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谷歌打完官司後又出「命案」:Uber自動駕駛技術受制於人?

跟谷歌打完官司後又出「命案」:Uber自動駕駛技術受制於人?

儘管當下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無人駕駛,並且都義正言辭的宣稱自動駕駛汽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夠大幅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和死亡率。

但就在昨天,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自動駕駛汽車的交通事故,事故造成一人死亡。這也是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發生的首次人身死亡事故。

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3月18日深夜(也就是19日凌晨),地點是美國利亞桑那州,肇事汽車是一輛沃爾沃XC90 SUV,事故發生時汽車正處在自動駕駛模式,這輛汽車是去年二月份Uber在該州宣布測試的無人駕駛汽車。

事故發生時,駕駛座位上還有一位備用司機,當時車上沒有乘客,而面對緊急情況,車上的司機是否進行干預,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據警方公布,死者正在行車道騎行一輛自行車。

事故發生後,Uber宣布全面停止在北美四座城市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其中包括亞利桑那州坦佩市、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加州舊金山和加拿大多倫多。而就在前不久,Uber才剛剛宣布擴大無人車租車的測試範圍,並首次開始在舊金山提供無人車出租服務。

其實這已經不是Uber首次發生事故,在此之前,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轉彎時和對面的卡車相撞,但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連續兩起事故,不經讓我們開始懷疑Uber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能力,但據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Uber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不先進。

在2017年初,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起訴 Uber,宣稱曾擔任谷歌工程師的AnthonyLevandowski在他離職後竊取了14000份機密文件離開谷歌入職Uber。而Uber卻予以否認,雖然這次訴訟最終達成和解,但代價是Waymo獲得Uber的少數股份。

這次訴訟後,Uber的新管理層曾和Waymo協商,希望雙方從競爭者的關係轉變為合作關係,對此Waymo並沒有回應。

這一訴訟和協商無不說明了Uber在自動駕駛技術受制於競爭對手,處於並不樂觀的狀態。

不僅僅Uber,在無人駕駛領域同樣踩過坑的還有一家公司——特斯拉。2016年1月20日,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發生了一起追尾事故,一輛特斯拉直接撞上一輛正在作業的道路清掃車,特斯拉轎車當場破損,駕駛司機也不幸身亡。

無獨有偶,在該事故發生不久,美國佛羅里達州也發生了一起特斯拉汽車事故,在事故發生時,司機駕駛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一個交叉路扣與一輛拖挂車發生碰撞,導致其喪生。

GIF

這兩起事故發生時,司機都開啟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但富有意味的是,在連續出現事故後,特斯拉於2016年8月把中文官網的「自動駕駛」一詞更改為「自動輔助駕駛」。與此同時,特斯拉升級了該系統的軟硬體,並拋棄過去視覺識別系統,開始自行研發。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Uber這起事件的具體發生原因,但是結合這幾起自動駕駛事故,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事故的主因都與自動駕駛技術中的計算機視覺有關。

特別是發生在佛羅里達州的那起,據業內人士分析,事故發生時,特斯拉Model S將那輛拖挂車識別為藍天,還下達了加速的指令,最後鑽進了車貨櫃下方。因為那輛鉤挂車的主體顏色是白色。

同樣的,發生在河北邯鄲的追尾事故,也是因為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沒有識別到前方的道路清掃車。

作為計算機科學的分支,計算機視覺最早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它是利用計算機來實現人類視覺系統可以完成的行為,主要包括數字圖像和3D圖像的收集、處理、分析,原本一直在商業領域發揮作用,直到自動駕駛汽車風口到來,這項技術才得以火爆。

不過這幾起事故都證明了目前自動駕駛在計算機視覺上並沒有達到可以商用的地步。可以肯定的是,上述提到的這幾場事故,如果以一個正常人的駕駛水平來進行,基本都不可能會發生。

除了技術的不達標,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綜上可見,這幾起事故中,司機都在駕駛座上,如果他們能夠及時作出反應,也許事故就能避免。

目前尚不知Uber的備用司機是否對事故進行干預,但在美國發生的特斯拉事故中,這輛肇事車的車主是特斯拉Autopilot 功能(即為自動駕駛輔助)的忠實粉絲,他還曾在社交網路發布過利用Autopilot 功能規避障礙物的視頻,這個視頻甚至被馬斯克轉發過。

而事故發生時,車主正開啟Autopilot 功能,根據拖挂車司機的描述,事故發生後,特斯拉車內還播放著《哈利波特》。

回到這場事故本身,雖然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但無論最終的調查結果怎樣,因這場事故失去生命的人已經再也無法醒來,但對於活著的我們來說,這無疑又一次敲響了警鐘——在當下各大公司正在測試的自動駕駛技術,是否真的進行過完整嚴格的安全測試,還是被利益熏心,是趕鴨子上架的荒唐行為。

此外,發生類似事件,即便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作為駕駛員是否需要對事故負責,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可查,但在飛機上,即便處於自動飛行,飛行員仍然負有法律責任。

但無論如何,在生命面前,我們都不能對安全放鬆警惕,畢竟機器是冰冷的,而作為操控者的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正確」操控這些機器。

玩轉智能潮科技,關注智黑就夠了。

我們有【好物/好玩/乾貨/評測】,想要網羅全球最有趣的科技給最有趣的你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黑inHeater 的精彩文章:

會唱歌的北歐風工藝品,擺家裡美感十足!

TAG:智黑inHea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