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春季孩子身高「猛躥」,要警惕「生長痛」!

春季孩子身高「猛躥」,要警惕「生長痛」!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他的傳世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少兒嬰孺方」中提出:出生後2個月左右,寶貝的視覺功能就比較完備了,能跟著人轉,能夠發聲咳笑,和人相應。出生後百天,身體的任脈形成,可以自己翻身了。6個月左右,脊椎尾骨端的力量足夠了,能夠自己坐起來。7個月左右,雙手的掌骨之力已經形成,能夠匍匐前進。10個月左右,髕骨堅固,應該可以自己站立。小朋友到了1歲,膝蓋骨功能發育完成,幾乎能夠行走了。

春季孩子身高「猛躥」,要警惕「生長痛」!

可見,孩子的成長是有章可循的,假如不是按照這個規律成長,要警惕寶貝是不是有異常之處;做父母的就要特別小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每隔32天,形體上就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里里外外的成長發育要一直累積到1歲7個月左右,才算髮育完畢。

不論現代醫學的統計觀察、還是中醫認為春主生髮、夏主長。人的生長發育類似萬物生長,一天當中,早上是孩子長個子的時間;四季中,春、夏孩子生長發育相對快,尤其春季長個子最明顯。

這個時候家長要留意孩子的「生長痛」,孩子這幾天突然發熱、額頭出汗、容易受驚嚇、臉色怪怪的,吵著這兒疼哪兒疼,去醫院檢查不能明確疼痛原因,得不到確切解答;父母又擔心孩子發燒、出汗多,恐著涼引發感冒,畢竟去醫院了又檢查不出毛病,父母也束手無策。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經常嚷著腿疼,檢查了一圈下來,沒有任何毛病;諸如此類這些是生理性疼痛,導致的發燒也是生理性發燒。中醫稱「變蒸」。

春季孩子身高「猛躥」,要警惕「生長痛」!

「變」者陽氣上升,「蒸」者身體發熱。孩子之所以變化熏蒸骨節,是為了充足血脈,改善五臟機能。「變蒸」引起的發燒是生理性發燒,那與病理性發燒,如何區別呢?

生理性發熱:「變蒸」的診斷依據是病程數日,以及癥狀、特殊的臨床表現:耳朵涼、小屁股涼、變蒸珠子;體溫通常39度以下,溝通交流玩耍不受影響,有精神。

病理性發熱:寶寶發燒的時候,無精打算,手腳冰涼,耳朵發熱。小兒發燒最常見的原因:風寒、食積。

提示:有的寶寶「變蒸」不表現為發熱癥狀;家長感覺孩子突然不愛動,變懶了,早晨起不來床。這也是很多家長覺得我家孩子沒「變蒸」,小孩子發育不一定有發熱癥狀,因人而異。

春季孩子身高「猛躥」,要警惕「生長痛」!

對於生理性發熱如何處理:小寶寶的體溫容易受外界影響,體溫調節能力差;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對流,但要避免孩子感冒。同時多喂水,孩子體溫很快就降下來了。孫思邈的「二物茯苓散」效果很好:茯苓200克,牡蠣粉200克,兩者混合均勻後,孩子發熱出汗時;父母就可以用這個來撲粉,過多的出汗就會逐漸停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坑娃老爹學抖音致2歲寶寶骨髓受傷,這是自己娃還是玩具
怎樣培養寶寶的飲食五味均衡,按時吃飯?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