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世相的營銷課本身就是一次「營銷」,與知識付費沒一毛錢關係

新世相的營銷課本身就是一次「營銷」,與知識付費沒一毛錢關係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原價199元營銷課程1元起售,推薦給朋友購買可直接獲得40%的現金獎勵,每多一萬人購買課程漲價5元。」3月19日上午,以「拉人頭返利」為營銷手段的「新世相營銷課」銷售鏈接在朋友圈被大量轉發。根據新世相公布的課程收益榜單,截至10時23分,有網友已賺取上萬元返利。

與此同時,該營銷行為也引起部分網友的質疑,有網友認為已涉嫌傳銷。至當天中午12時左右,該營銷課鏈接因多級分銷行為違規被微信團隊封禁。對此,新世相首席品牌官邵世偉回應某媒體稱,新世相接受微信關於多級分銷的處罰,並立即進行了整改,此前參與活動的用戶仍然可以提現。對於網友的傳銷質疑,邵世偉稱該營銷行為並未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丁金坤對上述某媒體表示,上述多級分銷,涉嫌違法。因為其以低價出售課程本身,主要目的是靠拉人頭盈利,課程只是載體。此舉可能涉嫌傳銷。

縱向的說,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知識分享變得更加簡單直接,知識付費似乎也成了美好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也樂於通過消費一定數額的金錢來滿足自己對於某領域知識的渴求。這是發展的必然。

橫向的說,版權意識正在各行各業覺醒,隨之而來的就是「付費」被更多的人接受,知識同樣如此,知識也是學來的,從這一點來說,付費理所應當,再合理不過。

正是這種橫向和縱向發展的交織,在技術進步的大前提下,讓知識付費走進生活,成為可能,成為一種變現的途徑。

所以,越來越多的公知和企業開始在這片藍海中尋覓商機,但是不是所有會水的人都淹不死,渾水摸魚者,濫竽充數者大有人在。

想搞清楚這次新世相營銷課是知識付費的所謂裂變還是又一場披著營銷課程外衣的營銷戲碼,只要弄清楚三件事就水落石出。

1

是什麼

這個問題顯而易見,新世相名聲在外,佳作遠播。根據其自身的微博的介紹,是一家要「改變潮水的方向」的生活類機構自媒體。根據某搜索引擎的信息,其公司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2016年末完成股東變更。其相關的幾次營銷活動包括「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佛系青年」等刷屏網路的事件。這一次的營銷課更是刷爆了朋友圈,捧場者不在少數。

2

為什麼

一個簡單的道理,打造現象級網紅人物自媒體的慣用套路,按照慣常的思路,這麼成功的營銷背後,一定有一個「神一樣的掌舵人」。這時候張偉作為公司法人,最初的所有者現身說法(抱歉這個詞不恰當),自然有信奉成功學的擁躉買賬。至於「疑似」分銷的模式,比營銷課本身更具營銷意味。從媒體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這次營銷課,課程只是載體,玩的還是營銷。知識付費更是無從談起,下文會詳說。

3

怎麼做

根據活動介紹:「每萬人購買漲5元」,進而形成更強的刺激。如果有人通過你的二維碼進來購買,你可以獲得40%的分成,如果你的好友再邀請好友購買,你可以得到10%的分成,微信零錢實時到賬,排名前十的還可獲得萬元現金「獎學金」以及免費廣告推送。

搞清楚以上三點問題,就很明顯。新世相這次營銷課根本和知識付費沒有一毛錢關係。原因有二。

1

營銷意味濃

花錢、分享、曬朋友圈、刷存在感,這幾個簡單的辭彙,明明是一次徹頭徹尾的營銷,聯想起新世相本身的營銷技能,想必也是信手拈來,自出機杼。

2

課程價值底

試想,一位靠著營銷吃飯的業界大佬開課教營銷,可能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嗎。商業化的市場不是師生關係融洽的象牙塔,運營圈裡的一個常識是營銷手段存在可複製性,那新世相怎麼可能一股腦兒傳授給你。而且不到100塊錢。可是如果不教這些內容,還有什麼可學呢,簡單的邏輯悖論。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這一年開始,各種各樣的知識變現模式層出不窮,至今已經不新鮮。

但是碎片化的知識得來容易,消化難。心沉不下來,怎麼可能有所得。之前不乏有知名公眾號開展授課活動,結果完成度不足1/3。這值得我們反思,知識可以通過付費的模式來獲得,畢竟花錢了,就有動力了。但是還要有所沉澱整合,不成體系,知識結構就永遠是不全面的,不能學以致用,只能空談誤己。

所以新世相真的想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給年輕人一些借鑒,不妨拋開那些花哨的營銷噱頭,老老實實地打造一些有含金量的內容。做什麼事情都太功利,一味搞營銷,用手段,受眾和粉絲不是白痴,一句老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唯爾財經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唯爾財經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