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孩子是固定心態還是成長心態,這很重要

你的孩子是固定心態還是成長心態,這很重要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論述,聽起來似乎很誇張,然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Bloom)曾做過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則在7~17歲間獲得。因此,孩子從出生到7歲這一段時期,對家長來說,是必須要密切關注和把握的。

這個研究結果無論正確與否、認可與否都會帶給我們一些思考。然而一個人的未來,僅僅依靠智力就夠了嗎?顯然不是,即使是智力超群的人在面對失敗、質疑、恐懼時,也有人選擇了用拖延去掩藏,甚至,把自己偽裝起來,智力的發揮受到限制。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德維克(Carol Dweck)在研究人怎樣面對失敗的時候,識別出了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是固定心態(Fixed mindest),一種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est)。固定心態認為:智力和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固定不變的。成功不過就是要證明你的能力,證明你是聰明的、有才幹的,並且,在生活中面對每一個挑戰的時候,你必須一再地證實這一點。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具有固定心態,就容不得任何情況的任何錯誤,因為在固定心態者看來,錯誤是失敗的證據,錯誤在你或者他的眼裡說明了你或者你的孩子其實根本不聰明,也沒有才幹。每一次表現都被看成是對能力的一次定論性衡量,失敗令人感到危險。

失敗的恐懼也是從固定心態衍生出來的,它又會導致拖延。當事情變得艱難,有著固定心態的人開始退縮並喪失興趣。他們不想做任何可能會證明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或者證明自己毫無價值的事情。拖延從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中將人們保護起來,而這樣的失敗在一個有固定心態的人看來,是對他不能勝任的一次人生判決。

作為家長,要留意孩子的心態變化,更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總敘述或表現出來——我很聰明,所以不管什麼事情,我努力比別人少,但是收穫多,這樣會引導孩子根據別人對自己聰明與否的評價作出消極暗示和心態的變化——我不聰明,所以我考試成績差很正常;我不聰明,所以我努力了也沒用。為此,有一陣子,闡述誇孩子不要誇「你真聰明」而是「你真努力」的文章很風靡,事實確實如此,不要用聰明與否給孩子貼標籤,即使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

與此相反的是第二種心態——成長心態。這種心態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你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在成長心態看來,努力可以讓你更聰明或者更擅長於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發你的能力並成就自己。

在這樣的心態看來,你沒有必要立刻擅長某件事情,事實上,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情反而更為有趣,因為通過做這樣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並從中學習。

有成長心態的人不僅僅追求挑戰,他們還以此充實和提升自己。失敗可能會讓你傷心和失望,但是成敗並不決定一個人本身的好壞。實際上,失敗是一個讓人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個讓人退縮、放棄和拖延的理由。

屬於成長心態的孩子,往往更樂觀,遇到困難會想著如何解決,而不是拖延。他們會把問題的解決過程看作是一次體驗,參與積極性高,即使結果不盡人意,他們願意再去努力或者承認自己的不足,繼續潛心學習。

作為家長,在對待孩子上,我們也應該讓自己保持成長心態,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站在成長心態上看問題是拆解自我價值感的一種方法。告訴自己和孩子:表現不僅不能反映你的個人價值,而且它也不應該是你關心的重點,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麼,你對什麼感到興奮,你提升了什麼,而結果只是一個背景而已,能力不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可以變化和發展的,沒有什麼需要證明。正像德威克所提出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樣:成功是為了學習和進步,還是為了證明你聰明?

作家梅· 撒爾頓(May Sarton)曾經用以下優美的文字來描寫了成長的心態:午夜時分,往事歷歷,紛至沓來,其中不儘是美事,痛苦、錯誤、未盡之時,以及令人羞愧和悲傷的種種往事一起湧上心頭。但是一切,無論好與壞,痛苦與歡樂,都描繪進了豐富的人生畫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糧食和進步的動力。

「不拖拉寶貝—21天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拉習慣」

全國發售中

799元就能你的孩子成為不拖拉寶貝

799元,一件衣服的價格,就能讓你做一個陪寫作業不焦慮、不怒吼的媽媽,就能還你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好的學習習慣是好成績的保障。

友情提示,以下用戶謹慎購買:

1.不能堅持陪孩子完成21天訓練的家長

2.陪孩子寫作業時控制不了情緒的家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拖拉寶貝 的精彩文章:

TAG:不拖拉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