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極圈裡養馴鹿,森林裡狩獵,中國也有戰鬥民族

北極圈裡養馴鹿,森林裡狩獵,中國也有戰鬥民族

文 | 陳允皓

著名作家遲子建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描繪了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一支數百年前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

他們信奉薩滿,逐馴鹿喜食物而搬遷、遊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艱辛備嘗。

而這樣一個民族,現在依舊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

這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他們和馴鹿一起生活在山林的深處,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慣。

鄂溫克族是北極圈中最早養馴鹿的民族。

13、14世紀,他們來到外貝加爾湖和貝加爾湖沿岸。16世紀至17世紀中葉,到勒拿河支流和維提姆河一帶狩獵。

「若想永安生呀,只有棄鄉離舍呀」,在鄂溫克的民間傳說中,神靈指點族人躲避惡魔時說。

不堪俄羅斯人統治的他們逃離到大清的轄區,那裡有適合他們打獵的土地。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把這裡譽為中國歷史上「幽靜的後院」。可是最近幾十年,這片土地也隨著中國社會的改變而改變。

日本人戰敗後,鄂溫克人在森林中又恢復了傳統古老的生活。

「森林之舟」樹深時見鹿

相傳在很早以前,他們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獵,捉住了6隻野生鹿仔帶回飼養,久而久之發展成了今天人工飼養的馴鹿。

馴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後消失,惟獨在鄂溫克獵民中得以延續,馴鹿曾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在冰雪覆蓋的大興安嶺,馴鹿長出厚實的灰白色的絨毛,成群結隊的在山林中覓食。

馴鹿從小放養,它們不懼怕生人,每當夜幕降臨,馴鹿便三五成群地離開宿營地,到密林中尋食,天亮了便自動回來,白天不再離開。

馴鹿的覓食能力極強,即使冬天大雪封山,它也能用寬大的前蹄扒開1米深的積雪尋吃苔蘚。等到開春,鄂溫克人再翻山越嶺把馴鹿找回來。

古老神秘的薩滿文化

鄂溫克人信仰薩滿教,薩滿中的薩滿師,是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角色。

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與其他宗教神職人員不同,他們以個人的軀體作為人與鬼神之間信息溝通的媒介,通過儀式來預測未來,占卜吉凶。

薩滿文化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消失,世界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處地方保留著這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

它是鄂溫克人的精神力量,是在千百年惡劣環境中不屈不撓的傳承自己文化的心靈港灣。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民族和文化都已經消亡,有些東西現在不去看看,將來也只能在歷史教科書上找到它們的足跡。

需要翻過崇山峻岭,我們才能目睹這樣一幅壯麗驚艷的絕世美景。而比景更美的是鄂溫克人的生活方式和古老文化,這些住在山林里的人們的歷史變遷深深吸引著每一個人。

即將消逝的狩獵部落

鄂溫克是個狩獵民族,以往他們靠打獵、獸皮交易就可以養活自己。

可是現在,環境越來越脆弱,野生動物越來越少,大興安嶺物種遭受嚴重破壞,即使不收繳獵槍,他們也很難僅靠狩獵養活自己,如果繼續打獵,很可能會毀掉他們熱愛的家園。

世界變了,環境變了,鄂溫克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幾乎蕩然無存,傳統文化已經很難再延續了。

《額爾古納河右岸》里,瑪利亞老人說:「我要討回我們的森林,討回我們自己的獵槍。一想到鄂溫克人沒有獵槍、沒有放馴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夢都在哭!」

《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有這樣一段敘述:如果你70年前來到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森林,一定會常常與樹間懸掛著的兩樣東西相遇,風藏的棺木和儲藏物品的「靠老寶」。

如今這樣的事物,我們也很難看到了。現在在去大興安嶺林區的砂石路上,偶爾還能看到運載著新鮮木材的卡車在林區深處出沒。

但是如果你有機會去大興安嶺旅行,別忘了帶上一本《額爾古納河右岸》,那些傳統的生活方式可能已經消失,但是關於這個民族的記憶,卻因為遲子建的文字而永遠新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著瞧旅行 的精彩文章:

韓庚:34歲的我,只想要一份認認真真的愛情
拍照好看有多重要?井柏然就是這樣愛上倪妮的

TAG:走著瞧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