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30年閱讀變遷史

中國30年閱讀變遷史

中國30年閱讀變遷史

中國30年閱讀變遷史

閱讀史是對書籍的接受、解讀、體驗、批評的歷史,更是一個民族的思想發展史和社會變遷史。最近30年,中國人都讀些什麼書,有著怎樣的閱讀心態?

上世紀80年代初,瘋狂閱讀年代:文學一統天下

在很多人的回憶里,上世紀80年代,是讀書的黃金時代。「那真是一個瘋狂的讀書年代。」已經退休的老教師王清安回憶,自1979年《讀書》雜誌創刊提出「讀書無禁區」的口號之後,那種全民讀書的瘋狂是30年後的讀者們所難以想像的。書店每有新書到貨,半夜排長隊購書的場景經常出現,想買到心儀的書得「找關係」。

經過十年「文革」的讀書禁錮,人們長期壓抑的讀書熱情瞬息爆發,作為思想前驅的文學幾乎成了閱讀的代名詞,閱讀文學作品成為時尚、高雅的代名詞,見面自我介紹「我是文學愛好者」,會一下子拉近距離。

能標籤那個時代「瘋狂」的一個顯著閱讀事件是,1978年5月,國家出版局組織重印35種中外文學名著,一次投放市場1500萬冊,瞬間告罄。據說這次印刷紙張緊張,還是經批准動用了《毛澤東全集》的儲備紙。另一個則是平反覆出的張揚的《第二次握手》,以430萬冊之巨的發行量僅次於新中國成立後發行量最大的《紅岩》(超700萬冊)。

上世紀80年代末,思想啟蒙年代:西學與國學比翼

在文學啟蒙之後,被「文革」造成價值觀紊亂的人們,便通過閱讀尋找思想啟蒙和新的世界觀。文化討論繼新時期的人性和人道主義思潮再次興起於知識界,從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開始的「方法論」,到「第三世界理論」、「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幾乎所有西方現代理論、方法和概念,一夜之間席捲大學圖書館。在現代化的機遇又一次降臨古老國度時,國人的急切心態宿命般地與世紀初的先輩們異常相似。血氣方剛的大學生們,在靜悄悄的圖書館裡判斷東西方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時仍是以激進的方式。

王清安回憶,在這一時期,不少渴望交流的人,嘴裡吐出的不是安娜·卡列尼娜,不是普希金,而是薩特、弗洛伊德、尼采……「當時不少人覺得,有些書你不讀,你就覺得無法和同時代的人進行心靈溝通。」

在1989年之後,不少迷戀《第三次浪潮》、《情愛論》、《自我論》、《夢的釋義》、《存在與虛無》等的讀書人轉而關注國情與國學,尤其是古代典籍,他們把熱情給了《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中國歷史名著全譯叢書》等書。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多樣化閱讀年代:武俠、經濟、網路並行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市場經濟初步確立,政治體制改革也逐步推行。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讓社會生活呈現了世俗化、多樣化的大趨勢,人們的讀書也就多元化起來。

這一時期,順應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閱讀經濟書籍和科技書籍的逐漸多起來,這自然是人們為了應對生存、生活環境的巨變所帶來的挑戰的反應。同時,起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瓊瑤熱」、「武俠熱」繼續發酵,並從主流批判中越來越顯示出難以抵擋的通俗閱讀的市場化魅力,大中學生手捧「瓊瑤」、「金庸」在校園裡招搖的景象隨處可見。

清高的文學家們也難擋市場經濟的魅力,「娛樂文化」、「大眾文化」開始興起。人們開始認識暢銷書的面目:王朔京味小說的大行其道,蘇童、余華、莫言等先鋒文學的時尚出街,都引一時風潮。

進入新世紀,經濟的騰飛將閱讀習慣推向了兩個極端,實用主義和個性主義。經濟管理、勵志類圖書的暢銷展示著人們為應對生活挑戰而進行的功利性閱讀的一面,而《盜墓筆記》、《誅仙》等網路小說的興起又暴露出人們為逃避現實而陷入網路文學的另一面。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古籍辨別有規律
葉德輝與他刊行的《雙梅景闇叢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