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圓覺經》謂:「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淺深。」請問是由哪兩種障礙劃分成五等種性?

【如是覺】《圓覺經》謂:「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淺深。」請問是由哪兩種障礙劃分成五等種性?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圓覺經》謂:「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淺深。」請問是由哪兩種障礙劃分成五等種性?


 這段經文出自《圓覺經》彌勒菩薩章,主要在除斷眾生輪迴根本,令心悟實相,具無生忍,因此敘說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淺深。


此中所說的「二障」是指:由法執生所知障,又稱為「理障」及由我執生煩惱障,又稱為「事障」。




1、理障

:障礙正知見。這是法執,也就是對於是非、善惡、長短、高低、有無,不是執有,就是執空。「法執」重的人,執大、執小、執方、執圓、執偏、執邪,對一切法偏激執著,難以圓融。



2、事障

:續諸生死。這是我執,就是執我為是,以我為重。我見、我聞、我思、我知,什麼都以「我」為中心。「我執」的人不知有人、有理、有大眾;執著自我的人難以相處,所以產生種種煩惱。




世間上的人,因為不能破除「我執」與「法執」,所以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執著。




瑜伽行派認為宇宙一切現象都是第八阿賴耶識所變,但不是一切眾生唯有一個共同的阿賴耶識,而是從各自的阿賴耶識變現出森羅萬象。依據個別不同的阿賴耶識種子,強調眾生具有五種不同性質,而定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說。




五類種性分別是:



1.聲聞種性

:這是值佛出世,聽聞佛陀的聲教,覺悟四諦的道理,斷見、思二惑,而入於涅槃者。聲聞種性唯具生空無漏智種子,修四聖諦法,決定證阿羅漢果。




2.緣覺種性

:緣覺,又名獨覺,出於佛世,或不值佛世,能觀十二因緣,或觀飛花落葉的外緣而悟道者,得證辟支佛果。




3.菩薩種性

:菩薩,原是菩提薩埵的略語,上求大覺,下化有情,略稱菩薩。菩薩修持六度萬行,斷煩惱、所知二障,證我空、法空真如,得菩提、涅槃二轉妙果,這類種性是決定可以成佛的。




4.不定種性

:此種性與以上三類不同,端視其修行的程度如何,以決定果位。他可以成聲聞、成緣覺,也可以遇著機緣轉成菩薩,證得佛果。




5.無種性

:此種性之人,與前四種相反。不具三乘無漏種子,不能斷煩惱、所知二障,所以在六道中沈淪生死,不能成佛。




以上五種性,惟菩薩種性與不定種性得證佛果;聲聞、緣覺二種但證二乘無學果,趣入無餘涅槃;無種性則不能證果。這就是五性各別說。




《金剛經》里的〈無得無說破事理障分〉,亦在說明,凡夫之見,以為物可得,法可說,這均是一種執著。又有人以為法不可說得,但可以心得,這亦是一種無形的執著。即所謂的「理障」。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薩。「無得」,就是要破事、理二障;「無說」,是要破語呅字之障。若能得「無得」之得,才是真得;說「無說」之說,才是真說,以還現本來的清凈自性。


如是解








遠離執著纏縛,


才能觀事自在;


遠離五欲塵勞,


才能觀心自在。




——

摘錄自

《佛光菜根譚》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處世藝術 星雲大師點撥要懂得無為之德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