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隱姓埋名28年,臨終前卻揚名天下,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

他隱姓埋名28年,臨終前卻揚名天下,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

鄧稼先是我們中國耳熟能詳的人物。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成功地設計出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正是他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99年鄧稼先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故鄧稼先又被稱為「兩彈元勛」。但在1986年之前,鄧稼先還不為人知,甚至家裡人也不知道他平時的工作。但我們現在都知道,其實鄧稼先的人生軌跡充滿了艱苦奮鬥,報效祖國。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與楊振寧父親是多年之交。良好的環境也給鄧稼先塑造了良好的基礎,他多門功課都很優秀。抗戰爆發後,鄧稼先輾轉多所學校,在苦難中學習,最終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畢業後的鄧稼先是在北京大學教學,但他深感自己學識不夠,便想到海外學習更多的知識回來報效祖國。他順利地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並在次年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普頓大學研究生院學習。本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身處異國他鄉的鄧稼先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年就修滿了學分,又花了一年時間拿到了博士學位,此時的他年僅26歲,人稱「娃娃博士」。

鄧稼先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引起了美國方面的關注,他們給出了豐厚的條件希望將鄧稼先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卻絲毫沒有改變。他毅然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決心投身建設自己的祖國中去。

1958年,領導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搞一個大炮仗」,其實就是研發原子彈和氫彈,鄧稼先欣然同意,回家後便收拾行李,只對妻子說自己要「調動工作」,此後,鄧稼先便在外界和家人面前「隱身」了。

努力終會有回報,在鄧稼先等諸多科學家的艱苦奮鬥下,1964年,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2年零8個月後,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議,中國竟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研發出「兩彈」,外界的不可思議卻是鐵打的事實,正是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而這其中鄧稼先的功勞又是最大的。

1980年,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85年,長時間經受輻射的鄧稼先換上了直腸癌,他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隨後,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鄧稼先的真實身份和工作性質也慢慢被外界所了解。至此,離鄧稼先接受研究「兩彈」任務已經過去了28年,這28年里,他隱姓埋名,為了工作放棄了很多東西,但這或許也是他的理想和最求。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終年62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有趣 的精彩文章:

父子皆考中進士,有人出一上聯無人能對,紀曉嵐:簡單,我能對出
民國教授在報上出一上聯,卻被一無名人士對出,教授聽後羞愧不已

TAG:歷史不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