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州發現一座700多年前的古宅院 竟是皇上朱元璋孫子的大院

霍州發現一座700多年前的古宅院 竟是皇上朱元璋孫子的大院

朱家大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城北8公里處的許村,東臨汾河腹地,西依呂梁余脈,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大小建築240餘間,布局錯落有致,雕刻巧奪天工,椽檁油漆經百年色彩依舊,地下通道曆數代神秘無窮,堪稱民族建築之奇觀。系明太祖後裔之華居。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山西大同府,為代簡王,亦稱代王。代王第八子朱遜,曾封懷仁王,天順五年(1461年)改封霍王,即為霍州朱家始祖。霍王朱遜十三代孫朱連科,於清嘉慶年間經商於河南、陝西諸省,斂資財,開當鋪,成為當地首富。道光初年,將近暮年的朱連科,開始營建許村朱家大院,工未竣而身先逝。其長子秀倫、次子秀珍繼承父親未竟之業,用五年時間,完成朱家大院工程。

朱家大院依山而建,主體建築分為上、中、下三層。各層均有大門出入,層與層內設台階樓道通連。各層主體建築皆為坐西朝東靠山磚窯,外設抱廈迴廊。抱廈均為4根檐柱,闌額或浮雕花草鳥獸,或懸雕人物形象。各院窗欞圖案以傳統民間喜宴「四盤子一鍋子」為主調卻又富於變化,並不雷同。 上院南北兩側為廈房,面闊各三間,外有走廊。南房為朱家小姐綉樓,東端一間向南開一個六角形天窗,位置正在中院大門的頂上。

中院為四合式大院,南北兩側皆為窯洞。南側東端窯洞,便是中院大門門洞。如果在院內將門洞窯門關閉,使人實在難以想像到此窯便是本院進出之門。中院東部客廳為歇山頂廈房建築,前後兩坡檐,廳內椽檁油漆,歷時已經170餘年,至今仍熠熠發光,鮮明耀眼。更奇特的是,中院主體中窯內有暗道,據說直通村外山上,還有人說地下絕非僅僅是通道!歷經數代,朱家院地下建築神秘莫測,至今無人敢探。

中院大門為主體大院出入正門,外有廈棚,氣勢壯觀。門洞拱圈內磚雕五隻蝙蝠向門洞飛舞狀,意為「五福臨門」。朱家大院的爐灶煙道,設計獨具特點。主體大院爐灶70餘個,統一從最高處冒煙。各爐灶同時生火,既互不影響,又不會因下院煙霧迷漫中、上院。

朱家院的門額牌匾,有一個顯著特點,字體優美圓潤,柔中有剛,而不少字或比通常寫法多橫多豎,或比常字少橫少點。如上院大門楣框內鐫刻「最上乘」三個字,「最」為異體字,卻比本字多一橫,「乘」用異體字,即將下部一撇一捺寫成兩邊各一點;上院主窯額框內鐫刻「高瞻遠矚」四個大字,「瞻」字少一點一橫,「矚」字卻比繁體字還多兩橫一豎。攝影:張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汾攝影傳媒 的精彩文章:

這些老物件 現在的孩子們根本就沒見過都說了不起
53歲大叔賣豆腐 在豆腐上刻字用超市錢匣子找零 兩招就讓生意火了

TAG:臨汾攝影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