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ature:城市與氣候變化科學的新方向

Nature:城市與氣候變化科學的新方向

2018年2月27日,來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城市與氣候變化科學會議」(Cities & Climate Change Science Conference)科學指導委員的專家在Nature上發表題為《城市與氣候變化的6個研究優先領域》(Six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Cities and Climate Change的文章,呼籲進行長期的跨學科研究,從而更好地理解城市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複雜聯繫。

文章指出,超過一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城市產生的CO2排放量佔全球能源有關CO2排放量的75%以上。到2050年,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產生226 Gt CO2排放,是建設現有的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所需排放量的4倍多。城市日益感覺到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的影響。到2030年,將有數百萬人口和4萬億美元的資產受到這些事件的威脅。科學需要在城市政策和實踐中發揮更強大的作用,因此,呼籲進行長期、跨學科的研究,以減少全球變暖帶來的碳排放和城市風險。

文章提出城市與氣候變化的6個研究優先領域:①擴大觀測。收集更多與城市和氣候變化有關的數據,特別是從南半球的中小城市。②理解氣候相互作用。了解城市在一個領域的行動,比如治理空氣污染,可能會對氣候產生廣泛的、有時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後果。③研究非正式定居點。開展大量的工作來擴大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非正式定居點,以及這些社區如何適應這些風險的信息和地圖。④利用顛覆性技術。不斷探索新技術和其他創新如何幫助城市居民、地方政府和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⑤支持轉型。開發和研究建設低碳城市的「大膽策略」,包括中國努力建設在暴雨期間吸收水分並減少洪水的「海綿城市」。⑥認識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了解在城市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如何可以幫助(或在某些情況下傷害)其他可持續發展舉措——比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文章認為,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從業者和城市其他利益相關人員需要強化合作夥伴關係,並一起進行知識生產。城市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的研究和創新必須以這一問題規模相稱的尺度來支持。特別需要加強以下4方面的工作:①大學應該支持其所在城市的數據平台和長期研究計劃,同時在全國和國際上分享知識。②城市應該建立由首席科學顧問擔任主席的科學顧問委員會,這可以提高科學的知名度,能力建設和領導能力,並提供一個聯繫點。③資助機構應該為跨學科研究和比較研究提供資助,特別是在南半球。④在線平台應該不局限於數據共享,從而幫助研究人員、決策者、從業者和公民診斷問題、形成解決方案,並對其有效性進行試驗和評估,並嵌入學習。

轉載引用請註明來源: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氣候變化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18年第6期

歡迎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信息

全球變化研究信息中心

CICGC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變化研究信息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變化研究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