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衛星導航產業報告:千億市場,國家性的大產業

衛星導航產業報告:千億市場,國家性的大產業

前言:導航衛星系統,即「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又稱天基PNT系統,其關鍵作用是提供時間/空間基準和所有與位置相關的實時動態信息,業已成為國家重大的空間和信息化基礎設施,也成為體現現代化大國地位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參量是時間和空間,人類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尋找和改進這兩個參考系,甚至有說法稱70~80%的社會信息都與之有關。

衛星導航系統用幾十個衛星,就能解決全球的時間空間一體化、高精度、實時動態服務,稱其為基礎設施名副其實。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俱樂部」在全世界主要有四名「正式成員」和兩個「觀察員」。

目前全球共有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包括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GLONASS(格洛納斯)、中國的BDS(北斗),以及歐盟的Galileo系統(伽利略)。

此外,多個國家還有已建或者在建的若干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和星基增強系統,其中區域系統主要有日本的QZSS和印度的IRNSS,星基增強系統主要有美國的WAAS、歐盟的EGNOS、俄羅斯的SDCM、日本的MSAS以及印度的GAGAN。

GLONASS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提供運行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可服務5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亞太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球的57.2%)。

20世紀後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先試驗、再區域、後全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計劃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此外,將推進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國家綜合導航授時系統(PNT)建設,爭取到2030年前後構建國家綜合PNT體系。

待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用戶規模有望成為世界第一。

▌有富於想像力的民用市場

與傳統導航定位技術相比,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具有全時空、全天候、連續實時地提供導航、定位和定時的特點,已成為人類活動中採用最為普遍的導航定位技術。

因此,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一經問世,在市場需求的牽動下很快就深入到各國軍事、安全、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使航空、航海、測繪、機械控制等傳統產業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開拓了移動位置服務等全新的信息服務領域,並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衛星導航定位產業。

「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只局限於人的想像空間」。在現代導航技術中,最具代表性的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同時提供位置、速度、時間(PVT)信息,是當前定位、導航、授時(PNT)服務能力形成的基石(此處PNT指定位(Positioning),導航(Navigation),授時(Timing))。

不同應用對精度的要求不盡相同,從種類來說大部分應用需求都是高精度。

所謂衛星導航高精度應用,是指通過差分定位等技術手段對獲取的衛星信號進行再處理,使最終精度高於系統本身性能。

定位精度一般優於亞米級,主要應用包括測繪測量、地理信息系統應用、位移監測、移動測繪、機械控制等。

從全球視角看,據之前歐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管理局(TheEuropeanGNSSAgency,GSA)發布數據,2013年全球衛星導航市場規模接近1700億歐元,預計到2022年可達到2500億歐元。

在歐盟發布2017版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市場報告》中,GNSS下游市場主要包括設備收入、增值服務(如導航服務、車隊管理應用和位置感知智能手機應用等)等:

設備收入:2017年,全球在用GNSS設備數量為58億部。預計到2020年,其數量將達到80億部(至少每人1台)。

智能手機佔全球GNSS設備數量近80%,2017年道路應用設備達380多萬套,專業細分市場則是無人機設備預計會爆發。

增值服務:2015年,增值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GNSS設備和增強服務的綜合規模。

未來位置服務(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跟蹤設備、可穿戴設備、數碼相機和攜帶型電腦等)和道路應用(通過車載設備、智能交通系統)將佔據主導地位。

從GNSS產業地區和國家的規模對比看,中國在世界市場已佔到11%。

中國未來智能信息產業的時空軸

時空應用:幾乎一切都可以與北斗相結合

對中國而言,北斗產業可泛指中國衛星導航產業。2012年底我國北斗系統投入區域服務以後,中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就以北斗為軸心主線加以推動發展,從此稱其為北斗產業。

自1994年我國啟動北斗一號建設以來,北斗發展已走過二十餘年的歷程,而緊跟系統建設步伐,逐步成長的我國北斗產業,自2012年北斗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也迎來飛速發展期。

如果說「互聯網+」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以北斗導航為核心的「北斗+」則是人們獲取精準時空信息的核心手段,而圍繞「時空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其根本目標就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為正確的人提供正確的服務,即所謂「智能化」服務。

因此,可以說北斗產業發展的未來,就是圍繞北斗應用為核心,全面構建一個隨時隨地提供時空基準、應用時空信息的新時空服務體系,打造服務全世界的中國新時空服務品牌,從而引領和推動全球智能信息產業的大發展。

北斗產業鏈也有望延伸,從而實現位置服務的各種新型服務模式,如「北斗+智慧城市」、「北斗+智慧旅遊」、「北斗+智慧養老」等——幾乎一切都可以與北斗相結合。

隨著北斗系統與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融合,「北斗+」創新應用更將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革。

千億市場,每年增速約20%,未來下游佔比更大

按照行業通行統計方式,衛星導航產業鏈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環節:衛星製造、衛星發射、配套地面設備建設、衛星導航應用以及下游市場。

衛星製造、衛星發射、配套地面設備建設等均屬於軍事性質的設施,北斗產業的未來發展民用市場將佔據很大比重。在國內行業市場和特殊市場中,北斗兼容應用已經成為主流方案。

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在1.4萬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約45萬。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4月,業內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已達到53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佔全國總產值的10.87%。

上游:晶元、天線、GIS、板卡、地圖、模擬源等已實現全面配套,國內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等基礎產品,已進入規模應用階段;

中游:手持型、車載型、船載型、指揮型等各類應用終端已經廣泛使用在各個行業,品類已初具規模;

下游:運營服務和系統集成業已在各領域進行了探索應用。從往年數據來看,產業鏈上游和中游的產值佔比總體呈下降趨勢,下游的產值佔比呈現增長態勢。

我國在全球衛星導航產業市場產值的佔比大概在15%左右。

全球GNSS市場當下正處於穩定增長的階段。儘管歐洲和北美市場逐漸飽和,但全世界GNSS設備的安裝數量預期會從2017年的58億台飆升至2020年的約80億台。

發展中國家關鍵區域移動經濟不斷擴張,購買力不斷增長,全世界GNSS設備安裝數量第一由智能手機主導(佔80%的份額),而位居第二的是公路細分市場,也就是汽車車輛應用。

中國的智能手機和攜帶型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2億台,車輛安裝(汽車、摩托車、共享單車)的社會持有量超過1億台,2020年中國GNSS終端社會持有量將為18-20億台。

截至2016年年底,北斗民用用戶已達千萬級;從國產北斗兼容機晶元的數量角度,北斗應用數量已經達到數千萬套;

從北斗兼容機功能的終端年銷售數量角度,2013-2015年間已分別突破一百萬、一千萬、一個億,目前社會持有量已超過五億台大關—據統計,2016年國內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5.3億台,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達5.1億台(已有30%-40%兼容北斗系統);

汽車導航後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800萬台,前裝市場終端銷量突破550萬台,高精度定位接收機14萬台/套。

北斗三號上天后,出口汽車前裝導航預計會更多地安裝北斗系統,而目前全國已有超過400萬輛營運車輛安裝北斗兼容終端,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

從市場數據看,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2118億元,較2015年增長22.06%。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年度)》顯示,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晶元、器件、演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808億元,由應用衛星導航技術所衍生或直接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1310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達70%。

目前北斗產業鏈的中游產值佔比在60%左右,但上游和中游的產值佔比總體呈下降趨勢,整個產業鏈的價值不斷下沉。

預計到2020年,下游的運營服務產值貢獻預計達到總產值的50%,應用服務水平將大幅度提高;中游的系統集成及終端集成在整個產業鏈的佔比約為40%,終端產品質量和用戶量將有巨大飛躍;上游的數據、晶元、模塊類產值在整個產業鏈的佔比穩定在10%左右。

目前上游已經得到較充分發展。截至2017年4月,北斗導航型晶元模塊銷量已突破3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佔據國內市場30%和90%的市場份額,並輸出到70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達30餘個。

從發展機遇來說,現在國內做北斗晶元的企業有上百家,事實上,整個北斗市場容納晶元企業可能只有3-5家,低水平的競爭反而會使產業環境惡化。

一塊北斗晶元賣0.75美元,利潤已經很低,而研發投入資金和時間都很多。現在更適合拿到晶元後進行二次開發,做技術改造或加工集成等。

從產業鏈分布來看,目前產業鏈產值主要集中在中游(以及上游),說明產業仍處於發展初級階段,未來下游產業鏈將增大。

從地域分布來看,2016年珠三角、京津、長三角、華中鄂豫湘、西部川陝渝等五大區域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已達1686億元,佔全國總產值的79.6%,說明產業的地域集中度較高.(報告來源:東方證券 分析師:王天一)

獲得更多行業深度報告:

探索樂晴智庫:

微信公眾號: lqzk767

微博/雪球/新浪財經/頭條號:樂晴智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晴智庫精選 的精彩文章:

5G 產業鏈未來格局:光通信和主設備商引領,上游器件迎來機遇

TAG:樂晴智庫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