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度」神話:氣候變化的理想與現實

「2度」神話:氣候變化的理想與現實

《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強勁回升,預計比2016年增加2%。全球碳排放量不降反升,氣候變化前景不容樂觀。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內,一直以來是一條公認安全的氣候紅線。然而,時至今日,這一目標是否還符合實際?2017年2月8日,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刊發了美國突破研究所(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執行主任泰德·諾德豪斯(Ted Nordhaus)撰寫的文章,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原文:《「2度」神話:氣候變化的理想與現實》

熊一舟/編譯

氣候變化前景不容樂觀

2017年,全球碳排放再次增長。這使得人們對保持此前三年碳排放零增長記錄,從而使之成為人類與氣候變化鬥爭中一個轉折點的希望灰飛煙滅。可持續能源的倡導者將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降低看作是碳排放零增長的原因。能源效率提倡者則認為此前的排放增長停滯意味著經濟活動與能源消耗開始脫鉤。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碳排放零增長的原因是世界部分地區經濟增速放緩。這一觀點似乎更接近於事實。畢竟,能源經濟的大多數內在要素並未發生變化——全球經濟的能源效率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清潔能源在能源生產總量中的佔比也沒有發生急劇變化。因此,隨著經濟恢復增長,碳排放量又重新增加。

即便是在碳排放零增長時期,世界也並未在避免未來發生重大的氣候變化事件方面取得多大進展,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要想在本世紀或下個世紀避免海平面急劇上升或其他重大氣候變化後果,僅要求碳排放量不達到峰值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實現大幅下降。然而,無論全世界在削減碳排放方面作出何種努力,碳排放量的下降都只是漸進式的。

2017年秋天,在波恩舉行的氣候變化問題談判中,外交家們再次重申了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工業化前氣溫2攝氏度內的遠期目標。這一目標最早在四十年前被提出,時至今日,它仍是全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風向標。儘管幾乎所有嚴肅的分析家都認為這一目標難以實現,但一些人仍然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政治意願,這一目標還是能夠實現的;另一些人認為,儘管這一目標實際上很難實現,但它代表了一種激勵全世界更快更好減少碳排放的精神;還有一些人則認為,如果每個人都更加認真地對待減排工作,這一目標就仍能實現。

但是,人們應當認真考慮持續追求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的後果。必須指出的是,未來發生一些重大氣候變化的後果幾乎已經難以避免。繼續堅持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目標,有可能使全世界難以為應對和管理這些後果做好充分的準備。

「2度」控溫目標不切實際

堅持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目標削弱了人們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想在本世紀中期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內,就需要在今天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應用碳排放為零的能源技術。這就意味著,推動實現漸進式去碳化的許多政策目標,如許多國家正在實施的煤改氣政策,就將被廢棄。正是出於這一原因,許多氣候變化研究的倡導者對將天然氣作為煤的替代品一點都不感興趣,甚至表示反對,儘管煤改氣是美國過去十年來碳排放減少的最大來源。

此外,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目標也阻礙了人們支持研發更好的清潔能源技術。至少在未來10-20年內,下一代技術,如先進核反應堆技術、先進地熱技術和碳捕獲技術,很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因而也難以為「2度」目標作出貢獻。難怪有些氣候變化研究的倡導者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唯一有效的措施是應用當前已實現商業化運作的零碳技術。

然而,現有的零碳技術很難滿足這一要求。確切地說,儘管一些研究模型顯示當前的可再生能源可滿足電網需求,但世界多個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增長軌跡似乎遵循著一條經典的S型曲線規律。由於間歇性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的價值隨著它們在發電量中所佔比例的上升而急劇下降,因此可再生能源在經歷了初期的強勁發展勢頭後,在電網中的市場份額佔比基本會穩定在20%甚至更低。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間,傳統的核反應堆發展迅速。法國80%的電力由核電提供,瑞典50%的電力由核電提供。但是,傳統的核電技術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及一體化的建造、管理和運營機構。數十年來,在經濟自由化回歸和技術官僚政策日漸式微的背景下,這種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除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經濟體外,數十年來已經很少有國家能夠建造大規模的核電站了。

這些限制繼續阻礙了全球電力行業的去碳化進程。然而,電力行業僅佔全球能源使用量的20%左右,而且事實證明,與交通、農業、工業和建築業相比,電力行業還是推動去碳化相對容易的行業。在鍊鋼、水泥、化肥和航空等領域,目前還幾乎沒有能夠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

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選擇,包括能夠為工業部門提供能源的先進核反應堆技術,能夠捕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碳捕獲技術,以及有望取代柴油和航空燃油的低碳合成燃料。然而,要想這些技術投入實際應用尚需數十年之久。簡而言之,目前還無法達到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所需的減排技術要求。因此,盲目堅持「2度」目標不但削弱了低排放的漸進式努力,而且降低了對全球經濟去碳化所需的減排技術研發與商業化長期投資。

建立更符合現狀的政策框架

在即將到來的多個世紀中,人類將生活在這個變得更熱的星球上。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想法會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使世界難以採取更貼合實際的政策來應對氣候變化。而一旦放棄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不現實目標,更多符合實際的政策就將進入決策視野。

我們應當竭盡全力推動去碳化的加速。加快推進煤改氣以及繼續研發可再生能源技術,將逐步幫助減少氣候變化風險,儘管二者都無法促進實現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目標。與此同時,不應將那些實現長期深度減排所需的關鍵技術排除在外。例如,繼續對低效的太陽能電池板技術提供補貼,就將關閉高效的太陽能技術進入市場的大門。

不同於風電和太陽能,廉價天然氣使得許多核電設施無法獲得進入電網或直接發電補貼的紅利。在發電量佔比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諸如風電和太陽能就有可能將其他零碳排放的發電方式排擠出去,使其難以獲得一席之地。而後者對於實現電網的完全去碳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目標是深度去碳化,那麼就應當進行更多公共投資,用於研發清潔能源技術並實現商業化運作,儘管這些技術在未來幾十年中可能不太會對減排作出多大貢獻。

與此同時,我們不應再以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為借口,制定針對全球貧困人口的日益緊縮的碳排放預算。不讓貧困人口享受化石燃料驅動的發展所帶來的好處是不道德的。因發展停滯而獲得的低碳排水平,並不會對緩解未來可能面臨的極端氣候事件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但發展帶來的紅利卻將使人們能更從容地應對極端氣候事件。最後,全世界都應認真考慮研發除碳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並建立使用這些技術所需的國際機制和治理框架。

從開始思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之日起,人類就或多或少地懷有這樣一種執念:氣候變化問題終將得到解決。將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想法正是這一衝動的體現。實際上,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了人類當前和未來面臨的一個永久性問題。我們能做到成功管理氣候變化問題,卻永遠也不可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將國際氣候政策努力從「2度魔咒」所帶來的諸多限制中解放出來,即便無法消除氣候變化帶來的所有風險,也能使我們更好地管理這些風險。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99期第7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這張圖已火爆全國
中國電影VS美國電影,到底差距在哪裡?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