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

這是一個小小的祖廟,其權屬為一個吳氏族人,他們就在這個小廟裡祭拜了祖先之後,族人中德高望眾的人便在這裡吃起飯來。

在席間,他們和他們的族人也在酒碗碰撞之後,也唱起吉祥的祝禱之歌謠。每飲一大海碗酒時,他們都向著祖廟的神壇上撒下幾滴酒,以似對其大地感恩,對其祖先感念。

飲下之後,還默言:有飯吃了!有肉吃了!有衣穿了!

這就是我在施秉縣雙井鎮龍塘自然寨看到的一幕。

這種在祖廟裡過卯的習俗,這在其它地方沒有見到的。

卯節是苗族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關於卯節,民間大都說是「吃新糧」的節日。也就是一年之中,第一次吃到「新米」,並以第一次甞鮮視為節,這在苗族社會裡普遍存在。

苗族人認為,糧食是大地所生,是祖宗有德的結果,於是在第一次吃到這種「新糧」的時候,就是要感謝大地,感恩祖宗。

苗族卯節,源於何時,我們無法考證。但從民間的傳說故事得知,苗族來自於江南,他們是農耕民族。最早的時候,他們吃的是粟米,粟米就是南方人說的「小米」,苗族人叫「嘎散」。

小米最早在北方種植,南方是沒有的。當這支苗族進入南方之後,他們種植了水稻,但他們思念著北方的生活。

於是就在祭祀的時候找不到小米。他們看到狗尾草有點象小米,於是就採集狗尾草以代替小米。

如果沒有了狗尾草,他們就拔水稻的禾苗,也算是對祖上的交待。小米代替糧食。

苗族人的傳說故事道:古老的時候,苗族與漢族是手足兄弟,同父同母。漢人是哥子,苗族人是兄弟,就在分家的時候,哥子分得了耕牛,而兄弟只得一條狗。哥哥有牛,犁地很快,而我們的苗族兄弟沒有牛,他很無奈。

聰明的弟弟只得也將狗用作犁地。狗自然不肯走,他想了辦法,他準備了好多好多的小米粑。等狗特別餓肚的時候,把犁於狗身,從犁地的這一頭,拋出米粑往另一頭,狗見有食,瘋狂走向有米粑的地方,這一動拉起了犁,就得到一鏵。

於是又從那一頭拋向這一頭,狗又瘋狂的跑向這一頭。也就是這樣來回多次。但狗犁的耕地,根本無法種糧。弟弟想:何不去跟哥哥借一借呢?開口向哥哥借牛。哥哥總是千方百計推遲。哥哥的地犁好了的時候,同意給牛了。

他得到牛之後,把耕地犁好了,然而季節已過。他決定整治一下哥哥,弟弟邀約著族人把牛殺吃了。留下一個尾巴,插在一塊爛泥塘里。他去找哥哥,他對哥哥說:地犁好了,牛落進了爛泥塘里。他請哥哥叫人去把牛拉出來。哥哥到爛泥塘一看,牛果真落入了塘,尾巴還翹得老高。

哥哥請來了一大堆人,他們用繩子綁定牛尾,在一聲喊話之後,大家一拉,只拉出了一條尾巴出來。弟弟說,這牛也陷得太深。哥哥知道上當。他反臉了,他借著上游的河,掘開了河堤,放水淹沒了弟弟的田園和家園。這就是苗族歌《洪水滔天》的故事。

苗族弟弟帶著那條與自己相依為命的狗,乘著一個大大的葫蘆,隨波而去。苗族弟弟來到了遙遠的南方。這是一個河流縱橫交錯,水草肥美的地方。弟弟望著星空數落著天上的星星,他感恩哥哥的無情無意,如果哥哥沒那麼狠心,他做夢也想不到會來到南方。

他疏通河流,起泥造地,開墾荒地。起初他並不認識水稻。他叫狗去偷哥哥的粟種。狗懂得主人的意思,狗涉水爬山,走到了北方,他利用一身的毛在哥哥曬粟米的席上打滾,粟沾到了毛身上。

哥哥以為弟弟回來了,他用木棍驅散狗。狗跑了,它向南方走來,然而在過河的時候,身上的粟掉落了,可尾巴一直翹著,當到弟弟居住的地方時,只留下狗尾巴上的幾棵粟米。弟弟就用這幾粒種子,種植了小米。

他從此有了生計。後來,弟弟學會了種植水稻。為了祭祀祖先,他必須種植小米。也許是小米在南方並不適應,小米也掉落了種子。沒有了小米,他無法祭祀祖先,他到野外尋找,他發現只有狗尾草有點象小米,於是他就用小米作為祭祀祖先。

由此往後,每到吃新米的時候,他就採集狗尾草作為祭物。這就是現在苗族人用狗尾作為祭祀祖先的祭物的由來。

大地是母親,土能生萬物,人的生計由地而生而產。苗族人為了祭拜這天地,他用魚祭祀祖先,祭拜天地。從此以後,每到吃新米的卯節,他都備份魚兒,感恩祖先,感恩大地。

新米就是新糧,在沒到卯節之前,人們沒有祭拜祖先之前,新米是不能隨便吃的。即便現代科技發達,市場上早已不再短缺,然後我的母親同樣恪守著先人的習慣。

她總是說:小孩們可以吃,作為主人,我必須等到卯節之後才能食用。

作為苗人,我認為守舊是一種美德,這是對逝去祖先的感恩,也是對自然的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晚漫讀 的精彩文章:

TAG:每晚漫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