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閱讀三境界,你在哪一界

閱讀三境界,你在哪一界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見證偉大的事件;

去端詳窮人的面孔和偉人的手勢;

去看奇異的事物——機器、軍隊、人群、叢林和月亮的影子;

去看別人的傑作——畫作、高樓和發現;去看牆後的,看房內的;

看危險的;看男人愛的女人和孩子們;去看並享受著快樂;

去看並震撼;去看並領悟。

攝於英國劍橋大學校園。

杏林湖畔

 二胡

賈鵬芳 

00:00/05:42

文、攝/凌萬頃之茫然

如何讀書?應該讀什麼書?為什麼讀書?這三個問題困擾的不只是當下的大中學校學生,在職的成年人也一樣。

閱讀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大多數人究其一生都沒有跨過第一境界。

第一境界是什麼?是閱讀通俗書籍。

最好的閱讀,會讓靈魂在路上,向上行走。而通俗書籍真的沒法讓我們的靈魂在路上。何以如此?

通俗書籍往往具備以下四方面特徵:

第一,流行性。通俗書籍常常以「新、奇、靈、異」為熱點,往往能滿足讀者獵奇涉趣的心理。讀者循著慣常的敘事線索在「情」與「趣」的牽引下,可以毫不費力進入閱讀活動,刺激精神興奮點,觸及社會熱點,契合自己顯在的心理需要與潛在的無意識慾望。

第二,商品性。通俗書籍是文化生產與商品生產的結合體。作為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與市場經濟、大眾需求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繫。一些作品最先連載在報紙上、網路上連載,報刊發行量或點擊量大幅度提升;反過來,報刊發行量或點擊量又要求通俗書籍能滿足形形色色不同讀者的閱讀期待。作者、媒體、讀者之間形成了連鎖互動,共同構造了通俗書籍興旺發達的市場效應。而迅捷、便利的科技複製技術,使產品源源不斷地投入市場,以便作者和商家最大限度的獲取利潤。就創作目的而言,通俗書籍作者首先關注的是作品的暢銷程度而非深刻程度,交換價值優先於藝術價值。

第三、娛樂性。通俗書籍側重於追求群眾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娛樂性。因此,比起一般的作者來,通俗書籍作者更淸楚地知道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由於受著現實的種種制約,總有許多正當的願望、理想和夢想不能在現實中得到滿足,從而對更美好、更完滿的生活充滿憧憬。這時,將生活單純化、詩意化、議論化、娛樂化的通俗書籍,可以使人短暫地從煩惱瑣屑的人生中超脫出來,獲得休憩與調劑。驚、奇、險、變、趣的文字,最能賦予通俗書籍娛樂性。在題材選擇上作家尤其注重世俗性,在文字表達上更迎合當下流行性和網路化,以滿足人們的娛樂需要。用王朔的話來說,就是「老百姓這點兒事咱都清楚,他們這痒痒肉兒在哪,咱撓哪兒。」

第四,文學性。通俗書籍作為商業寫作,在創作過程中必須顧及讀者大眾的好惡,思想和語言通俗易懂,沒有閱讀障礙,能給人帶來閱讀快感,流暢自然,博學鴻儒與布衣白丁人人皆宜。但是,在追求娛樂、流行和商品化的主要目標下,通俗書籍的文學性淡到足以讓人往往忽略了,只是一味在其中尋找輕鬆愉快、娛樂自在、休憩與調劑、快樂興奮,以消除學習和工作的疲勞。

用一個朋友的話說:通俗書籍不是不可以看,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在自己的專攻領域很厲害的人也看。讀通俗書籍自身具有的特點,可以幫助讀書的人建立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而建立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這個階段在人的讀書生涯中必不可少。然而,如果你一直看的都是通俗書籍,你的理解能力、你的心智,不會得到多大的提升。

因為這個閱讀階段是一片舒適區。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創造了文學書籍暢銷的神話,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廣泛傳播於華人圈。凡是有華人處,必有金迷。《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書劍恩仇錄》中的周仲英,《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翠山,《天龍八部》中的蕭峰,《雪山飛狐》中的胡斐等,他們的重義輕利、信守然諾、捨生取義,不知迷倒多少人為之廢寢忘食,涕淚交流。人們在其中感受儒、道、釋等傳統文化底蘊,也體會到民主、平等、寬容等現代文明品質,滿足了自己的日常娛樂需要,也寄託大眾願望的烏托邦想像。其精彩程度、看起來不費腦力的舒服,所以導致了許多人不願意離開這個區域。於是,閱讀者的心智和理解能力會一直停留在這個層面,再也沒了進步。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在經過這階段後,會不自覺地進入第二境界。

第二境界就是閱讀經典。比如小說類的,看過《平凡的世界》、《紅樓夢》,《哈利波特》之後,又去慢慢讀《百年孤獨》,《戰爭與和平》、《紅與黑》、《奇妙新世界》、《白鯨》、《老人與海》、《香水》、《情人》、《少女之死》、《法官與劊子手》、《分成兩半的子爵》等。

哲學類的,從入門級著作如《哲學的故事》、《哲學與人生》、《中國哲學智慧》、《美國十講》,轉入更高層面的經典,《理想國》、《懺悔錄》、《第一哲學沉思錄》、《形而上學》,《尼各馬可倫理學》、《人類理解論》、《人類理智新論》、《政府論》、《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論自由》、《人性論》、、《悲劇的誕生》、《現象學的觀念》、《存在與時間》、《正義論》等。

歷史類,則先通讀二十四史,然後遍讀《希臘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希臘羅馬名人傳》、《羅馬帝國衰亡史》、《羅馬史》、《英國史》等。

一開始讀這些經典會有一些不適應,艱澀、晦暗、枯燥、沉重,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逐漸進入一個廣闊天地,猶如激流衝出峽口,進入廣闊江河;又像疏通河道進入最淤塞的一節,突破之後就會豁然而解,一馬平川。

在閱讀了大量經典之後,就會發現每一本偉大的著作背後都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個不平凡的心靈,甚至是一個偉大的靈魂。在書中,你可以看到每個偉人的精神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衝出囚禁它的黑屋子,衝出時代藩籬,向著未來的天空揮臂高歌,樹立一個精神豐碑。

溫馨的生命之輕,會從未知的遠處向你飄來,在某些時候。凝滯的生命之重,也會從未知的遠處向你壓來,在另一些時候。站在山峰之巔洞悉與俯瞰的微笑會在你臉上揚起,在更多的時候。

你會明白人之為人最難逾越的感情障礙,就在於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人無法自始至終都能擁有說一不二的堅定。最厭煩的人身上也有讓我們喜歡的地方,最喜歡的人也會讓我們因厭煩而扭頭。不要因為別人未能如你所願去做、去努力、去成功而惱怒,因為你自己也沒有像你內心期望的那樣傑出。

你也會明白你所謂的痛苦哀傷,根本與他人無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公正,就是因果。你得不到幸福不是因為別人虧欠了你、傷害你,而是你之前種下的因結了果子,也在你獲得幸福衡量幸福的能力和尺度。誰都沒有精神和靈魂沒可以並駕齊驅的伴侶,有人能夠對你有一些回應,就是最好的回聲。孤獨就像手機電池,滿格之時就是能量散發最大時。如果你常常因為獨處、因為只有自己在的時候感到落寞,就說明你還沒有學會和自己相處。而人之一生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際了什麼,而是哪些遭際留在了你心底,並且化作明燈掛在你今後的路上。

你也會時常提醒自己並管住自己:不要因為孤獨就隨意向那和你一樣因孤獨找不到方向的人吐露心曲,所有的憐憫和噓唏,都不會讓你振作堅強,只會讓你甘心向下滑覺得有人墊底。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誰都曾在歲月中遍體鱗傷,但最終會知道曾經受傷的地方,平復之後它會讓你更堅強。你也不會在很多時候花大把時間向別人解釋自己的言語行事,或者尋求意見和思想的相同。因為你心中很清晰的事實是:沒有一片葉子和另外一片的葉脈完全相同。

這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有點曲高和寡,你想和別人聊聊文史哲的相通,古今中外人性

的一致,但是周圍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你只能返身進入更多的經典,聽更多智者的言說,同時在日積月累與世界、與他人、與自然的碰撞中進入第三境界。

第三境界就是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包括你的觀念、知識、目標、生活和自我形象。到這時你才會明白以前所有的讀書和參悟都是為了抵達這裡:瞭然自己為什麼對一些事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會在一些時刻迷茫,為什麼會在一些關鍵點猶豫彷徨。然後,會找到自己人生的最終意義,會對而後所走的路清晰在心。就算遇到逆境,也可以從容安然,盡人力,而後順天意。

這時候你就能明確回答那個亘古常在的問題:「我們的一生為何要讀書?」讀書就是為了: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見證偉大的事件;

去端詳窮人的面孔和偉人的手勢;

去看奇異的事物——機器、軍隊、人群、叢林和月亮的影子;

去看別人的傑作——畫作、高樓和發現;

去看牆後的,看房內的;看危險的;

看男人愛的女人和孩子們;去看並享受著快樂;

去看並震撼;去看並領悟。

讀書三境界,你在哪一界?

【本文字為原創,照片選自網路,如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凌萬頃之茫然 的精彩文章:

TAG:凌萬頃之茫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