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Uber無人駕駛出事故,為何要唱衰AI?

Uber無人駕駛出事故,為何要唱衰AI?

今天一大早各大科技媒體的頭條都被「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人致死」的新聞佔據。小編開始不認為這是一件多麼轟動的新聞,又因為新聞標題中帶有「撞人致死」四個字,不得不讓小編習慣性地想到了標題黨。可是後來隨著大量的媒體報道,其中不乏有傾向性的媒體,加之某些人危言聳聽地唱衰AI。作為科技圈媒體人一枚,小編覺得有必要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了。

事件回顧

據外媒報道,美國時間周日晚上10點左右,一名女子在亞利桑那州坦佩被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撞到後身亡。事件發生時被撞女性正在人行橫道外的地方橫穿馬路。根據當地警方的聲明,該輛汽車事發時處於自動駕駛狀態,儘管它後面有一名安全駕駛員。

事件發生後,Uber已經暫停了在坦佩、匹茲堡、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城市進行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CEO Dara Khosrowshahi發推特稱,「亞利桑那州傳來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壞消息。在與當地執法部門合作以了解發生了什麼的同時,我們的心與受害者的家人在一起。」

最新進展

初步調查顯示,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並無過錯。

亞利桑那州坦佩警察局局長西爾維亞·莫伊爾(Sylvia Moir)對《舊金山紀事報》稱,「事實非常清楚的是,根據受害人橫穿馬路的方式,無論是有人還是自動駕駛模式,要避免這起交通事故是極其困難的。」她補充說,事故發生地點距離人行橫道約100碼(91米),「在有照明情況良好的人行橫道的情況下,傍晚在其他地方橫穿馬路是非常危險的。」

西爾維亞·莫伊爾局長還表示,Uber自動駕駛汽車配備的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可能意味著這次交通事故過錯在受害者本人,而非Uber。

事件背後的眾生相

這是世界上首起自動駕駛車輛在公共道路上撞擊行人並致死的事件,因此在國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媒體和社交網站紛紛報道、討論。

大眾

演員 James Woods表示:自動駕駛汽車只是政府追蹤我們生活的另一種方式。我們需要自動駕駛汽車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在方向盤後面發簡訊嗎?我希望這個家庭起訴那些導致這起意外的人。

一名大學生則發推特稱:這很不幸,但自動駕駛汽車仍然是未來。即使有一個人死了(希望她安息),但是與每年死於人類駕駛的成千上萬人相比,這只是一個人而已。如果我們真的那麼害怕自動駕駛,那麼我們也需要更加害怕人類駕駛員。

網友EchoR:人類出了那麼多致死車禍:ok fine ;自動駕駛出了一次致死車禍:fk u AI是人類對自己太寬容還是對技術太苛刻?

網友橡樹:只分清誰的責任有什麼用?這幾個例子說明自動駕駛可能還遠未到商業水平,其隨機應變的智能性薄弱,遇到未知情況不能像人一樣做出緊急反應,還需進一步提升。

網友沒褶子的沙皮:膽子真大,這是在用別人的生命換測試數據啊。

網友苦行僧:相對自然人駕駛,無人駕駛事故比例還是極低的。之所以上新聞,就是因為這不常見。火車正常行駛從沒報道,一單脫軌,舉世皆知。

網友楚然:感覺還是先控制一下行人吧!聽說日本闖紅燈行人全責,我覺得這條法規挺好的!

學界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阿倫·桑達拉拉揚(Arun Sundararajan)表示,「我們仍然處於了解自動駕駛汽車優點的階段。每當一種新技術問世時,總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儘管人類也會犯錯誤,但我們對這些錯誤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了解。」

谷歌AI首席科學家李飛飛發布推特表示,這是AI對人類生活的深刻影響,我們所有人都在努力使其安全、公平和善意。

當地政府

行業組織汽車安全中心執行主任詹森·萊文(Jason Levine)表示,「我們總是想知道真相,但根據媒體報道,發生的交通事故正是我們所擔憂的,在城市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肯定會出現這類交通事故。這將使消費者對科技的信心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技術的發展需要放慢腳步。」

前美國交通部長Anthony Foxx在推特中表示:這起事故是對整個自動駕駛行業和政府的一個警示,應該更加註重技術的安全性。

無人車檢測障礙物的關鍵技術

這次事故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背後的根源無非是在擔心:AI技術是否足夠安全,自動駕駛究竟是否可以信任?

無人駕駛車有四大關鍵技術來檢測障礙物或行人。首先是車頂激光雷達,車頂部的桶形物品,可以每秒多次產生汽車周圍環境的3D圖像。利用紅外激光脈衝將物體反射回感測器,激光雷達可以在白天或夜晚非常詳細地檢測靜電和移動物體。

第二是前置雷達,前置雷達使用的是無線電波而不是光,因此更能抵抗干擾,因為無線電可以穿過雪和霧,但也會降低其解析度並改變其射程曲線。第三是長短距的光學攝像機,激光雷達和雷達非常適用於鑒別形狀,但它們不適合閱讀標誌,弄清楚是什麼顏色。這是可見光相機的任務,它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演算法,能夠實時在其圖像上運行。第四是安全駕駛員:安全駕駛員的確是無人車安全系統的中的重要一個部分,也是無人車上路必備的。

遵守規則是關鍵,而不是唱衰AI

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改變汽車產業,甚至是交通方式和城市的運行。包括谷歌Waymo、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Uber、滴滴等出行行業公司,以及賓士、福特、通用汽車、特斯拉等老牌和新型車企,都開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與測試之路。

今年初,上海市政府也出台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並且開始向國內車企和科技公司發放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

不應因為此次Uber的一次交通事故而影響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樂觀情緒,技術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需要規則來約束,當然約束也是雙向的,行人和無人車都遵守各自的規則,才能保證安全。否則,即使無人駕駛技術相當成熟,如果行人橫衝直撞,依然避免不了交通事故。

從另一方面來說,也不應該因為Uber一家無人車的事故而否定所有的研發無人駕駛車的公司,唱衰AI。特斯拉當前對於無人駕駛的處理方式是值得借鑒的:讓帶有半自動化駕駛功能的汽車提醒駕駛者注意路況,如果司機連續三次忽視警告,那在剩餘的行程中他就不再能夠使用Autopilot功能。

從谷歌發布的無人車測試報告來看,其自動駕駛汽車在過去 6 年(2015年7月前)的測試中,行駛274公里共發生了 11 次事故,其中有7次追尾事故,4次側面刮蹭,沒有造成人員死亡,都是由於人為原因撞上了谷歌試驗車導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華為發布首款5G商用晶元和終端,2019年發布5G智能手機
華為面向5G新一代BBU5900驗證成功 拉開面向5G演進大幕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