人,覺得此人說的有理,就把瓢收起來,有一天,一位文物鑒定專家來此,經簽定為漢代的綠釉滿銀片龍頭瓢,對研究漢代農耕有極高的價值。

「三省」提督張必祿親書牌匾,筆力遒勁,雕工精湛,被當成切菜板使用。原來,牌匾以前在老宅大門上,拆遷後,牌匾無處安放,家人也沒認為有何意義和價值,當成了切菜的案板,當發現時牌匾上已布滿刀痕。

「三省」提督張必祿親書牌匾

1938年,湖南幾個農民在山腰上挖到一個龐然大物,248塊大洋就賣給了古董商。二戰爆發了,長沙遭到日軍瘋狂轟炸,人們連命都顧不上,更別說這些文物了。1952年,有人在某銀行倉庫的角落裡發現被炸成幾段的這個東西。經文物專家修復後鑒定竟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中國」一詞,最早文字記載來源於哪?那就要說起「何尊」何尊是西周成王時期宗族中的一位姓何的所作的青銅器。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1963年,一位農民在屋後挖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他覺得當儲糧罐子不錯,後來又以30元錢當廢銅爛鐵處理掉了。1965年,廢品收購站問博物館工作的老佟要不要,蒼天有眼,問對了人,老佟一看就明白是文物,為國家挽救了一件一級國寶。

何 尊

「班簋」,曾為乾隆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然後猶如紅顏命運多舛,她的主人一直都是皇親貴胄,然而,在清代這種高貴的生活並沒有經歷太久,就遇到八國聯軍入侵,慈禧逃走,此物成為侵略者囊中之物。後又被販賣。1972年,經歷了十年浩劫,由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組成的「文物清理揀選小組」, 呼玉衡、華以武師徒來到金屬廢品收購站,凡是不用的金屬廢品,從這裡出去,就是熔化。華以武先翻到一塊青銅器,經呼師傅「掌眼」認定為重要青銅器碎片。他倆把找到的相似碎片包好,經過對接和銘文的的辨認,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班簋」。郭沫若得知班簋重現後激動不已,特地撰寫《班簋的再生》一文。如今,這隻班簋已成為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自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保護工作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視。《文物保護法》的出台,標誌著文物管理已成為一項國家行為。文物蘊含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和觀賞價值。對於一個國家的歷史有見證意義。我國對文物保護還處在意識薄弱中,應建立全民文物保護氛圍,把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發揚光大。

關注晶彩瑪瑙,讓我們共同成長!

晶彩瑪瑙,與你有關!

版權說明

本平台文章原創,部分圖片轉自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到微信後台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晶彩瑪瑙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我們追的當代藝術

TAG:晶彩瑪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