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賣1塊,如今值3億!沒買的人腸子都悔青了

當年賣1塊,如今值3億!沒買的人腸子都悔青了

編輯/祥燎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在和平年代,古董可怕的升值空間,秒殺比特幣!

藝術品,也是如此。

去年,一幅縱171.5厘米、橫96厘米的畫作,拍出了3.45億元的天價。

畫的作者,在其生前,作品不為人理解,以至於一直到十多年前,他的畫作價格,還不及其學生作品的一半。

在六十幾年前,他的畫一度一元一張,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就能買好幾幅。不過,還是很難賣。

不僅難賣,白送有的人也不要。他曾送畫給朋友,被直接拒絕,「你的畫不值錢,也欣賞不來」。

這位大師想不到,今天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對他推崇備至,而他的畫,成了炙手可熱的投資品。

他就是一代山水畫巨匠——黃賓虹。

1

與齊白石齊名,畫卻不遭人待見

黃賓虹生於1865年,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

在他青少年時代,除了準備科舉考試外,他的時間都花在了金石字畫上。8歲時,他開始臨摹歷代名畫,9歲開始學習篆刻,堅持了一生。

他沒想到,後人對他印象最深的,恰恰是他的這些業餘愛好。尤其是畫。

去年拍賣出3.45億元的畫作,是他的絕筆之作。當時,92歲的黃賓虹,患有嚴重白內障幾近失明,僅憑著記憶勾勒出了這幅《黃山湯口》。

在他最末期作品中,「水墨丹青合體」是一大特色。他是受西方印象派啟發,將中國山水畫兩大體系即水墨與青綠進行融合,「丹青隱墨,墨隱丹青」,展現出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神韻。

然而,在他那個年代,除了在藝術領域,他的畫在普羅大眾中並沒什麼名頭。因為畫面太「黑」了,看不懂!

其實在70歲之前,黃賓虹的畫並不是這麼「黑」,也是清新飄逸,十分養眼。

《山水》,1929年作

早年的黃賓虹,和所有書畫大家一樣,也是以臨摹古人的畫作為主。一畫幾十年,他的畫漸漸「筆筆有出處,點點有來路」,但不再是古人常用的圖式,完全是自出機杼的全新布局。

那個時候,他被稱為「白賓虹」。

與之相對的,就是晚年的「黑賓虹」。

黃賓虹會騎馬、會舞劍,是個體力好、愛旅行的畫家。他遍游名山大川,九上黃山、五游九華、四登泰岳。他說:「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不求修養之高,無以言境界。」

杭州靈隱寺寫生

據說,「黑賓虹」的形成,就與他的一次「青城坐雨」的經歷有關。

1933年早春,黃賓虹在去青城山途中陡遇大雨,全身濕透,他索性坐於雨中細賞山色變幻,思考新畫法。第二天,他連畫了十餘幅《青城煙雨冊》。

《青城山擲筆峰》

從此,他開始了筆墨試驗,積墨、潑墨、宿墨互用,畫風變得「黑、密、厚、重」。

到了晚年,黃賓虹已經是業內公認的宗師。後來,又有了「南黃北齊」的說法。黃即黃賓虹,齊是齊白石。

那麼,大師的畫為什麼不遭市場待見呢?除了難以欣賞外,其實還有其他原因,黃賓虹本人就是最大的一個因素。

2

「我的畫,五十年後自有定論」

在去年的《黃山湯口》前,黃賓虹畫作最高拍賣記錄是6267.5萬元,作品是他92歲巨制《南高峰小景》,那年是2014年。

但相比他同時代的畫家,比如齊白石、傅抱石,以及後代名家,比如他的學生李可染,黃賓虹作品的「億元時代」晚了十多年。

在他生前,其作品也不怎麼受市場歡迎。

有一次,古稀之年的黃賓虹來到上海,曾與陸抑非住樓上樓下。黃賓虹讓陸抑非隨便挑選幾張自己的畫,陸抑非調侃說:「我一幅畫能換一根金條,你的畫『不值錢』,我也欣賞不了。」

著名畫家賴少奇,也曾經在文章中提起,「那時有的人不認識黃賓虹的畫,對黃賓虹先生不夠尊敬,說黃賓虹的畫臟,沒人要等等。」

這反映了黃賓虹被低估的原因之一:他的畫不是雅俗共賞的。

任何畫家,都要迎合市場和社會,但黃賓虹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藝術,他認為:我的藝術,我想怎樣就怎樣,至於你們看不看得懂是另一回事。

黃賓虹倒是很自信,他曾說:「我的畫,五十年後自有定論。」

不過,黃賓虹的名頭不響,主要還是因為,老爺子太有個性了!

比黃賓虹小43歲的傅雷,是他的迷弟。當時國內畫家,傅雷基本看不上眼:吳昌碩筆頭乾枯,齊白石讀書不多,張大千投機分子,吳湖帆一門甜俗.....

而對於黃賓虹,他評價:石濤之後,賓翁一人而已。

黃賓虹(左一)與傅雷(右一)

從1943年到1955年間,傅雷給黃賓虹寫了121封信,僅次於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數量。也正是傅雷,在1943年為黃賓虹在上海策划了「八秩紀念書畫展」,轟動一時,求畫的人紛至沓來。

正是賣畫的好時機,黃賓虹卻定了個規矩:買家必須是懂行的知己,得「自驗目力」。言下之意,不懂行的沒資格買!展覽開幕,很多富商來求畫,他一律拒絕,除非是真心求畫。

在給好友的信中,他也寫道:「凡南紙店鋪一概謝絕,如有知音可不計值。」也就是說,專門做字畫生意的人免談,是知音隨便賣。

後來又強調,「訂值鄙意不欲過昂,重在知音,願從低減,以廣流傳。」

有個鐵路工人叫張海清,非常喜歡黃賓虹的畫,與他結為好友。黃賓虹便表示,家中畫作任他挑選,後來張海清手中竟藏了上百幅黃賓虹畫作,把家裡取名「百黃齋」。

因此,黃賓虹當時知名度不那麼高,主要就是他作畫尋的是知己,一直在主動迴避市場。

另外,他十分低調,極力發對炒作自己。他拒絕張大千門人的熱捧,反對廣東辦展擴大影響,認為「街頭爛熟,有何滋味」!

在他七十歲壽辰時,朋友非要給他辦展,他盛情難卻,但堅持不肯獨自出風頭,硬是拉了朋友辦了個團體畫展,甚至還要減少自己的參展畫作。

1943年的「八秩紀念書畫展」

最後,市場對黃賓虹作品不夠重視,還因為市面上極少見到他的精品。

黃賓虹的精品,基本都保存在美術館、博物館。《黃山湯口》就曾被故宮博物院所藏。

而市面上的作品,質量通常不高。解放戰爭時,生活在國統區的黃賓虹迫於生計,有什麼賣什麼,供不應求。他曾寫道,「近日各方諸位索拙畫者,來此守候,至十年來所存畫稿及未完工者,盡行收去」。

這些速成品、半成品,甚至是草稿,比起他平時「一畫數十遍,一遍又須隔數十天或數月,令其墨色沉入紙素後再加筆」所畫出來的作品,自然相去甚遠。

3

「街頭爛熟,有何滋味」!

1954年,李可染赴江南寫生。那次,他在黃賓虹處住了六七天。當時,黃賓虹患白內障,雙目幾近失明,仍每天摸索作畫。有一天晚上,眼見黃賓虹在燈下一口氣勾了七八張山水畫稿,李可染感嘆:「前輩老師用工之勤苦,是非我等後輩可及。」

這也是他一生的縮影,他追求的是新境界。

所以黃賓虹的一生,從來沒登高一呼過,像徐悲鴻那樣,也沒有像齊白石那樣紅得發紫過。因為不善經營和炒作,他的社會聲譽也比不上張大千。

對於錢財、名聲,他漠不關心,有那時間還不如潛心作畫。

《江山臥遊圖》四條屏

如今,市場上在捧完「文徵明熱」、「沈周熱」、「王石谷熱」後,大有造出「黃賓虹熱」的趨勢,爆炸式增長的成交價格就能看出一二。

一生看淡錢財、只求知己的黃賓虹,如果得知此盛況,必然又要說:「街頭爛熟,有何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錯刀 的精彩文章:

王健林哭完馬雲哭,馬雲哭完王石哭,大佬們最近怎麼了?
控煙鬥士李彥宏

TAG:金錯刀 |