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常說的佛教三寶有哪些種類

常說的佛教三寶有哪些種類

通常所說的三寶,多指住持三寶。所謂住持,即傳承並弘揚佛法,使其在世間薪火相傳。其中,以佛像為佛寶,經書為法寶,現前僧團為僧寶。佛陀滅度之後,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寶得以流傳。須知,住持三寶雖不是究竟意義上的三寶,但若沒有他們「焰續佛燈明,住持正法城」,眾生便無緣聽聞佛法,踏上修行之路。所以,住持三寶乃佛法流傳的重要載體。

其次為化相三寶,即三寶在世間的化現。其中,以應化於世、八相成道的釋迦牟尼佛為佛寶;以佛陀四十九年宣說的四諦、十二因緣等義理為法寶;以佛陀在世間度化的僧伽為僧寶。化相三寶體現了佛陀教化眾生的相狀,代表著三寶在世間的出現,標誌著佛法在娑婆世界的發源。我們今天能夠修學佛法,便淵源於化相三寶。

第三為理體三寶,即究竟意義上的三寶。其中,佛是覺悟,其品質為無限的慈悲和智慧。法是空性,一切經教和修行法門最終是為了幫助我們證悟空性,故法的究竟處為空性而非經教。僧是指賢聖僧的品質,即無漏智慧和解脫。理體三寶乃三寶所以為「寶」的真正原因。

第四為一體三寶。三寶雖然內容有三,但就本質而言卻是一體的。佛的實質是覺性,法的實質是空性,僧的實質是和諧。所謂和諧,在事相上指六和,在理體上指生命內在本具的高度和諧,即覺性與空性不二。就不同側重而言,三寶雖有覺性、慈悲、空性、解脫等區別,但這些要素原是不二的,所謂明空不二、空悲不二、覺性與解性不二。從究竟意義上而言,沒有離開覺性的空性,也沒有離開覺性的慈悲,更沒有離開覺性的解脫。之所以分開說明,只因這些品質須在修行過程中分別培養。如成就慈悲便鬚髮菩提心,否則,即使見性也難以圓證空性,不能成就大悲,如聲聞也證得空性,卻灰身泯智,趣向寂滅。

第五為自性三寶。從實質上,自性三寶與理體三寶、一體三寶是無別的。所不同的,是就凡夫眾生而言。認識到在生命某個層面具有佛菩薩那樣的品質,無疑會給眾生在修行上提供極大信心。關於自性三寶的內容,正如《六祖壇經》所言:「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可見,一切眾生無不具備自性三寶,只待開發顯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慾望與習禪有什麼關係
怎樣念佛才能夠不傷氣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