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如何賦能實體經濟

金融如何賦能實體經濟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金融創新與資本市場如何煥發企業活力的話題,再度引發眾多代表和委員熱議。人民政協報主辦的以「新時代新金融新經濟——聚焦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賦能實體經濟」為主題的財經智庫沙龍3月21日在京召開,多位與會全國政協委員表示,為了助推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金融業要先搶佔「制高點」,緊緊依靠創新,賦能實體企業發展,特別是在企業綠色發展、企業「走出去」、謀求高質量發展等環節持續提供有效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黨委副書記周延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谷樹忠,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張水波等近百餘位業界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座談。

與會專家表示,服務好實體經濟,無論是金融機構創新服務,還是資本市場靈活施策,都要充分發揮好「端盤子」精神。比如,對接企業在發展中各個時點所需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應更好發揮作用。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同樣,供應鏈金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突出,藉助「團購」式的開發模式和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收益成本比將得以改善,並表現出明顯的規模經濟。

過去幾年,我國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提升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取得了顯著效果。與會專家提出,從總體看這一變化依然不能適應和匹配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經濟槓桿率依然較高,一些優質企業競相在海外上市,造成本土優勢上市公司流失的同時,也沒能讓更多投資者共享企業成長的紅利。對此,有學者建議,有效治理實體經濟嚴重缺乏資金,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是最為關鍵的任務,應有序引導新三板在大力促進直接融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勇擔重任;同時實行嚴格的退出制度,對於名不符實、給中小投資者利益帶來損失的上市企業,要提高其融資成本。

高質量的金融創新與資本市場建設同樣需要監管創新。與會專家建議,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普惠金融工作機制,定期召開普惠金融工作聯席會議,加強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交流溝通,形成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合力。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定期對各部門、各地區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情況進行考核,並設立相應的獎懲機制。

還有學者提出,可仿照支持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以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等政策,倡導與支持傳統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互聯網、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投入、農村自助金融服務機具的布放投入,鼓勵IT產品和金融服務下鄉;儘快統一數據標準,加快建立多層級的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平台以及徵信機構,實現小微企業業主、農戶家庭等多維度信用數據的有效採集,同時擴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接入機構,降低相關徵信成本;打破「信息孤島」格局,形成統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夯實社會徵信體系基礎,提升普惠金融的風控能力。

金融業賦能實體經濟,絕非是資金簡單的輾轉騰挪。專家一致認為,一方面要考慮企業的實際資金需求,另一方面要保障經濟在適合的槓桿率水平下運轉。有專家強調,有些企業槓桿率頗高,但降槓桿也並不是越低越好,前提是決不能因此引發新的系統性風險。(光明融媒記者溫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版權合作背後的網易雲音樂 用品味助推音樂產業消費升級浪潮
年味日漸濃 花市迎春笑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