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慘死亡行軍:199個日本兵雪山凍死,活著的一個被立銅像

最慘死亡行軍:199個日本兵雪山凍死,活著的一個被立銅像

文/快哉風

日本青森縣有一座著名的大雪山,叫八甲田山,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世界各地的登山滑雪愛好者光臨。但這座山也是布滿冤魂的死亡之山,一百年前,199個日本士兵悲催的葬身於此。

圖:日本1977年電影《八甲田山》海報

世界最大山嶽遇難事件之一:1902年的八甲田山雪中行軍遇難事件。

一、

1902年,距離日俄戰爭爆發只有兩年。「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後,日本對俄國恨之入骨,卧薪嘗膽準備了十年,軍隊摩拳擦掌準備和沙俄軍隊在中國東北大打一場。

圖:日本沙俄是死對頭

但是,中國東北天氣寒冷,和習慣於寒冷氣候的沙俄軍隊相比,日軍嚴重缺乏寒冷地帶的作戰經驗,怎麼辦?日本人說:我們可以自個練啊!

於是,日軍選擇了本州最北端、氣候接近東北的青森縣作為訓練地,訓練課目:極寒行軍演習,嚴冬穿越八甲田山!

圖:八甲田山示意圖

八甲田山,由青森縣中部連綿的火山群組成,森林、沼澤和濕原遍布,荒無人煙。大冬天冰天雪地,除了有經驗的當地獵人,誰也不敢穿越。

圖:八甲田山的雪樹

但日軍的宗旨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缺乏經驗、缺乏禦寒裝備,皇軍的統統不怕!

參加行軍演習的隊伍為:陸軍第八師團的步兵第5聯隊第二大隊的210人,步兵第31聯隊的37人。其中,210人的隊伍由神成文吉大尉率領,37人加一個記者的隊伍由福島泰藏大尉率領,分兩路上山。

圖:剛出發時精神抖擻

原計劃,從青森市出發,到達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湯溫泉,行軍路程約20公里,耗時兩天一夜。

誰也想不到,日本士兵中的絕大多數就此踏上了死亡之路。

圖:死亡行軍

出發那一天,是1902年1月23日(明治35年),日本最冷的一天。

二、

福島泰藏這一支隊伍人數較少,只有38人。福島是個謹慎的軍官,他一方面讓士兵不帶任何輜重,只帶足一周的食物,輕裝出發,一方面花錢雇當地人作嚮導,走捷徑躲避了雪山風暴,在第五天全員抵達目的地(一名士兵腿部受傷,中途返回)。

圖:35歲的福島泰藏。

神成文吉率領的大部隊多達210人,相當於日軍一個中隊,帶有大量的輜重:食物(米、年糕、罐頭、醬菜、清酒)、爐子、木炭、鍋、行李、雪橇,槍支彈藥更不在話下。

圖:神成文吉

神成文吉32歲,參加過甲午戰爭的威海衛之戰、遼東半島的守備、進軍台灣戰役,是個老兵,也是演習路線的設計者。但是,坑爹的問題在於:第二大隊的大隊長山口鋠少佐也隨同行軍,還帶著幾個隊部的軍官。

按說,既然任命神成當指揮官,就不該讓神成的上司參與,日軍中官大一級壓死人,到了關鍵時候,到底誰聽誰的?

第一天,這支隊伍是唱著軍歌昂首闊步上山的,也按照預定宿了營。

圖:第一天的宿營地

第二天就出問題了。一大早就氣候突變,狂風暴雪,氣溫陡降到零下20℃以下,出發後不久,官兵被接二連三凍傷,行軍無比緩慢,見事態嚴重,神成文吉決定返途,但悲催的是:大雪把回去的路封住了,根本找不到路。

嚴冬的雪山中,這群日本人迷路了。

圖:電影中的山口少佐

山口少佐做了最終決定:這點風雪怎麼能壓倒無畏的日本武士?繼續行軍!不但如此,他還下令連夜行軍,要挽回損失的時間。

艱難的行軍過程中,一個中尉暈倒被凍死,成為第一個遇難者。

當天晚上,隊伍找了一個背風處,挖雪濠宿營。說是宿營,但食物全凍壞了無法食用,衣服凍僵了大小便只能撒在身上,太冷無法入睡,全員抱在一起取暖也無濟於事,基本全被凍傷手腳。

圖:日本兵挖雪壕藏身

第三天早上,很多人再也沒起來。

三、

隨後幾天的行軍,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地圖沒用了,指南針也被凍壞,隊伍只有靠尚有體力的斥候去勘測,總算找到了大致的方向,但一路上,不斷有人倒下,倒下就活活凍死。第三天開始的大面積凍死,加上不斷的失蹤者,只剩下70人不到。

圖:雪中行軍的浮世繪

嚴寒讓人神經錯亂,有人大喊「我們從懸崖跳下去吧」,有人喊「我們做木筏漂流吧」,然後發瘋的用刺刀砍樹。神成也不例外,他對大家喊道:「老天把我們拋棄了!」

圖:電影《八甲田山》劇照

指揮官說這種喪氣話,隊伍的士氣自然更降到極致。到了第四天,只剩下40人還活著。

再說日軍大本營,預定的時間已經過了,神成的大部隊卻不見蹤跡,知道大事不好,派出了救援隊,但冰天雪地談何容易。前前後後,共有多達1萬人的救援人員搜山,包括幾個富有山嶽經驗的北海道獵人,帶著北海道犬。

圖:搜救隊里的北海道獵人

這時,神成的隊伍在冰雪中已經掙扎到盡頭,到了第五天,神成下達最後一道命令,讓有能力的人各自逃生,尋求救援,隨後凍死。剩餘的衰弱官兵在雪地里抱成一團,凄慘的等死。

圖:現場照,抱團凍死的日本兵

一個叫後藤房之助的伍長在逃生路上被凍僵,掙扎著以瀕死狀態站立,他幸運地被救援隊發現了,撿回一條命,後來鋸斷了雙手雙腳,又活了22年。

圖:後藤伍長的銅像

因為他的義舉——日本人認為他瀕死還堅持站立為救援隊指路,事件四年後日本人在八田甲山為其豎了一尊高達7米的銅像,作為「雪中行軍遇難紀念像」。值得一提的是,二戰後期日本缺乏銅資源,舉國的絕大多數銅像都被回收重煉,只有這尊免除。

四、

此後的一周內,救援隊陸續找到了行軍隊的大批屍體,只有十幾個倖存者。

210人的隊伍,共在山上呆了11天,最後只活下來11人,199人死亡。

圖:幾個手足殘缺的倖存者,左二是後藤伍長

山口少佐也獲救了,但是很快在醫院引咎自殺(還有兩種說法:被軍部暗殺和心臟麻痹自然死亡)。雖然他被軍方認定是這場事故的責任人,但是真正的責任人,是日本軍隊固有的蠻勇。

圖:當時此事的軍隊通報

這起以俄國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以全軍覆沒告終,但總結出了寒地行軍的血淚教訓:隊伍要精練、情報要充足、後勤要保障、指揮要統一、嚮導很重要……等等。兩年後的日俄戰爭,日本陸軍在東北大戰沙俄軍隊,最終慘勝,這199個冤魂總算起了作用。

圖:迄今,穿越八甲田山成日本陸自的傳統訓練項目

直到今天,日本人對這場慘烈的雪上死亡行軍還念念不忘,回憶錄、小說和電影都有,關鍵詞是:彷徨。

「彷徨」的詞義就是「走來走去,不知道往哪裡走好,」倒是很切題。

參考資料:《八甲田山:死的彷徨》、《第五聯隊190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誰對二戰貢獻最大?美國:我有飛機航母;蘇聯:我有千萬寡婦
他是金庸最佩服之人:手無縛雞之力,卻打遍日本無敵手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