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自帶」降壓穴!高血壓患者除服藥外 配合這些方法有助降血壓!

人體「自帶」降壓穴!高血壓患者除服藥外 配合這些方法有助降血壓!

根據中醫的「平肝息風」理論,對人體的人迎、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進行按摩,不僅可以調整微血管的舒縮作用,解除小動脈痙孿,而且能疏通氣血、調和陰陽,對預防和輔助治療高血壓病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高血壓病人往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長期服藥會給肝腎增加負擔。這裡教大家幾種通過穴位按摩、葯枕、敷貼、沐足等自我輔助降血壓的方法可以和口服的降壓藥配合使用,減少藥物用量、提高藥效、減少毒副作用。可謂簡單易學,且效果明顯。

身體5個穴位降壓效果不錯!

01

人迎穴

人迎穴具有調整機體陰陽、疏通氣血的功能,針刺人迎穴可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血壓穩定。

取此穴位時要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人迎穴位於頸部,前頸喉結外側大約3厘米處。首先觸摸喉結旁兩大筋內側,有動脈搏動處即是本穴。

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輕輕按壓兩側人迎穴,點按約2秒,重複按壓,點按一次為一拍,每次按壓30拍,注意不要持續按壓,否則容易引起暈厥。兩隻手可以交替按壓,每天按壓3次。

02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生髮胃氣、燥化脾濕的功效。配合曲池穴按摩具有平肝降逆、調節血壓之功。

在尋找該穴時,採用正坐姿勢,五指自然朝下,中指頂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按摩時,大拇指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也可以採用拍打法拍打足三里穴:取坐位,雙腳著地,手指伸直,四肢併攏,用腕關節帶動手運動,用併攏的四指拍打與手同側的足三里穴50次~60次,然後用相同的方法拍打另一隻手拍打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拍打過程中,患者本身除了感覺到麻、脹、酸、痛之外,還應感到舒服、暢快。

此外,還可配合揉腹按摩。仰卧,將雙手搓熱,環形按揉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各30次,可健脾和胃。

03

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合主逆氣而泄」,能治氣逆諸證,針刺曲池能攝納陽明氣血,使氣血調和,奏調氣降逆之功

取該穴位時,患者應正坐、曲肘,位於肘橫紋外端的凹陷處即為曲池穴。

曲池穴具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臨床主要配合治療手臂痹痛、上肢不遂、高血壓病、癲狂、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瘰癧等病症。

按揉時可先用右手按揉左側曲池穴,再換左手按揉右側曲池穴,兩側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0拍。每天按壓3次。

04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還有一種簡單的取穴方法:把一隻手張開,將大拇指豎起來,用拇指中間的指橫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位置處,拇指向下一按,拇指尖點到的那一點就是我們要找的合谷穴了。

點揉合谷穴,以大拇指按揉本穴,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約做30拍,兩手交替點揉。每天按壓3次。

05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點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穴。一來回為一拍,約做30拍,兩手同時點揉。每天按壓3次。

合谷穴、太沖穴名為「四關」,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足厥陰之原穴。

原穴是十二經脈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與三焦有密切關係。原氣起源於腎間動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通過三焦運行於臟腑,是十二經脈的根本,故原穴是調整人體氣化功能的要穴。

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偏於補氣、瀉氣、活血;太沖屬足厥陰肝經,偏於補血、調血。兩穴一陰(太沖穴)一陽(合谷穴),配合使用可達到氣血同調、陰陽同調、臟腑同調的目的。

其它外治方法介紹!

對於高血壓的輔助治療除採用以上穴位按摩外,臨床採取一些中醫外治療法,如葯枕療法、敷貼療法、沐足療法等也能起到調節陰陽、舒經活絡、輔助降壓,改善癥狀等作用。

01

葯枕療法:

藥物組成:草決明、白菊花、燈心草、白芷、薄荷葉、石菖蒲、晚蠶砂適量。

方法:上述藥物各等份,加工成粗末,以軟布袋包裹,裝入枕芯中。枕風池、風府、大椎穴。2~3個月更換新葯。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人體氣血皆上聚於頭部,頭與全身經絡緊密相連。葯枕療法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選用平肝潛陽、活血通脈、芳香開竅之中草藥,作為枕芯裝入枕中。藥物經過頸部摩擦,微熱以及藥物芳香氣味作用於頭部,疏通氣血,調節陰陽。長期與標準化的各類口服降壓藥物聯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降低或控制血壓,並可改善眩暈、頭痛、失眠、心悸、煩躁不安等癥狀。

02

敷貼療法:

藥物組成:吳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冰片1克。

方法:諸葯混合研為細末,過篩,裝入瓶內,密封備用。取諸葯末6~10克以脫脂棉包裹如小球狀,填入患者臍孔窩內,以手往下壓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之。每天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中醫認為:肚臍是神闕穴。運用相應的藥物敷貼於神闕穴,利於藥物對肚臍的刺激和藥理作用,以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調整血壓的目的。

03

沐足療法:

藥物組成:鉤藤30克,野菊花30克,豨薟草30克,夏枯草30克。

方法:諸葯共同煎水取葯汁,加冷水調水溫至40~50度,赤足浸過踝部,雙足互搓。每天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1療程。也可用上藥等份研末,沖開水,調水溫,反覆做多個療程。

中醫認為:此法可平肝潛陽,輔助降壓。

為道中醫小編提醒:在通過以上方式降血壓的同時,注意調節情緒,避免工作壓力、不規律飲食生活習慣等。另外,中醫外治手法是一個漫長的調理過程,在運用此方法的過程中,不能盲目中斷西藥,以免發生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壓 的精彩文章:

電子血壓計準不準?年輕人測血壓嗎?聊聊血壓那些事
每天吃點它,血壓蹭蹭直降,血糖血脂也恢復正常,血管通暢不被堵!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