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何不愛種地、棄耕拋荒現象如何阻止?
最新
03-21
馬上又到一年春耕的時候,有個朋友跟我說,今年他在農村的老爹打算佛性種地,種子隨便一灑,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到秋天了,能收穫多少是多少。
種地已經成為老家農民的副業,幾乎沒有完全靠種地活著的,都要做個小生意,或者打個小零工。甚至有的全年在外打工,地給老鄉白種,甚至沒人種,撂荒了……。
更有一種情況是,不少外鄉人來村裡流轉土地,流轉了好幾年的,結果不賺錢,人跑了,租地的錢也不給了,人也找不到了。這種情況,農民是可以把地收回的。
那麼撂荒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一是效益低。種地投入大,產出低,如果流轉土地,租金加上施肥、農藥、機械成本,可能一年算下來不賺錢。
二是缺乏勞動力。外出打工一個月至少能賺兩到三千,大城市更多。一年能小攢幾萬,但是種地卻不能……
三是糧價低,賣糧不賺錢。農業品牌沒有做起來,再加上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售端,流程長,環節多。中間層層加價,導致農戶賣的低,消費者買的貴。
那其實如何防止棄耕拋荒的現象呢?
第一,加大土地流轉,讓土地流轉起來,不種地的人把土地流轉出去,讓大家出去打工無後顧之憂。
第二,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比如農機租賃、無人機打葯等土地託管業務,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第三,最主要的還是提高農產品的收入,提高農民的收入一是要降低農資的價格,二就是要提高農產品的收入。農產品的收入上來了,自然農民就能賺錢!
其實要想未來種地賺錢,不能再靠原有的一家一戶的小戶種植,必須要靠規模化種植、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等,所以未來種地的模式必須改變,才有出路。


TAG:神州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