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旬「愚公」 義務修路23載鋪就村民「幸福大道」

六旬「愚公」 義務修路23載鋪就村民「幸福大道」

快,關注「文明江西」,一起傳播正能量~

愚公移山的故事傳揚幾千年,人們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在江西也有一位現代版的「愚公」,他堅持義務修路23年,為鄉親鋪就了一條「幸福大道」,他就是宜春市宜豐縣棠浦鎮高家村的六旬村民高和平。

一把鐵鍬、一把鐵鎚、一輛三輪車是他修路的全部工具

看到鄉親出行難 23年前開啟修路征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是棠浦鎮高家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特別是雨雪天氣之後,1.5公里長的路上更是泥濘不堪,每當看到村民們小心地踮著腳尖、提著褲腳走路,特別看到孩子們在雨天回到家後滿腳泥濘,衣服上泥土斑斑時,高和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從那時起,他便下定決心要為鄉親們修整道路。

說干就干,他自掏腰包買來鐵鍬、鐵鎚、簸箕、塑料桶等工具,開始了為村民義務修路的漫漫征程。從此,通往高家村的路上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一把鐵鍬、一把鐵鎚、一輛三輪車,而這一修就是23年。談起怎樣修路,高和平說:「材料大多是從路邊和溝里撿來的碎磚、砂石,不夠的時候就到建築工地撿些建築廢料,先用鎚子逐一砸成小塊,然後用鐵鍬填充到坑窪之處,再倒進一些土渣,最後用鐵鎚慢慢砸實。」

剛開始修路時沒有車,他就扛著鋤頭、挑著簸箕修,每天來回走上幾十趟,挑土、填石、壓路……哪裡有窟窿,哪裡不平坦,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去維修。為讓路修得更結實耐用,他還經常從買菜積攢的零花錢中拿出一些來買水泥。多年來,高和平修路也修出了感情,只要那些坑窪路沒補上他就睡不著,只有走在平整路面上,老人心裡才會樂開花,高興得像個孩子。

每逢大雨過後,道路又會變得坑坑窪窪,他總是不厭其煩的重新開始修路

風雨無阻補坑窪 鄉親皆贊堪比「愚公」

其實在高和平的笑容背後,隱藏著的卻是艱辛的汗水,冬去夏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老人頂著驕陽幹活累得汗流浹背,衣服濕了又干、幹了又濕;冬天,扛著鋤頭和鐵鍬來到路上,頂著刺骨的寒風,手腳凍通紅僵硬……「我們當子女的看著心疼,剛開始沒少勸他,但他就是不肯停手,想到修路也是好事,就隨了他了。」高和平的子女如是說。村裡一些人很不理解,甚至說他傻,但在他眼裡,這都不算什麼。

「每當聽到村民說現在路好走多了,我修路的勁頭也更足了!」因為當時都是泥石路,每次剛費力修好,一場大雨過後,駛過幾輛農用車,道路又變得坑坑窪窪。看見這樣的情景,他總是不厭其煩的重新開始修,如此反覆從未停止過。為方便修路,他從原本不多積蓄中拿出4000多元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每天從附近運來石塊、磚頭和廢棄的灰渣,只要聽到哪裡拆房子有建築廢料,他便趕去裝載暫時儲存起來,以備下次修路再使用。

「看到修好的路,村民沒有不感激的!」原高家村支部書記高勝平說。二十多年來,他從沒有領過一分工資,更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用過的鐵鍬和鐵鎚換了一把又一把,雙手的老繭結了一層又一層。村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今他的善行義舉在十里八鄉廣為流傳,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他為「當代愚公」。

如今村裡村外環境變好了,鄰里更和睦了,村裡也計劃對道路進行改造硬化

一如既往幹下去 方便自己更方便他人

高和平的家庭和生活並不富裕,除務農外還需靠種菜補貼家用,平時生活省吃儉用。他知道子女生活壓力大,從不向子女張口,平日女兒回家看望老人,給些生活費也捨不得花。妻子王衛星既是一位家庭主婦,更是高和平修路的好幫手,老兩口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省下的錢都用在修路上,除了卧病在床,基本上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補路。

從1995年到至今,已66歲的高和平也從中年步入到老年,但他依然每天往返在這條路上,義無反顧地為村民修路。剛開始,很多人對他的做法難以理解,放著清閑的日子不過,非要去干又臟又累的活,面對別人的不解和質疑,老高總是淡淡一笑,繼續默默無聞地做著他認準了的事。談及自己為什麼這樣做,高和平的話樸實而感人:「修路根本不算做什麼,動動手方便自己更方便他人!」

高和平修路的義舉也感染了全村人。時間長了,大夥都看到老人修路帶來的種種好處,從原先的不理解到現在一起幫著修路。如今村裡村外環境變好了,鄰里更和睦了,村裡也計劃對道路進行改造硬化,得知消息後老人激動地說:「黨的政策越來越好,農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我將繼續維護好這條路,只要幹得動一天,就要一如既往的幹下去!」

來源:江西文明網

本欄目編輯:鄧望

責任編輯:鄧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江西 的精彩文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

TAG:文明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