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壓乾貨之熱成形生產線Cycle time以及瓶頸詳解
以下內容為熱成型現場的多年經驗分享,因涉及公司保密信息,故無法使用圖片+視頻,只能文字描述,請諒解。
你家的熱成型生產線Cycle time是多少秒?20s,30s?小編所知目前因為生產線類型的不同,零件材料厚度的不同,零件造型的不同,工藝參數的不同,模具結構不同等等都能影響整個Cycle time,具體涉及面還是很廣的。具體每一個因素展開了都能是一個課題,我們後期一個一個慢慢講。目前常規熱成型的生產線Cycle time會在15s到30s之間。本期想和大家討論的是一種方法,通過熱成型生產線Cycle time分解以及瓶頸的分析,來提高我們的Cycle time。你家如果能把這些都優化好了,1年100萬沖次不是夢。
我們把熱成形生產線分成3個單元。1.上料單元,2.爐子加熱單元,3.壓機以及機器人自動化單元。這3個單元對生產線Cycle time影響其實是獨立的,哪個時間最長,這個零件的Cycle time就是由它來決定,那麼它就是瓶頸。確認瓶頸是否可以優化,那麼整個Cycle time就提升了,也就提升了生產效率。在定製生產線時,應該明確我們會去生產什麼樣的產品,同時結合考慮Cycle time,那樣採購的生產線也會比較適用,因為Cycle time一分析你會發現你家線有的生產線,有些可以節省卻買的太豪華了, 有些應該買好一點,結果成了Cycle time的瓶頸。所以前期定製生產線時,請充分考慮Cycle time的影響。
一.上料單元。其基本由料片堆垛,機器人,打標機組成。運動軌跡為:機器人抓料-打標機打生產日期-機器人投料。走完整個軌跡,大概會控制在15s以內。所以呢,一般上料單元不會成為瓶頸。除非你設置了腦殘的運動軌跡,設備布置很不合理,或者機器人選型載荷太小,料片抓起後行走的過程中在那抖呀抖,還不得不放慢機器人行走速度。告訴你老闆,這點錢就別捨不得啦。上料單元就不細講了。我們具體講後面2個重要單元。
二.爐子加熱單元。目前市面上爐子類型還不少,用的最多的還是長線鋪開的輥底式加熱爐。棍底式加熱爐長度有20米到40米不等。作為熱成形最重要的加熱單元,爐區的加熱溫度參數是重點,零件在爐子中不斷加熱(這裡有個重要的知識點:料片的加熱曲線),涉及鐵素體到奧氏體化的轉變以及表面鋁硅塗層的合金化。本期我們重點在節拍,原理就不講了,有機會再討論。
爐子Cycle time重點在於爐子的長度,零件料片的長度,以及料片加熱的時間。根據這些就可以算出爐子在整個生產線Cycle time。我們假設爐子長度是20米的有效加熱長度,零件料片的長度是1500mm,料片之間的間距是500mm,那麼相當於在爐子里的步距是2000mm,那麼爐子里只能放10張料。同時假設加熱時間是260s,那麼爐子加熱的Cycle time=加熱時間/料片數量=26s 。但是你發現了爐子的長度是設備原因,沒發改,所以讓你老闆買長一點的生產線唄。或者想辦法開發其他方式的爐子,讓其低於15s以下。做爐子設備的別老推銷爐子怎麼好,怎麼省能耗,別讓你家的爐子成為Cycle time的瓶頸。能讓2米零件做到15s以下,你就使勁吹牛去賣吧。其次料片的步距因素,客戶的零件基本決定了料片的長度,也是無法優化的一項,除非把長度方向轉過來,橫著出料。前期設計可以考慮進去。 如果生產線和模具布置只能長度方向出料,那麼通過料片的間距來更改,但也不能太近,小於400mm,亂料的風險大,導致整爐報廢也得不償失。那麼這一點也沒有什麼可以優化的空間。最後一項加熱時間。 加熱時間在滿足機械性能的前提下,前期調試時,根據自己經驗判斷多試幾個加熱時間,鎖定在機械性能合格的前提下試出最少的加熱時間。當然如果你判斷爐子不會成為瓶頸,那麼加熱時間對於節拍就不重要了。保持機械性能為主。
三.壓機以及機器人自動化單元。先作運動軌跡分解:1.料片出料(爐子出料至待機器人抓料的時間),2.料片投料(機器人抓料至投入模具的時間),3.壓機下行,4.模具保壓,5.壓機上行,6.零件出模腔(機器人將零件從模具抓出壓機外放料)。共6個部分組成。實際的生產過程中,除了模具保壓,其餘的部分都是交錯運動。這個交錯運動就要靠運動軌跡的優化水平啦。我們展開討論下,因為大多情況想優化Cycle time基本要從這裡著手。1.料片的出料要快(靠設備)2.料抓料到投入模腔的速度也要快,機器人投料點以及速度的快慢都要規劃好。 當然現在有使用transfer式的送料臂來做,比機器人快2~3s,推薦使用。 3. 機器人投好料,這個時候壓機就開始下壓,別等機器人完全退出壓機了再下壓,交錯運動要做起來。這個和連續大型衝壓Tandem line 使用機器人是同一個原理。4. 模具保壓,調試時和加熱時間結合起來一起考慮,試出好的機械性能同時請考慮使用最低的保壓時間。保壓怎麼降低,也是個重大的課題。5.壓機上行 和 6零件出模腔 也是一起考慮交錯運動。 所以這裡我們可以算出Cycle time= 模具保壓時間(8s)+ 料片出料(3s)+壓機上行下行以及投料抓件的交錯運動(8s)=19s 。這裡的數據是隨便假設的,實際操作還是需要多次去調試,盡量去做到極致。
總結:針對每一付模具,都應該認真計算以上3項單元的具體佔用時間,綜合考慮,同時在前期設計的時候也考慮進去,調試時盡量去優化到極致,使最後的解釋是因為設備限制而無法優化,讓你老闆去換新的牛逼的設備去吧。 或者下次投資生產線的時候多考慮你們廠的產品類型,去定製你的生產線,也別盲目地去投資好設備。夠用合適最重要。


TAG:沖呀技術討論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