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丹青難畫是精神

丹青難畫是精神

帶你去旅行

 帶你去旅行

胖胖胖 

00:00/03:46

簡介:洪泓,字聞之。男,公務員。福建民間文學交流中心研究員、閩南文化學者、閩南語作家。2012年於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散文隨筆集《一片覺悟》,2013年於中國長安出版社正式出版法學論文集《有此說法》,2014年至今創作中國大陸首部長篇閩南語民俗散文《西街》(待出版)。一次機緣巧合偶得弘一上人(二一老人):「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之言後,遂自號日二一堂,又號龍寶齋,別署半學齋,溫陵人。生於花棚下,長在曾井邊,行走於古城內外。定位品茶人,文字客,雲遊者,古器物收藏者。信奉名不必顯,錢不在多,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在!勉強的不要爭,該為的儘管作,平常心本分事,甘願做歡喜受。不負花月,不廢筆墨,不離山水,不絕音韻。冷眼觀世,潛心筆耕,忙碌於現實,自馳於內心。

丹青難畫是精神

——曾誠聰的關公畫藝術形象

文 / 洪泓

熟悉不熟悉誠聰的人,都贊他畫的很像,像誰?說他長得像他筆下的關公。近十幾年來,他傾情打造忠義仁勇關公畫藝術形象。故便有人稱他關公相。俗說,相由心生。讓人不得相信,畫像久之與相貌姿態相似確乎很有關。

說到關公。實有其人,為三國時期著名的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謂盪乎難名。

上聯說關公盡得道、釋、儒、三教尊崇,下聯表關公曆代加封的殊榮。這副清代關公廟的對聯,頗能概括關公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歷史文化地位和巨大影響。關公,為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信,修身以智,作戰以勇,以致後來成為廣大社會民眾推崇的道德楷模。

據載:關公,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手持一把青龍偃月刀,這些標誌性的特徵,都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

在泉州市區工人文化宮文藝樓三層,有間百宏書畫院。沿台階拾級而上,來到三樓,推門而入,簡樸寬敞的畫室內,一位身材敦實的畫家正在酣然繪畫。只見他身形魁梧,腰圓膀粗,方頭寬臉,自有靜穆入眉宇。他宅心仁厚,恭順和藹,不善辭言,應答臉紅。坐著站著,酷態天成雄氣十足,放在古代,錚錚鐵漢豪傑英雄。此時,他手提楂筆,走近畫案,理紙染翰,揮運自然。或肆意潑灑,或精心點綴。頃刻間,一幅關公畫像浩然正氣躍然紙上,無比靈動,飄逸自然。真是筆墨酣暢,枯潤適宜,古意盎然。環視四周,畫室牆上,關公造像,或捧卷挽須,或揮刀策馬,或文或武,或靜或動,或虛或實,舉手投足,呼之欲出,無不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有人說他的繪畫造像是有神靈賜予的。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先生看了他的關公畫後,欣然為之題詞「真英雄」。著名書法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吳子書老師題書「仗義」相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周焜民先生稱道「力求形真而通其神似,關公之浩然正氣盪紙流溢」。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會董事長吳金炎先生評價他的關公畫,「畫筆似隨意,卻入木三分,神情畢現。」滋味在尋常,功夫在畫外。他,就是咱厝著名畫關公的畫家——曾誠聰。

曾誠聰現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泉州市豐澤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收藏家協會會員、泉州市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泉州市百宏書畫院院長。

誠聰,名如其人,誠實誠懇。「誠」唯其誠,友朋眾多,相交彌久,情誼愈深。他以誠待人,亦以己度人,篤彌誠信。他認為,我對人誠,人對我亦誠!

「他總是精力充沛,靈感不斷。不管多繁忙,每天都要專門抽時間創作關公畫,十幾年如一日,刻苦畫畫,一日不棄。」熟悉誠聰的朋友都這麼說。

眾所周知,在國畫題材中,人物畫學起來苦,且不易掌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自己熟悉且認可的關公形象。關公造像千變萬化,永恆不變的是關公的道德精神。他的忠義仁勇誠信深深打動我,爾後萌發為之造像的心愿。」誠聰如是說。

以我對誠聰的了解,他心懷盛世願望而歌。他的關公畫,極講筆墨韻致,逸趣瀰漫,筆意高古,毫無俗慮。其畫讓人看到了墨的魂魄,水的精靈。源於他的水墨人物方面深厚的傳統功底,源於對形的提煉與精確刻畫,源於對神的體味與精準捕捉,源於對墨的精研與靈活駕馭,源於對水的熟稔與絕對操控。他坦言:我繪關公是一種普世情感。關公的故事我爛熟於胸,繪前歷歷在目,頗有畫面感。誠聰純潔,不敢褻瀆神聖,每每造像前,他必焚香沐手。他原先熱衷鍾馗、達摩、十八羅漢、觀世音菩薩、媽祖等宗聖人物像的創作,辦過畫展出過畫冊,尤其是關公畫深受厝邊頭尾鄉親以及圈內朋友的喜愛,隨後搬遷鄰近通淮關岳廟,偌大氣場加侍激發其創作激情。心志甚誠,專研愈篤。一發不可收,十幾年來專心繪畫關公像不亦樂乎。

童年是夢,夢是童年。生長在安海五里橋邊的他,好孩子,好學生。從蹣跚學步起,便歡喜「刀叉劍戟」等玩具。與他祖厝一巷之隔有一戲園,一旦鑼鼓一響,他便不顧食糜總往戲腳穿。回家後,他便把戲劇中的人物一一還原往家中牆壁上「胡亂塗鴉」。稍大一點後,他從小夥伴借來小人書,差不多是些《三國演義》、《七俠五義》,或《水滸傳》,或《漢唐》,受其類的啟蒙,滿頭殼舞槍弄劍彪炳千秋的古英雄。他一頁一頁照著小人書畫,沒有任何人指導,穿盔甲的武士,鬍子拉楂怒目圓睜的羅漢,形神各異,雄姿可掬。他硬是把人物畫得有頭有臉,栩栩如生。有時,他儼然入神,恣意創作人物、飛禽走獸以及花鳥,一個全然屬於他的小天地。有一天,隔壁戲園畫布景師傅發現了,誠聰他無師自通,其畫雖感稚拙,卻有幾分童趣和天真,分辨顏色較強,塗塗抹抹,有模有樣的本領讓師傅大吃一驚,便主動教他畫畫。

畫畫如栽花,種子發芽到花綻放,陽光雨露,光陰歲月,自由節律去生髮。痴迷現童心,愚朴見精神。從此,誠聰更痴迷畫畫,只要空閑時間,他便夾著一塊畫版前往五里橋邊,以是便時常看到一個臉爬滿青春痘的孩童,懵懂青澀的他,雙眼直勾看橋上來來往往路人,迅速畫下來,但只是當做練練手。故鄉的景觀,牛背上光綻的太陽。用狗尾草拾起串串叮噹的鈴聲。竹籃里盛滿深深的黃昏。不起眼的暮陽炊煙,蛙鳴狗叫。在誠聰筆下,變得濃重,集得厚實。更加澄靜,愈加耀目。為了練好腕力,吸收那畫外功夫,少時他曾拜師習武精幹身骨。習武鍛煉了他的性格,穩健莊重。如今伏案而畫,得益匪淺。

校園是歡快的。1978年是不平靜的一年,一切都在蘇醒。此時,少年時候的幻殼正陣陣發癢,就要蛻去。而一種新的理想因體力恢復而萌發,對外面世界好奇攪動著昔時的積澱而在一天天清晰。習武健身的童子功,助他考上福建師範大學的體育系,專攻長、短跑。其優質異秉依舊使他像高中時代一樣,成了班上的骨幹。

他的思考已經走向他企望著的藝術天地,他憧憬著藝術世界。懵里懵懂間一下子有了人生的一個方向。因為強烈求知慾,校院的館藏畫冊,如涓滴之珍,滋潤了懷夢青年的腹笥和遠大視野。

命運又一次給他一個機會。青春年華儼如一枝花,日日開在長安山下,於日新月異皆顯溫柔,長長一生無不受益。在校園內,他是一個活躍的文藝青年,畫牆報,出小報。他結識了著名畫家范迪安、林世友以及陳德宏教授。其後跟隨著名畫家杜滋齡、敬庭堯學習人物畫。尤其是陳德宏教授傾囊相授,因材施教,教他素描、教透視、教美術史、教花鳥畫,時時將心血傾注其間。此時,只要有時間他就拿自己作品去請益陳教授。誠聰說,他師從陳教授畫畫,受益頗多,先生那種溫柔敦厚的性格,虛懷若谷的治學精神,恭謙有禮待人接物,深深影響著他的成長,想起先生那「作畫先作人」的教誨。正如古時畫論里講的「師古人、師今人、師造化,便是師一切可以師。」周末,同學們紛紛外出去遊玩,他且在宿舍隔床上作畫,把畫板擱在腿上畫。在夜的迷惑下,時間方得寬裕,他便去食堂畫,因為那裡沒人打擾,又有大餐桌可做畫桌。情緒恣意而含蓄又慷慨,天人合一的盡情滲浸於繪畫之中。

情感的眷戀,加上理性上的理解,深深影響了誠聰的藝術風格。他深知,大學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就像長久乾涸的土地迎來天降甘霖一樣,他拚命吸吮著繪畫的知識、技法和理念。他深信,時間深處必有其藝術的位置。大學4年,他創作了大量作品。除了吃飯睡覺,他一刻不停地瘋狂作畫,放棄了所有娛樂休閑。聽課、寫生、繪畫成了他大學生活的主旋律。抱虛守靜、晴耕雨讀。大學期間,可以用「拚命」這個詞來概括他的生存狀態。藝術改變了他個體生命,開啟了看這個世界的第三隻眼。看世界、看人生,看藝術的新與舊、形式與流派、好壞與高下、表相與內在。藝術遵循基本規律和個人的生命軌跡前行。

1982年大學畢業後,他分配到晉江一中,當了幾年的體育教師,工作枯燥但從未停筆。之後他趕著時代的潮流下海了,商海浮沉,此起彼伏數載。那些繁華與艱澀,驚怖和歡愉,皆已漸行漸遠了,厭倦了商場的碌碌生計,無限滄桑盡在其中。直至2003年,他忽然便有了覺醒決定回耕硯田。他選擇了繪畫謀生,因為他從心底里喜歡畫家這個職業。溫陵乃文化古城,人文薈萃,學風淳厚。古樸的後城文化街形成一個巨大的氣場,吸引各路江湖人物前仆後繼蜂擁而至。爾後匯結成古玩圈和藝術流派。這年,他來到泉州市區後城相繼辦起了百宏軒畫廊,辦起了百宏書畫院。為師時,教畫育人,不遺餘力,終於讓事業和興趣合二為一。逆境奮起,忘卻名利,化去雜欲,躬耕而食。以藝術高潔的人格和心靈來經營他的藝術。天地間萬物相生人緣,也因緣而生出情。人的情緣各自不同而各自成就。他介紹,學校、畫院之所以取名「百宏」,源於「三緣」。一為神緣。自從來到後城經營「百宏軒」,感受著關公靈聖,創作精進。二為地緣。十幾年從辦畫廊到辦學校,方圓數里,都繞不開百源清池,總在周邊轉。三為人緣。恩師陳德宏先生的教誨不敢忘。故「百宏」取之於百源清池和恩師的地名人名合二為一。

誠聰繪關公,熟悉不能再熟了,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沿襲古文人那種清泊淡雅的心境對待當代五光十色、緊張激烈的現實,去重辟文人畫的超逸、空靈、清淡之途,去追求,走正路。何以做到這點?因為他的繪畫特別講究標準人物畫的思想情感,并力求恰如其分地表現。作品之所以拿捏到位,「貴在傳神」,這正是功夫與修養。他說,氣韻是關公畫的生命之所在,畫有數而氣無窮。這個氣就是孟子所說的「吾養吾浩然之氣」。缺少「氣」就經不起咀嚼。概念化是人物畫創作之大忌。下筆伊始,就要斟酌取與舍、調和墨與色,觀察生活習俗、衣著服飾,避免雷同。而誠聰在關公畫創作上,探索出自己的風格和筆墨特色。

他說,關公形象和文化已經流傳千百年間,深受著普通百姓、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的共同擁戴。關公從一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逐步發展的圓融三教、和睦民族、覆蓋全社會、延伸海內外的忠信義勇的化身,是中華民族廣泛認同的崇拜符號。回首來路,雖走得崎嶇,一路下來,自在不羈。

藝術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或複製,而是經過藝術家審美理想過濾後的再創造。誠聰的關公畫創作是緊扣並著落到其生活。看他的畫如同看他為人,看他的信仰和生活態度。他常以「坐」的姿態,縱覽三國,遊歷古史,閱盡萬物,飽識人生。如今,誠聰仍堅持每年都去寫生,去感受生活。他說,速寫與寫生,是畫家的立業之本。速寫與寫生,讓他有了更多積累和沉澱,有了很強的造型能力,能駕輕就熟,把握對象。他隨身帶有一本速寫本,看到各色人等形態面像,便速寫下來。

他說:當我拿起筆畫畫時,就自然而然會進入一種好的創作狀態,以為基點,不斷豐富和實現關公「義」的內涵。古人云: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圍繞「義」為主題,以「義」入畫,傾注到宣紙上。必須把此狀態調整到最佳程度,才能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關公形象和感受。他說:「畫關公,豎眉才能展現他的威嚴,細長的眼睛則體現他的睿智,厚厚的嘴唇讓他看起來更為正義。」

觀賞誠聰的關公畫,猶如盛夏酷暑中清風入戶,有一番正氣充塞洋溢心間。充其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誠聰的關公畫簡括生動,平中寓奇,巧拙互用。如《大漢一流》背景則是廣闊原野,意為天地悠悠,義厚情重。所謂「體驗入之,抒情出之」,誠聰擅以性情駕馭人物,意至而止,故能以少勝多,以逸勝勞。

其二,誠聰的關公畫以意造型,不受寫實局限,追求情境自由、表現自由、章法自由。其創作沒有勉強或奢求,也沒有迎合與造作,唯求抒情達意、暢寫胸懷。造型雖然有現實生活人物形影,卻不乏借鑒歷代人物畫大師們的神韻風采。正如其所述:「我畫畫的時候,心境很自由,放輕鬆,沒有壓力,常常是在某一點上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動筆就繪。但有時為追求探索一種什麼,能為一幅構圖反反覆復畫較長一段時間。這樣經年累月,自得其樂的筆耕,也便成為我對關公畫這獨具東方意蘊的漸悟方式。」《關公躍馬》、《刮骨療毒》、《三英戰呂布》等作品皆有其心境,有的畫面人物雖少卻不單薄,畫面人物眾多並無擁擠之感。所謂「不滯於手,不凝於心,不知然而然。」他無意嘩眾取寵,也無意爭奇斗怪,更不想張揚標榜或賣弄乖巧,以平和的心態,以廣闊的胸襟包容各家各派人物畫之長,來抒繪著自己生活體驗。

其三,誠聰關公畫處處突出一個「寫」字,幅幅體現書畫相融的特點。他說這得益於恩師陳德宏的教導。陳老師擅長工筆、國畫,喜歡寫字,因此,寫字誦詩便成為誠聰繪畫以後必須堅持的日課。繪畫之餘,他更在讀書與書法上狠下了很多功夫。因此其關公畫筆精墨妙,傳統功力紮實,沒有堆擦方式,沒有套路方法,而是堅定地以傳統用筆入畫,追求書卷氣。《漢壽亭侯》、《道同相謀》,其筆墨具有他平日讀書寫字繪畫積累的深厚修養,更具有他閑適淡定、外儒法而內釋道的肅敬襟懷和情懷。

其四,誠聰的關公畫在用色上別具新格。大千世界的繽紛色彩,時時調動畫家的情感與表現慾望,他在發揮筆墨傳統下,融入色彩的藝術感染力,使之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其作品《義聚桃園》、《三顧茅廬》,造型豐富,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又如其《悟春秋》、《忠義千秋萬古流芳》、《光照日月》通過用筆用色而深化一氣,以水潤墨,以墨托色,以色助墨;其相生髮,達到理想中的預期效果,形成典雅清逸的藝術格調。

誠然,中國畫猶如一付熬了幾千年的湯藥,葯色稠釅,純度極高,藥性深藏。作為畫家一生的藝術風格往往會跟隨其閱歷、學識、修養、情感的變化而變化。風格的形成有時候是一個緩慢的自然而然的過程,有時候是一種突變式的狀態,如同禪宗裡面的「漸修」與「頓悟」,端心正意,甘受辛苦,但最終都需要一個精神的追求過程。精神既抽象又具體。精神不同於物質,不可計量,是類似「氣場」一樣的東西,它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你能夠感受到其存在。

如今,誠聰雖然名聲遠揚,求畫者來自省內外乃至東南亞,但他始終心處淡然之境。除熱心教育事業外,他還對公益事業堅持不懈的投入。他希望能用熱忱與慈愛,融入「人文關懷」的社會氛圍,因此把「抒遠志,濟蒼生」作為自己的藝術人生的信念。

誠聰關公畫已有一定的張力,這張力在於思考,思考如何提升作品的精神力量,更加展現關公震懾乾坤和發人敬畏,展現壯美與崇高的意義。在理想和信仰有些蒼白的時候,他以一種積極的精神訴求,言明生活充滿希望、生命無限美好。明此而識鑒,品味則精當,意隨畫出,看來甚覺暢快。我們有理由把誠聰的各種思考看做他對藝術精神的思考,有了這種化物凝神、追尋永恆的藝術精神,相信他的作品就更有了底蘊。

應蘋果手機用戶強烈建議,特開通此讚賞通道,讚賞隨意,請務必在金額下留言處註明讚賞作者姓名和您的名字,無註明者,將視為贊助平台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世界 的精彩文章:

獨自前行 張月村
「母愛如水 父愛如山」徵文:我的母親

TAG:作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