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人一次就辦到的,我就算做一百次也要辦到;別人十次就辦到的,我就算做一千次也要辦到——《中庸》

別人一次就辦到的,我就算做一百次也要辦到;別人十次就辦到的,我就算做一千次也要辦到——《中庸》

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1955—2011)晚年曾說:「我願用一生的成就和財富,換取與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 B.C.)共處一個下午。」我們一定很好奇,作為成功企業家代表的喬布斯為什麼會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如此崇拜,哲學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哲學就是航海的指南針,它會告訴我們現在在哪裡,方向目標何在,以及為何要達到那個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人笑稱,哲學家就是整天在一片漆黑的房子中尋找黑貓的人,他們的話令人難以捉摸又難以信服;也有人抱怨,哲學是把簡單的東西說成複雜、把原本懂的事情說得讓人迷惑不解。然而,果真如此嗎?

我們到圖書館查看資料,都有圖書編號。編號「0」代表總類,包括辭典、百科全書等工具書,編號「1」則是哲學類。在我40多年的哲學教學生涯中,許多同學抱怨,接到台灣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全家人歡欣鼓舞,放榜後一看進入哲學系,全家哭成一團。哲學系學生不僅畢業後就業困難,而且能否讀懂專業書籍都是問題,怎麼會排第一位呢?

這是因為在西方的學術傳統中,哲學是「一」,代表它既是「開始」的學問(一切學問之基礎),也是「最後」的學問(一切學問之統合)。所有專業的最高學位都是「博士學位」,英文為Ph.D.(Doctor of Philosophy)即「哲學博士」,表示任何一門專業學問所能抵達的最高境界都屬於哲學層次。

哲學是「開始」的學問。任何專業學科都需要從最基礎的定義開始,逐步構建學問的大廈,而定義就是哲學的思考方法,屬於哲學的範疇。

哲學也是「最後」的學問。西方人稱哲學為「學問中的學問[2]」(Scientia Scientiae),一般專業學科的特點是分而不合,哲學則具有統合性,能統合一切知識。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們所學的知識能否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啟發才是關鍵。哲學恰好可以起到提綱挈領、指引人生的明顯效果,是一切學問之母。

哲學與人生有何關係?

老師方東美先生經常引用羅馬文豪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 B.C.)的話:「哲學,人生之導師,至善之良友,罪惡之勁敵,如果沒有你,人生又值得什麼!」說明哲學能幫助我們判斷價值,明辨是非,指引人生的方向。

法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說:「沒有比哲學更輕鬆愉快的科目了。」表明哲學將帶領我們步入快樂的生活,前提是按照理性思考的規則,認真思考,步步深入,慢慢將會明白哲學就是「愛好智慧」。

古希臘神話中就有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智慧」一詞神奇而美妙,令人心生嚮往。愛好智慧正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態度,讓我們保持開放的心靈,一起迎接真理的曙光。

柏拉圖(Plato,427—347 B.C.)曾說:「哲學就是練習死亡。」當然,這絕不是要我們去自殺。柏拉圖受到古代奧菲斯教派思想的影響,認為人的靈魂不斷輪迴,身體只是靈魂的監獄,只有死亡才能使靈魂真正重獲自由。因此,「練習死亡」是說人的一生應不斷修鍊,逐漸擺脫身體、心智對靈魂的束縛。

近代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也有類似的說法,他曾說:「最高的道德就是自殺。」叔本華的思想受印度教經典的影響,認為宇宙萬物最後的基礎是「求生存的意志」(the will to live)。生命的本質就是意志,這種意志就是活下去的慾望。

人的意志永遠有所求。人生就像鐘擺,擺盪在慾望與無聊之間。尚未滿足的慾望,讓人痛苦、煩惱;滿足慾望後,讓人厭煩、無聊。這種強烈的佔有慾,使個人生命的發展造成對別人的壓力和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人為人是豺狼」,每個人都要防範他人。因此,「最高的道德是自殺」。

然而叔本華本人卻沒有自殺,因為他找到了兩種解脫方法:一是發展藝術的審美情操(美感默觀),二是宗教信仰。藝術的審美情操表現為無關心的態度,比如看到一幅畫,畫了一個蘋果,觀賞者既不想求知——了解產地,也不想擁有它——吃掉它,而只是靜靜地觀賞;宗教信仰可發展出慈悲、博愛的高尚情操,使 「我」與別人成為同胞、兄弟姐妹,融為一體。

哲學的愛好智慧,不僅僅是理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鍊,慢慢地擺脫感官、本能的衝動和慾望的困擾。

孔子(551-479 B.C.)在《論語》中提醒我們:「要成為君子,必須戒惕三點:年輕時,血氣還未穩定,應該戒惕的是好色;到了壯年,血氣正當旺盛,應該戒惕的是好鬥;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弱,應該戒惕的是貪

。」血氣正是指身體本能的衝動慾望,應該不斷修鍊,化解慾望衝動的影響。

除此之外,更應進一步修鍊自己的心思,不要胡思亂想。《論語》中提到孔子沒有四種毛病:不憑空猜測,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膨脹。[3]孔子正是通過修鍊,達到了這樣的人生境界。

研究哲學家的理論,不能只了解一半,而應全盤通曉,千萬不能誤會。

有些學者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黑格爾(Hegel,1770—1831)早年思想,好不容易研究到他晚年思想,發現他說:我早期思想不算,那時還不成熟。讓人白費了好多精力。與外國學者不同,中國先秦的儒家、道家的學者們,都是先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思想後,再出來發表見解。如,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要了解每個哲學家的完整學說,以及背後的根據,不能斷章取義。

柏拉圖說:「身體是靈魂的監獄,靈魂才是真正的自我。」最近有一種類似的說法頗有道理:「生活的步調要慢一些,以使靈魂能跟得上我們的腳步。」學習固然重要,但真正的人生智慧決不能脫離實踐,說一丈不如行一尺。比如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教,自己親身示範最具說服力,絕不能留給孩子一個「說說就算了」的印象。

《中庸》中提到:「別人一次就辦到的,我就算做一百次也要辦到;別人十次就辦到的,我就算做一千次也要辦到。」但是,只要做到了,都是一樣的做到。這恰恰說明了實踐的困難。沒有人一出生就具備良好的德行,任何人有卓越的表現,都是經過長期艱苦的修鍊得來的。因此,愛好智慧決不能忽略修鍊的重要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淡寫小山羊 的精彩文章:

TAG:淡寫小山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